一、脚踏实地,与人为善
有些年轻人,可能已经对“脚踏实地,与人为善”这八个字产生逆反心理了。这大概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和年轻人的反叛心理有关。毕竟,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既给我我们带来了好处、机会和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诚信危机、一夜发财的黄粱美梦。加上媒体的狂轰滥炸,某些不正确的引导,使年轻人羡慕那些所谓“上层人”的生活,而很少思考和理会成为“上层人”所做出的努力、所承受的代价。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我敢说除了少数“生来富贵”的人和少数获得意外之财的人之外,每一位成功的人都是脚踏实地的人,有毅力坚持自己目标的人。作为农民,如果你今年种水稻,明年栽苹果,后年乂去养蚕,除非你非常幸运,否则一事无成。作为商人,如果你今年卖土产,明年开发房地产,后年搞餐饮,结果也是一样。读研究生时,一位很有风范的老教授告诉我们在座的学生:你们搞研究,写文章要集中在一个方向。不要今天婚姻法,明天证据法。只要你坚持在一个领域,时间久了你就会有知名度、有所成就。其实这里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人生如白驹过隙。对大多数人而言,真正能够做事情的年龄应当在60岁以前。大致地说,在20—30岁,应当做好准备;在30—40岁应当有个起点;在40岁以后可以功成名就。如果你错过20—40岁的年华,机会就非常少了。
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和很多同行相比,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很大的成就,但是也算比较顺利。原因就在于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固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社会的道德和良知在巿场经济的大潮中遭受到了质疑和拷问,但是脚踏实地总会有所回报。就如我在本书前言中写到的,我们虽然成为大富大贵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生活富足、受人尊敬的人。
与人为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个信任的问题。如果你的老板对你失去了信任,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他都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以后再想挽回,一般是非常难了。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有一位做律师助理的小同事,人挺聪明,就是势利。在一起工作时,没有人交流这个事情,后来大家又各自流动到不同的单位时,再谈起他,评价都不高。这让我非常惊讶,看来“人同此心”就是这个道理。说来也巧,先后有两位从前的同事告诉我,这个小伙子丢掉了原来的工作,又向他们所在的国际律所投简历。两个所的合伙人接到小伙子的简历后问这两个从前的同事他怎么样?后果可想而知,没有人给他说好话。其实,这个圈子非常小,坏了名声,使别人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就不好办了。
仔细观察,人性有这样一个特点:不论多么奸诈的人都会说自己是个好人;但同时,不论多么奸诈的人也都不愿和奸诈的人打交道。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有正直的人品,再加上有真才实学,总有人欣赏你,愿意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