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环境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自己感觉很舒适的环境里工作,而没有人喜欢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这一点,有时候比你获得的工资多少还要重要。对于新进入的律师而言,能否融入一家律师事务所也非常重要。套用电信业的用语,这叫做能否做到“无缝链接”;否则,以后在工作中的兼容就会有问题。
对于工作环境,很多时候是律师个人的感受问题,和律师的个性等有关。但是,就国际律所和国内所而言,还是有很多客观因素会影响律师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判断。例如,在国际律所工作,国际律所的环境会和国内所有很大的不同。国际律所经常使用英语沟通和交流。同一所内可能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事,相比于国内所来说,这样的文化环境已经较大国际化了。虽然,能够进入国际律所的律师大都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但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思维和习惯不同,还是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彼此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多中国律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使用英语沟通,经常不如使用汉语沟通方便和准确。这当然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方式。很多和外国人,尤其是欧洲人、美国人共事过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上,他们更容易合作一些。基本上他们更能够将工作和其他方面的事情分开,工作时显得更为简单、明了。
国际律所对律师的工作成果要求也非常高。从文件的格式、用语,到法律研究的彻底性、尽职调查的方式,直到和客户的沟通方式和方法等都有严格要求。所有这些概括为两个字,就是“专业”(Professional)专业,是对一位律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位律师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实践中,对比国内所和国际律所的律师,国内所的律师“专业”性有时要差一些,也就是不专业。我在律所工作时,有位客户向我大倒苦水。他说,他们公司聘用过国内几家知名大所的律师,但是没有区别。争取客户的时候,都是重要的合伙人出面,一旦项目到手,合伙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出面的经常是缺少经验的年轻律师。应当说,这个客户的结论过于主观。但是,我也的确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曾经雇用的一个所的合伙人,水平也不错,但在代理项目的过程中,有时事情紧急,可是无论如何都联系不到他,包括发电子邮件、请他的秘书转告。这种情况在国际律所,一般是不可能发生的。
国际律所一般都非常重视对律师的培训。这些培训既包括纯粹实用性、技巧性的,例如如何拓展业务、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提高法律文件的写作水平,也包括对新法律的学习。国际大所在世界主要大城市都有办公室,网络较多,一般会定期举行会议,对业务进行交流。也会派个别律师到其他国家的办公室工作,主要是以培训为目的。这些培训对新进律师非常有帮助。实践中,经常有许多实际问题困扰着律师。如所谓尽职调查报告应当详细到何种程度?如果这时有人能够给予指点或适当地培训,就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