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百度标签——搜索

    说起百度,在十几亿人口中没有听说过这个搜索产品的着实不多。而单靠百度这个诗意的名字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典故完全不足以帮助企业学到百度的一点皮毛。在互联网搜索界里绝对的大佬,百度所拥有的实力不必多说。可能很多人认为百度的成功有诸多原因,但是百度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搜索的初衷。

    我们都知道,李彦宏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办了百度,开始了搜索引擎的开发。对李彦宏来说,百度的标签和意义就在于搜索。

    说起搜索,就要解读一下搜索。其本意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找到答案的过程。对于网络搜索来说,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获得相关数据的过程。而对于搜索的用户来说,没必要了解在一次搜索中调用了多少数据,他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得到想要的答案。对于百度来说,最大的使命就是提供尽可能准确的答案给用户。

    这看起来不算难,用户键入关键词,搜索引擎对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爬虫只需要不断地搜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就足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答案。这样的过程说起来不过三言两语,但是实际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不是可以这样概括的。

    首先要弄清楚用户需求。搜索的用户需要的是一个答案,而对于答案的要求,用户是模糊的,这也是他们进行搜索的原因。但是,搜索实际上是数据分析的过程,答案就是数据分析的结果,因此用户对数据分析的最终要求就是:精确、快。

    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匹配度高的答案不难,但是即便是匹配度高的数据,也有许多条。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在这么多数据中找到合适数据的难度依然很大,因此,用户需要的答案显然是越精确越好。譬如说,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官方网站,那么这个网站就需要在用户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如果用户需要的是一段更为清楚的内容,那么就不需要很多杂乱的信息,以防给用户造成困扰。

    用户除了关心能否在数据库中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外,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搜索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这就是说,在诸多数据中找到用户所需要的答案的速度尽可能快,这不仅仅要求搜索所使用的服务器能承载这样的运行,还需要将数据库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精简,而搜索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因为专注,所以百度更快。为了告诉用户百度的结果是足够多、足够快的,百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用户搜索后显示“搜索时长”和“搜索结果条数”。对用户来说,无法感觉到快0.1s到底快了多少,但是百度的数字不是随机的,它用时长中小数点后的那么多零证明了自己的快,又用条数中小数点前的那么多零证明了自己的搜索量。

    随着搜索的发展,用户对搜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百度一下后,不仅仅需要给出一个结果,而且要尽可能地读懂用户的搜索需求,即使用同一个搜索关键词,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需要的答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根据用户的习惯和搜索记录给出用户真正需要的答案呢?对于百度来说,这也是它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而百度在搜索这条路上所做的探索远远不止这些,从开始的关键词搜索,到现在百度的十来个搜索产品,从垂直分类来说,百度将搜索这件事做了个透彻。从2000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百度依然在搜索上孜孜不倦。从百度做关键词搜索开始,搜索就被百度打上了一个标记: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了。

    在音乐数字化以后,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现,用户显然很快地察觉到这与卡带之间完全不同的性质,重点是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是免费的,在没有许多音乐客户端之前,下载音乐最大的资源就来自于百度。而百度也不负众望,将音乐资源收入囊中,通过断点连接下载,建立了一个搜索资源,而当用户下载的时候,能够从其他网站调用资源。用户能够一站下载,这在早期的MP3时代是赢取用户很好的发散点。

    延续MP3的思维,在视频开始大规模出现的时候,百度视频也将搜索的精髓发扬到极致。视频搜索,不仅依靠关键词,而且需要对关键词做出分析,百度分析的内容则是用户对视频的需求点在何处。在用户使用一个关键词的时候,关键词连带的其他含义可能也被搜索引擎做出解读,相关的视频也会出现在用户的搜索结果中。

    不仅如此,百度还有几项让搜索更有价值的产品围绕搜索进行扩散。这其中包括对用户选择搜索结果影响极大的百度百科和百度贴吧。

    首先看百度百科。百科的建立实际是对巨大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对于很多关键词,百度为了更直观地给用户答案,使用自家平台建立了百科。这就相当于一个网络知识库,能够帮助用户了解真实的词汇,而不至于被误导。在百度搜索的结果中,这一类答案总是很清晰地显示在前列。对于用户而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词汇在百科中都有显示。在百科成熟后,百度将编辑权交给用户,UGC模式下集百家之所长,百科成为很多用户的结果选择。

    其次是百度贴吧。百度贴吧并没有百度百科那样拥有很高的发言权,作为一个社交系产品,贴吧在整个百度中所担任的是增加黏度的作用。而在贴吧有一定的活跃度以后,用户逐渐发现贴吧其实也是一个可以获取答案的地方。这里和百度的另外一个问答区不同,这里大多数是“情感类”问题的解答区。用户在贴吧更多的是搜索情感的归属,不管是对某个明星还是某个产品有极大兴趣,贴吧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问答类产品,不得不说百度的知道问答。搜索的结果项中经常有知道问答这个选项,百度搜索认为不是所有的数据库都有答案,更多时候是“高手在民间”,知道问答的设置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找到答案。所以说,百度的真正专注点在于搜索,而搜索的真正专注点在于答案。但是并不是有了问答产品,百度就能顺利地获得市场地位,因为问答产品与社区类产品一样,只有在内容充实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百度的重心在搜索,百科和知道问答等产品自然就成为了搜索结果之一。

    除此之外,百度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搜索领域大流量入口的平台。比如说手机客户端,在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在国内发展迅猛之前,百度就迅速地整合出百度的数款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百度搜索。这个“熊爪”的出现,让其他的移动互联网搜索产品一定程度上受到重创。曾经在手机搜索上颇有建树的几款产品也纷纷出现流量下跌的情况,这就是百度的标签,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百度,就可以搜索,只要有搜索,就必须用百度。对百度来说,这种思维模式无疑成了其最大的财富。

    可以看到,百度系列产品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搜索的结果更准确。对用户来说,这是一种态度,同样是一种实力。很明显,百度在传达自己的标签是搜索这件事上成功了,而多年来百度的相关产品也都是致力于更精确、更人性化的搜索。近年来,百度除了实现关键词搜索外,还在探索图片搜索。对百度来说,搜索无止境,只要是用户想要搜索的,都是百度需要去开发的。

    在现今时代,一个企业鲜明的标签,是值得企业一直为之努力开发的产品核心。对企业来说,标签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和更苛刻的要求。如果不专注在一个点上,企业就会走向没落。用户认识企业,也与企业的标签相关,如果百度当初过度地关注贴吧,而忘了自己是从搜索开始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很难看到搜索领域里的“度娘”了。正如谷歌坚持搜索一样——搜索做不好,那么其他的都可以放下,这就是专注的意义。

    一个专注的产品,不仅仅能很好地服务于用户,还将出现崭新的盈利模式。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百度竞价排名就是SEM的一种。正因为搜索能够给出答案,所以在百度专注于搜索,汇聚了大量的用户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百度竞价排名这个新的业务模式的出现。对关键词进行拍卖,直接对搜索结果进行指引,但是指引程度有限,就是这个新模式的最简单描述。

    百度没有改变搜索结果,仅仅插入了几个与关键词相关的业务。这已经能够让百度在庞大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解决了生计才能更好地解决搜索的问题。常常有人问,你的产品很好,但是如何变现呢?其实,良好的产品是可以实现产品内变现的,当产品的标签足够鲜明,并且能站在行业前端的时候,变现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百度来说,搜索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利器。可以用搜索维护用户,也可以让搜索回击传言等。百度的这一切都源于“搜索”二字,成为搜索中的老大,这就是百度的财富,也是标签的隐形价值。如果企业对产品足够了解和重视,就将明白标签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基础。

    而同样做搜索的即刻搜索,成了搜索的反面教材。

    顶着人民日报的头衔出生的即刻搜索,出生时间短,并且早夭,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没有干好搜索这一件事。对于即刻搜索来说,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用担心收入问题,只需要从其他的搜索中抢到份额即可。即刻搜索有着可以专注于技术的机会,却因为松懈和没有核心的技术最后连少量的份额都没有抢到。

    即刻搜索在最初的创立阶段,并没有注重技术,更多的是在部门之间协调,有人说即刻是一个良心企业,但是它却没有做搜索的基因。当所有人都不专注于产品本身,忽略了产品最核心的本质的时候,这个团队要成功,很难。

    在推广期,即刻搜索给出的搜索结果依然不能让人满意,用户在百度营造的搜索结果下生活了数十年,即刻搜索给出的单调甚至不那么精准的搜索结果让用户只用一次就掉头走了。即刻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意指搜索结果快,但事实是,只顾搜索结果精准的即刻,搜索结果的速度比起百度来说慢了许多。

    一个产品的失败或者不够成功,无疑都是在标签上没有尽可能投入。只有专注于产品标签,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们是前进的。对于企业来说,失去专注的精神,偏离了标签的轨道,结果就是成为下一个即刻搜索。在产品专注度不高之前,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