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让用户由“痛”变“痛快”

    如果用户需要一个包子,你给他一块蛋糕,用户可能会对你赞不绝口。当然,如果用户不喜欢吃蛋糕,则另当别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用户如果是痛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止痛,还要让用户有快感。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无不是满足了一个或者多个让用户痛快的地方。最初,微信的成功源于它可以语音发信,这点是利用了用户“惰性”的特性,让用户用起来很方便,继而很“痛快”。QQ通讯录的成功在于它可以将通讯录同步到云端,在批量处理通讯录的同时还避免了通讯录的丢失,用户用起来也必然很“痛快”。

    优秀的产品经理是最挑剔的用户,任何一款产品都规范到要让用户使用得舒服,要在感觉、触觉上多琢磨,有困惑就要改善。而针对用户的痛点,不能仅仅是解决用户的痛点。如果用户希望减少一个步骤,那么就想想能不能把所有的步骤都简化为一步。

    我常常用谈恋爱来打比方,在恋爱中,男生会对女生体贴备至。对待用户也该这样,如果不能做到把用户当做初恋女友,用户可能只是简单地止痛,没有快乐一说。

    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已经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但是依然没有留住用户。用户流失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种是3分钟效应,甚至有人说是60秒效应,也就是说,如果在3分钟之内用户无法找到产品的亮点,或者说他急需解决问题你无法解决,就可能会直接把你删除,或者把你的产品无限期打入“冷宫”。这是产品自身的问题,需要做出根本改变。第二种是用户确实在某个特定时段没有需求,比如,订酒店本就不是日常需求,如果APP因为这种原因被搁置,那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运营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想起你。

    所以,必须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不仅仅能够解决他本来面对的问题,还能够给他更好的感觉,即问题本身是一部分,另外的一部分则是发挥空间。对于用户来说,你给他美好的感觉,他会还你一个忠实的用户。当然,这样的期待需要一直维持,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好,就要一直好下去。

    从用户的角度看,一款优秀的产品必须是贴心的,这一点实际是对人性化的高阶要求。只有将产品设计得更细致和人性化,让用户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周到甚至亲切,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进而维持产品的生命力。不要让用户思考甚至提供改错的机制,一个产品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但应该以此为奋斗目标。人们使用产品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用时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做产品设计时,应该假设用户是“傻瓜”。“傻瓜”都能用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而“傻瓜”都觉得这个功能用起来很顺畅、很有感觉的时候,就是产品成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