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产品思维

不管是谁,都曾经尝试过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由目标引导到产品的思路,以及被自己固定的思维引导而产生的思维习惯就是产品思维。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法各不相同,对于产品制作者来说,产品思维尤为重要。

同样是制作,乔布斯的苹果手机能卖到一台5000多元人民币,还遭疯抢,而同样是智能机的三星却价格先高后低,这就是产品本身的魅力。乔布斯火了,而三星的设计师是谁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就是产品对产品经理的影响。一款好的产品能否赢得用户,从产品的知名度到产品经理的知名度,都可以作为考量。

在产品思维里,有一个惯常的思路:用户思路。我们经常会要求用户给我们提出意见,认为用户也是我们的产品经理。但实际上,用户并不是我们的产品经理。用户是产品的体验者,对产品能够给出的答案只有:好、不好或者一个分数。用户很少会告诉我们,你的产品哪里不好,即使用户尽职尽责地说了,也不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改。

所以,用户的反馈只能作为参考,真正解决问题的依然是我们。有很多人认为,做产品做到80分就可以了,但是这忽略了用户的追求同样是“极致”,用户只选择最好的产品,不会选择次之的产品。如果产品不能一直维持极致,就不会有永远的用户。用户与产品之间,可变性是很大的。

在产品团队讨论中,往往会有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是产品重要,还是推广重要?纵观互联网上的项目,不难看出,很多成功的项目之所以被津津乐道,都离不开产品的优秀。也就是说,推广的能力无论有多大,都是被动的,只有产品是主动的。任何关于产品的推广活动,若失去了产品本身的基础,都是无力的。

同时,产品也是口碑的基础。一款产品好不好,对于口碑传播至关重要。好的产品,众口相传,但是好的产品走下坡路时,一样会被众口相传。因此,产品是口碑的基础,而产品一旦变差,就很难获得好的口碑了。

那么在初生的产品面前,依靠怎样的产品思维来判断产品是否好用?核心的一点就是产品是否让人主动地喜欢,特别是目标用户。对于目标用户来说,只要是能解决问题的产品都是可以尝试的,而解决得是否彻底,就是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产品的第一作用是解决需求,这些需求来源于用户,那么规划产品的时候首要的应该是发现需求,如有此需求的人是否够多,这一需求的重要程度等。产品经理需要将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只要需求足够强烈,那产品一定有市场。仅仅发现问题并不足以真正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足够多的耐心并能够承受挫败,才能敏锐地抓到用户需求,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而整个解决方案是否是最好、最合适的,同样会挑战对产品的认识。这个解决问题并承受挫败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产品经理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产品对用户直接需求的判断,甚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形态和走向。

在互联网时代,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不容易,能够顺利解决用户的问题也不容易。对于产品思维,我们需要认识到几点。

第一,用户是我们的产品指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所有意见都值得被尊重,任何对产品大有裨益的建议都值得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第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来说,只有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所有产品都离不开用户,任何一个用户群都有自己的需求,如果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就是华而不实的,更不用说获取商机。

第三,用户体验好不代表产品有无限的生机,一款好的产品不仅要戳到用户的痛点,还要能够解决痛点。同时,一个不盈利的产品也不是好产品,不会有团队能承受住长期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