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十年磨一剑落伍了,现在要小步快跑

    做产品的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情节。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下几种现象。

    •有的人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很大,在前期准备和布局时面面俱到,甚至压根没有想过后期会有改进。

    •有的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做到心中的100分才会让产品与用户见面,如果做不到,推广过程中就感觉自我底气不足。

    •还有的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自己的产品不是创新性的,因此迟迟不让产品与用户见面。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这样的产品观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们往往也是失败者,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实际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之所以这些产品都要抢先进入市场,那是因为抢占先机是互联网产品的特征之一。如果先机都失去了,那么产品就更加难以赶超。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多聪明,谁也不比谁慢那么几步,每一个新功能后面都有许多同类产品在追赶。可以这么说,同行业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实力,他们甚至会比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好,也就是说,现在的产品很容易被其他的产品赶超。

    更加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千辛万苦做出来的产品,刚上线就会发现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或者在没有上线的时候就发现类似的产品在平台中已经很多了。在这种环境下,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产品路线的基本规则。也许产品每一次的更新都不完美,但是如果坚持打磨,每隔一段时间都对产品做出调整,基本不需要太久就能看到趋近于完整的产品,而这时候开发者对产品的感觉就不会太差,就可以基本确定产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企业的思维与传统企业的思维不一样的是:传统企业的产品从研发到投放的整个过程时间长而且程序复杂,而互联网企业讲究快字诀,要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很多产品的节奏以周为单位。

    受到互联网企业思维的影响,很多团队对待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设计有创意,而且要求速度快。而新生代竞争者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你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便可以迅速获得用户。这些互联网企业从一开始就运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打造组织,这些都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各大企业中,快字诀正是小米公司引以为傲的。例如,在2013年8月15日早上10点半,小米公司才决定参加某平台的促销活动,从准备降价到策划、设计、开发,一直到整个供应链的准备,仅用了大概24小时。而就在第二天早上8点上线时,微博转发了近10万次,当天的销售量接近20万台。为什么小米可以做到这么快?最核心的原因是小米的内部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最高决策人在最顶端,而往下则只有两层:七个核心创始人是最上面一层,部门管理者是中间一层,然后就是员工一层。也就是说,内部决策能够快速传递到底层,执行力也会很快。在组织结构上,小米公司始终不会让整个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实行小分队小步快跑。在电子商务领域,唯品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它要求小步快跑,整个团队的反应速度非常快。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渠道,唯品会要想发展,就要求自己的动作加快,再加快。

    相对于互联网思维,传统的商业思维则讲究大而全,同时要求负责人周密控制。负责人在做决策时往往要整体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还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对企业进行整合。传统商业思维下的产品对用户的影响也是依靠投一轮广告,销售一轮产品,几轮活动下来,才会让用户牢牢记住这个产品。但是传统企业在近年已经逐渐感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威胁。

    面对利用互联网思维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的竞争对手,许多具有传统思维的企业已经发现原有市场被蚕食,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忠诚度急剧下降。曾经占领洗护及个人用品市场半壁江山的宝洁公司也遭遇了互联网思维的挑战。现在,该公司就面临着来自大量电子商务渠道的大量品牌的侵蚀,某些以前不太知名的品牌也开始加入竞争,淘宝之类的平台上以及其他依靠电子商务的品牌不断出现,对于宝洁公司来说,这就是严峻的压力。宝洁公司某高管在内部邮件中写道:“大家的努力使得销售量占比提高了1%,但是市场份额占比降低了0.4%,对我们的挑战非常大。”

    一直以来,关于腾讯公司“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调侃可能让马化腾感觉有些不那么自在,但他的一番表白可能更有说服力。在马化腾的“公开信”中,他提到了对于“速度法则”的理解: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在马化腾看来,一个产品首先要进入市场,才能获得反馈,获得了反馈以后才能有更好的调整,与其自己摸索,不如交给市场来决断。

    小步快跑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还要求互联网产品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依靠开发者的思维而是依靠运营的数据。相比来说,传统的软硬件产品都有物化的载体,不可能经常改,过分求稳定,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软件直接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原因。也许产品还不够成熟,但是不断更新也是产品的发展之道。

    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其本质都是服务,也就是通过客户端或者APP以及窗口把服务传递给用户,但是,由于用户的需求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那么产品就要随时调整。早些年,微软的Windows XP的数个版本都比较成功,这是因为在传统软件时代,用户需求不多,微软可以顺利地获得这些反馈信息,而到了互联网时代,闭门造车开发出来的Windows Vista就不可避免地失败,其原因就是用户需求变化太快,但是微软还是采取了自己团队内打造的习惯,导致了这个版本没有多少用户喜欢。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每一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用户也有随机性。我们见过许多好的想法,由于各种原因,最后没有成就一个伟大的产品;也有不少很一般的想法,因为基于快速实现以及当下的环境而有了不错的成绩。这是因为有些想法在当时很有创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个更新的创意出来后,之前的这些想法就过时了,所以任何产品都要抓住一点:小跑迭代。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快可以是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但是快体现的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产品、技术、运营、研发、管理多方面的支撑才能够快起来,因此,在互联网上,只有不断地加速度,才能一直维持在行业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