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尖叫点思维
如果说“痛点”是产品出生的原因,那么尖叫点就是产品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因为产品可以有很多考量因素,而是否能赢得用户的尖叫显然是其中一种。所谓尖叫点,不是那种让人听了说“哇,这么好!”的产品,而应该是那种让人听了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错吧?”的产品。
见过歌迷或影迷见明星的场面吗?那种声嘶力竭的尖叫,众星捧月,甚至还有一些反面教材,都诉说着一个生动的故事,那就是,没有热爱,就没有尖叫,拥有不淡定的“粉丝”就已经说明产品做到了基本的极致。
怎么分辨痛点和尖叫点?
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北漂,身边没有亲朋好友,一个人远在他乡。当你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租住的地下室后,孤独感涌上心头。此刻,你希望自己手机里的社交APP为你做些什么?答案是,我需要的不是一个美女,而是一个与我境遇相似、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安慰的人。对于我来说,这就解决了我的痛点,但是显然没有解决我的尖叫点。
而要解决我的尖叫点,就是能够给我送来一个“软妹子”,她也许就在隔壁,我们能在一起面对面地说说话,然后吃点东西,感受一下从陌生到认识的过程,而在这中间,我们还能一起聊聊手机的软件,接下来各自回家睡觉。这就是尖叫点,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简单来说,尖叫点要求不仅仅解决用户的痛点,它比这个解决方案高无数个层次。
既然要尖叫,那么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尖叫点不要太多,太多对于产品来说是负担,没有人会一直尖叫,因为那样会“窒息”;第二,要真的能够让用户尖叫,而不是仅仅让用户觉得好,如果一款产品不能让用户觉得实在是太好了,这款产品就不算有尖叫点。
所以,要想获得产品的尖叫点,首先就是做减法,并且让用户的目光汇聚到整个产品的尖叫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