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屌丝思维
什么是屌丝?
有人给了屌丝一个最精准的定位:在下班和假期期间,以手机和电脑作为主要娱乐方式的人群,就是屌丝。这么说来,我们大多是屌丝。
简单地说,屌丝是一种单纯的小人物,他们的特点就是平常人的特点,但是在经济和文化状态上,则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经济理解上,收入虽然不高,也就是纯意义上的真正的屌丝,但他们其实很愿意花钱,尽管消费力不足但消费欲望极强,这是可能的,也是有一定操作性的,比如啃老族,比如偶尔赚点小外快但主要靠父母供给的学生群体;而文化层级的理解上,其实是有一定消费力的,只是甘居屌丝。因此,屌丝可以说是有消费欲望的穷人,或者说,不够有消费力但是也称不上富人的人群,而这种人群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当然,现在对于屌丝的定位,已经不是单纯和家庭财产、个人收入有关,而更多的是与一种心理状态有关。对于互联网上的人来说,实际上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纯正血统的屌丝心,一颗想在虚拟世界获得成就感的心。至于高富帅、白富美,其实和我们通常说的屌丝并没有冲突。因为高富帅、白富美只是呈现在外人面前的一种形态、一种表象,而在互联网上所说的屌丝更注重于内心。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屌丝这个词确实不太好听,怎么听怎么不舒服,顺口但是总觉得有点骂人的意味。在中国文学里一旦和器官挂上钩,对于我们传统思维来说,就不是个好词,所以难怪冯小刚说这词上不得台面。但传奇史玉柱却力挺屌丝,自诩互联网最大的屌丝,叫企业员工注册屌丝商标,把屌丝广告打到时代广场去。看惯了互联网闹剧的人当然知道史玉柱是用户为上的营销方法,让自己和用户站在同一起跑线,与用户同思考,共分担,你屌丝,我也屌丝,大家都是一家亲,彼此有个照应。
但是为什么要用屌丝的思维来做产品呢?
我们可以发现,在史玉柱的征途游戏中,成千上万砸钱的人很多很多。身边也有游戏玩家还在细数当年在盛大的传奇,花费二十多万充值就是为了一把屠龙刀。但这些都是少数,只是极小一部分,大部分人的消费还是控制在500块以下的,这部分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屌丝级别的人群。虽然消费不高,但是一旦人多了,企业的生产总值也就上来了。上千万的人在充值500,而充值20万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屌丝:一是口碑传播的载体,二是经济能力的载体。
当屌丝为网络娱乐(包括手机和电脑)付费的时候,就已经被包含在屌丝经济中。不管是十元二十元,还是十万二十万,都是屌丝经济的体现。而屌丝愿意付费的产品,一般也会选择帮忙宣传下,虽然一个屌丝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多屌丝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在我们所看到的诸多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最早明白了这个道理。
腾讯的用户从来不是高富帅,在腾讯的平台里豪掷千金的人只是极个别的,腾讯产品的价格也不是高富帅喜闻乐见的。他们可能是学生,每个月省吃俭用拿出一点钱来充充会员,只为了开通其中某些自己喜欢的功能。他们也可能是城市里的小白领,每月剩下点零花钱,给自己的QQ充值。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块钱、十块钱的贡献,却将腾讯推上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的宝座。
腾讯不仅在游戏和与QQ相关的增值业务上收费谨慎,在微信平台收费机制上也一直保持特别谨慎的态度。前半年,各种媒体、自媒体都在猜想微信可能的收费渠道,从大的企业收费,到小的用户增值服务,媒体想出了N个可能性,可几乎没有谁提出腾讯可能会模仿LINE,简单粗暴地直接将表情卖钱,这根本就是个不起眼或者说不上档次的小生意,甚至这根本就不该是高端大气的腾讯干的事。但腾讯干了,而腾讯能够达到今天的地位,就是依靠对用户收取几块钱的小生意,这种小生意说到底就是赚花不了多少钱的人的生意。
所以,天下屌丝众多,做产品怎么可以忘记屌丝?高富帅毕竟有限,屌丝想要一跃成为高富帅很难,但是高富帅有一天掉下来,也是一枚地道的屌丝。所以,一切产品,从屌丝思维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