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在过去,判断一款产品好还是不好,依靠的是项目负责人对产品的要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一款产品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握产品,结局就会很难看。对于以前的互联网用户而言,都是被迫接受一款产品的功能设计,所以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很少甚至不考虑用户的产品体验,以至于出现很多好笑的“反人类的设计”。然而,今时今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用户对一款产品的可选择项越来越多,他们开始从体验中觉悟,本能地选择最人性化的设计。如果在产品设计阶段不考虑用户体验,产品就很难有出头的一天。

    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上帝?就是真正地了解用户的人性化需求。只有当你亲自接触和推广的用户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从量变到质变,才可能对人性有足够的了解,才可能知道用户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他们对什么敏感,他们为什么会点击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他们选择你的产品期间一共花费了多少个步骤。只有明晰了这些,你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决定我们产品命运的“上帝”的习性。

    而且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互联网行业中,经验是最不靠谱的东西,因为对用户的感知显然不能撑起我们对用户的认识体系。行业的细分会导致用户特性的千差万别,我们看过无数案例,做游戏的不会做工具,做媒体的不会做电商,这就说明我们在了解不同的用户群体之前,不要轻举妄动。更何况用户的习性一日千里,对用户习性的把握绝对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户是上帝,引用一句歌词“God is a girl”,中国的老话说“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对于用户的喜好不要猜和估摸,而是要挖掘。

    比如,喂猪的人也许会因对自己养的猪日久生情而当成宠物来饲养,买猪的人却不一样,他们不会对一头猪有感情,所以最好养很多头不同品种的猪,观察哪种长得最快最肥,然后把其他猪贱卖,再养更多长得又快又肥的猪。所以说,把用户放在上帝的位置上,其实也是要求我们不放弃用户所需和所想,真正让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如果无法做到,就不要轻易地“养”一款产品。

    用户都有惰性,鲜有用户愿意给出产品反馈意见,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还没有触碰到用户的内心,对用户来说还没有成为一款能替代其他产品的产品。对于用户给出的反馈意见,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因为用户的反馈是最好的产品建议。用户至上,不仅仅要求我们要贴近用户的使用感观,还要让用户了解我们、认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反馈意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要获得用户的反馈意见首先就要找到用户的需求点。

    用户是上帝,在简约和基础的前提下迎合用户的要求是产品经理所追求的。做产品,其实很像追女孩子。比如,需要了解最容易追到女孩子的男生是哪种类型。高富帅?幽默?学霸?只有抓住了女孩子的想法,才能清楚女孩子想要的男生。用户的需求就像女孩子的心思,需要你自己去揣摩。

    对所有的互联网产品来说,是否真正坚持了用户至上,读懂了用户的需求,准确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是产品最终能否获得用户“芳心”的关键。对不同定位的用户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可遵循,也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产品是否受到目标用户的欢迎。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产品目标,有就是有,快速执行;没有就是没有,继续找。

    其实,产品在用户的脑海里只有用还是不用,常用还是不常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很多用户的苹果产品有一个特性:没有回收站,没有很深的目录,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好用。

    由此可见,用户需要的解决方案不是给产品分类定位,也不是给产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而是简单地把用户需要的东西放在它最容易触及的地方。简单明了就是用户想要的,苹果手机之所以能颠覆功能手机,就是因为在手机上能做的事情多了,而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需要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用户的惰性帮助我们创造了很多解决方案。因为不想徒步,所以有了自行车;因为不想用双手洗衣服,所以有了洗衣机。一直到后来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进步都是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所以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简单的信息是用户至上的最佳表现,一目了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尽管我们坚定地认为用户就是上帝,可是我们的上帝实在是太多变了,一旦激活用户反馈,在千人千面的环境下,如何判断是否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做出改变呢?

    第一,用户是有惰性而且宽容的,他们大多数会反馈对最基本需求的不满。对于这些意见,要完全遵从用户的要求。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即便设计得再漂亮,也是无法与用户产生共鸣的,所有脱离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假、大、空”。

    第二,用户所提到的漏洞不容错过。也许,很多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无法一一检测出存在的漏洞,但是用户是最好的帮手,借用户的能力发现漏洞并解决漏洞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第三,对于用户所提到的功能性问题,需要针对问题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能盲从,因为用户需要的产品一定不是一个盲从、跟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