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流量思维
流量从互联网存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的网站需要流量,后来的客户端也需要流量,而现在的产品更需要流量。流量是衡量用户量的标准之一,也是互联网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流量会影响销量。而流量不仅仅是传统行业的问题,也是困扰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话题,因为在互联网行业里,流量就是效果的保障。实际上,流量是互联网产品的第一生存要素,就算有好的产品以及好的模式,如果没有流量,就没有生命,而无效的流量更是致命的。
我们处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因此,流量是用户量的基础。本质上,互联网生意实际上就是流量生意。从Yahoo时代开始,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电商模式,互联网的本质都是把流量转化为收入,因此,大流量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追求。
可以说,流量交易是互联网上最早的商业模式,而流量生意发展至今,流量这个资源在互联网上是被开发得最彻底的资源形式。无论流量的收集抑或分发,还是定价模式,都有着丰富和成熟的方式。但是,这种成熟的模式也让现在流量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用户量一定,流量可开发的程度其实是有限的。
当今,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人群,不管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绝大多数用户上网的时候需要一个入口。这个入口或者是软件,或者是导航,或者是搜索引擎,或者是任何其他的方式。占据了入口就是占据了用户流量,所以,互联网上的企业都在努力搭建一个流量的入口。而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基础就是由这些巨大流量的入口获取再次分配的。在这些渠道之外的流量总数少且难以汇集,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掌握流量才能掌握用户,同样也才能获得其他更有利的资源。
好在互联网的使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流量的体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的创新精神让这个行业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流量资源被开发出来,从Yahoo的邮箱和门户到Google的搜索,再到Twitter的社交新模式,从Web到客户端,再到今天的手持设备,流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并且创造了多种信息方式。
流量思维要求我们能够认清自己所处行业的流量来源,如何获取大流量,以及如何通过大流量掌握快速发展的钥匙。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充分认识到流量资源的重要性,基本上,每一个新的流量源头被开发出来之后,都会很快地促使一个公司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个公司或者是因为实力雄厚而进行多种试错后掌握了流量入口的传统大公司,或者是因为某个创新点的实践被资本看好而崛起的新公司。
在互联网的竞争中,基于流量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自己的产品和各类平台的流量属性,以便找到自己的流量切入点。
•平台级产品:流量来源多为某领域内用户,这也是挑战性最大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培育自身平台,但是自身平台一旦建成,影响力较大。
•电商级产品:大规模消耗流量的产品,与传统的销售类似,流量转化为销量。
•媒体属性平台:产生流量,但是由于媒体属性无法精确流量的来源,也无法提供用户的精准信息,因此流量很难转化成收入,但是可以转化成影响力。
•社会化营销平台:流量巨大,但是不精准,因此流量的投放需要较高的人员素质和数据支持。
很多产品,为了达到一炮而红的效果,会采用购买流量的手段。因为购买流量可以获得暂时的繁荣,同时还能获得较多用户的关注,但在虚假繁荣之后是否能够维护住这些用户,考验的还是基于自身的运营能力。如果没有巨大的流量,想要实现大用户量,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流量,但是更需要流量的转化,如果流量维持多,但是用户留存低,则依然是失败的流量。正确的思路是:不是因为我的产品好,客户就一定会使用或者购买我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实现真实流量的转化和长期运维。假设购买的流量是有效而精确的,但如果产品本身的实力不够,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正常运营是不利的,因为不存在真实的有黏度的用户。
所以对于流量思维,需要更深入地去理解,互联网的流量本质是大用户量和优秀的服务,更是用户习惯。它需要长期的运营,需要对用户行为习惯深耕细作,日积月累。因此,流量能够帮助快速收集用户,而留下用户则需要极致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