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宁做榴莲,不做香蕉
在产品界有一个误区:很多产品获得成功是因为大众喜欢,所有人都喜欢。事实是,不是所有招人喜欢的产品都能获得大众的青睐,反而是更尖锐的产品才更具有吸引力。这就是“个性”的魅力。
对于一款产品,如果它能网罗普遍大众,那就说明这款产品中庸而且可替代性高,被同类产品抄袭或者替代的往往是因为其没有特色所致。因此,对产品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任何被留下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款产品就无法顺利地被用户记住。或许,某些人对榴莲敬而远之,但是也有很多人钟爱之。比起香蕉随时可能被其他水果代替,榴莲也许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你的产品所在的行业已经有了领头羊或先行者,而你的产品又没有很大的创新,只能靠用户体验取胜的话,一定要寻找那些用户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产品去超越。只有超越香蕉的榴莲才是好榴莲,如果仅仅打败行业内的其他产品,而无法超越最好的那一个,那么始终是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的。
有的产品设计者将榴莲比作产品中新的功能点,但是往往越新的功能点越复杂。产品复杂与否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关键在于需求把握得是否准确,这种产品的背后就是将用户的需求点做到极致。产品设计师要明白一个道理,人是多变的动物,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产品永远都无法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点。所以,只能寻找许多用户都拥有的一个需求点,这样才能确保产品有足够多的受众。
在互联网中,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容易。不仅仅是用户变得更个性化,提供服务的产品设计者也变得更个性化了。这种对产品的极度追求恰好可以帮助在互联网中对用户进行筛选,使得应用设计师们可以更专注地为这些目标用户设计更好的产品。有些产品并没有拥有超级庞大的用户群,但用户都保持着很高的黏度,这正是价值所在。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去设计一个80%的人都勉强喜欢的产品,但可以设计一个只有20%的人极其喜欢的产品。
产品不同,推广的方式也应不同。对于香蕉类产品的用户培养,其中掺杂着人们的从众心理、彼此之间的推荐以及所获取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回报等,对这类产品要承担更重的推广责任。这类产品没有亮点,仅仅是能够替代其他产品,说起来颇有点鸡肋的感觉。
榴莲类产品已经很有特色,用户乐意去分享这类产品,而这类产品的用户忠诚度往往也更高。对于这类产品,应更多地专注于产品设计,更多地考虑如何将产品发展得更好。
如何让一款产品成为榴莲而不至于沦落为香蕉呢?
第一,在重点功能上切忌模仿。模仿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只是在重点功能上不能轻易模仿,因为成熟的产品往往是经受住市场考验的,一味模仿的结果一定是被牵着鼻子走,无法有所进步。
第二,考虑避开大用户量产品的重点功能。如果说一款产品本身已经足够成功,那么除非这款产品有所差池,否则很难被打倒,因此并不建议开发者去创造一个与大用户量产品相似的产品,那样实在难以与其势均力敌。
第三,由于用户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性,产品功能较为显著的调整往往会引发用户的不同反应,此时需要在准确判断主流趋势的基础上拿捏分寸,要渐进柔和地调整,切忌简单粗暴。榴莲虽然味道重,但是在爱它的人眼中依然是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