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NO.1思维

    也许对很多企业来说,NO.1都是不变的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谁都希望能够在互联网上独占鳌头,取得第一。而数据也说明,第一的产品和第二的产品之间在市场占有比例上往往存在绝对的差别。

    可以说,企业拿到自己标签的第一的时候,就已经成功了。QQ很牛,YY次之,但是YY的用户量和QQ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在电子商务垂直领域里,聚美优品和乐蜂网拥有差不多的用户基础,所以没有第一,并列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拥有同等的地位,这样的胶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那么,第一要在哪里取得?初创企业去与微信这样的产品做正面交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腾讯的狼性文化告诉我们,要有争夺第一的心,同时也要适时地避开锋芒。因此,在小团队里,一样需要争夺第一的思维,但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争夺市场。

    如果产品优秀,则可以与同类产品一较高下,而如果产品的竞争力略弱,那更应该在垂直领域深挖,因为很多好的产品并没有覆盖所有的用户,避开用户量大的产品从小部分用户着手,蚕食量级产品的用户才是王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产品都在鼓足劲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用户。而在这个行业,有很多产品投资回报丰厚,回报周期较短,所以资本大规模进入,用“烧钱”的方式“烧”出一个又一个传奇,个个憋足劲要“烧”出第一名。可见,在互联网里,不想做第一的企业连投资都捞不到。

    到底怎样才能迅速夺得第一?

    首先需要快速聚集用户,互联网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而企业盈利又需要达到一个基本的网民规模阈值,如果不能尽快跨过这个阈值,就面临资金短缺和同行业的赶超而倒闭的危险。抢占所有的曝光点,是最快速地聚集网民规模的有效途径。

    其次,还要求迅速扩散用户。用户对于首先看到的内容和应用印象最深,点击和希望尝试的意愿最高,而再次看到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和应用,点击和尝试的意愿会急剧降低,所以,在竞争的环境中,一项互联网应用不能让用户首先关注或者体验,就可能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而互联网行业中资讯和应用的大量雷同又加剧了这一趋势。

    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获得用户的认可。例如搜索引擎,搜索词条目录的广泛程度是靠网民的键入来积累的,而搜索结果显示的排序是按照网民点击率来优化的。也就是说,网民的行为与搜索引擎的广泛度和搜索质量直接相关。所以,能够让用户首先体验的搜索引擎,其搜索的广泛性和质量会更好,而这个差异又导致更多的用户向初期占据优势的搜索引擎聚集。由此可见,如果用户对产品有所期待,而产品能够不断优化,迅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并培养持久用户就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