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案例:从手机到电视,小米是如何把自己逼“疯”的?

    其实,小米在2011年就已经有了关于小米电视的构思,但是小米电视差点“夭折”,为什么?因为在小米的理解中,智能电视的最大痛点就是计算机。那么什么是智能电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是可以替代现有的部分电视和部分计算机功能的综合体,而小米电视的打造者王川的答案最简单直接:计算机。他认为智能电视就应该是一台超级计算机。

    那么围绕小米电视,有多少改变是其他电视所没有的呢?而一台智能电视,对于用户来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哪些功能才能完全地推翻用户的思维呢?要想给用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观,必须尊崇什么样的思路?

    小米电视的用户群体是谁呢?年轻人?不是。在大家都强调大数据应用的今天,小米是最注重用户体验的企业之一,它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用户意见,让消费者参与设计,把消费者的参与感做到极致。对于小米电视这个有些平民化的产品,用户多集中于老人和孩子,他们在家的时间更多,所以哪些指标才是小米电视用户更注重的呢?

    首先,一台电视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屏幕。小米在代工上选择的是伟创而不是富士康:在工艺上,富士康可能比伟创要做得更好,但伟创在色彩调校上更强,伟创是索尼电视的代工厂商。在这个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分析小米盒子的电视用户,发现索尼系电视的占比很高,说明索尼电视在国内的用户更多,有群众基础,也就是说,小米电视选择了更多人使用的电视机风格。

    那么,使用哪一家的屏幕更好呢?小米电视选择了三星第九代液晶屏,虽然它没有夏普的十代屏新,但是不同代的产品各有优劣,与市面上同类的产品相比,小米这块屏的锐度高一些,也就是色彩更讨好一些。无论是从物品供应商、元器件供应商,还是从工厂的供应商,小米电视找到的是被三星、苹果等世界一流制造商训练过的供应商。这背后的深意就是极致的产品,对于小米来说,只要是极致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

    接下来就是使用效果了,对小米来说,定制的机顶盒就是专门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定制的机顶盒是想取代一般家用的机顶盒,之后,电视、盒子、机顶盒控制集合在一个遥控器中。这个产品普及起来比较难,因为涉及不同地区的适配器问题。小米盒子虽然只有移动硬盘大小,却有丰富的接口:前面一个IC卡槽,后面一个有线电视接口、一个microUSB接口。视频居然用microUSB接口,而为满足电流要求,用的是蓝色的USB 3.0接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设计呢?

    这是因为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很多用户要求能够进行本地播放。本地播放不仅是一个口碑效应明显的功能,还是盒子用户极大需求的功能。于是,小米就努力开发、完善本地播放的功能。本地播放功能对电视的要求极高,因为需要插接移动硬盘、U盘等外设,又牵扯到移动存储设备兼容性问题。而且用户需要播放的视频格式多种多样,这要求电视能够支持足够多的视频格式。

    那么,这么复杂的产品是否能够让老人和孩子也能使用顺畅呢?所有的核心都在遥控器上。由于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是一体的,这就存在两个遥控器怎么组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品的极致化的问题。

    不管是盒子还是电视,风格极简的遥控器是王川最满意的产品设计之一。第一代小米盒子所配的遥控器,甚至比现在小米电视的11键遥控器还少了两个按键——音量键。当初,这两个按键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设计遥控器时,小米盒子产品负责人李创奇跟王川争论了很久。李创奇认为音量键必须有,因为这个功能是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但在设计上坚持极简主义的王川强烈要求去掉音量键,在此之前,他已经把传统遥控器上最常用的频道增减按键去掉了。他的理由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用户在单手握住遥控器时,手指所触控的范围其实没有多大,所有按键都要在这个舒适范围内,让用户觉得有丝毫的吃力都是不应该的,何况电视产品的用户可能是一个小孩子。如果增加了音量键,手指就需要上下大范围地移动,这会带来操控不便。

    小米盒子的遥控器,最终把调节音量的功能交给电视遥控器去解决。但在小米电视上,这个操控无法转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论是小米盒子还是小米电视,其遥控器上都增加了两个音量键。尽管如此,小米电视的设计者在最后还在考虑如何让整个遥控器更精简一些。

    以上描述的仅仅是一个遥控器的按键。从其外形到芯片如何布局,全方位地考虑用户体验,就是小米电视在极致上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小米电视,小米经典的手机产品案例在任何时候都昭示了小米电视成功的原因,都是必须学习的典范。

    在小米看来,用户之所以会选择小米的手机产品,是因为小米的高品低价。不管什么时候,产品的价值都是产品不可避开的最大关注点,而从手机到电视,极致是产品最大的诉求点。看看小米手机把极致做到了什么程度,也就知道极致得彻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这里有几个片段,都是雷军在介绍自家产品时说的,体现了小米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苛刻。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百万壁纸”这个小片段。在产品思维上,雷军确定的方向是“让用户尖叫”的口碑产品。当时为了给小米手机的开机画面挑选一张壁纸,雷军看了100张照片,而这100张照片又是在上百万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小米至少买了1万张照片。现在各家手机公司都在用百万数量级的照片解决一张壁纸问题,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要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呢?那就是好看,但是找壁纸难的是不能跟图标“打架”,一定要能够与图标融为一体,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审美观,怎么判断美确实很难。

    3.1.6 案例:从手机到电视,小米是如何把自己逼“疯”的? - 图1

    小米公司悬赏100万元只为征集一张壁纸

    小米一度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壁纸,开出100万元的条件买一张壁纸。当时雷军说:“我在小米内部宣布后,当场就有设计师说我辞职,从现在开始做壁纸,我一瞬间感觉到这一百万的力量还是比我想象的强大。所以我们的设计师说,如果你的设计牛的话,你用一张壁纸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无疑会激励更多开发者为MIUI提供精品,而这仅仅是一张壁纸。

    接下来还有最原始的通话功能,要说打电话,任一款手机都具备此功能,谁都不觉得打电话的功能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小米在通话上有八项改进,其中有几项不得不说。

    第一个是30秒未接电话后铃音自动变大,这样确保用户能听见重要的电话。而为避免骚扰用户,在接起电话的一瞬间,铃声自动减弱。

    第二个则是针对“不该接或者不能接”的电话,如用户在国外旅游,承担着高昂漫游费却接到了中介推销电话,此时用户会非常恼火。MIUI标记的陌生电话会在界面显示来源,有效的电话防打扰功能会过滤“响一声”电话。在MIUI通话记录显示界面中标注响铃次数、归属地等重要识别事项,便于用户识别来电。

    这显然只是小米手机中微小的几个环节,要说清楚小米手机在所有细致处的极致,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从小米手机、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到小米路由,日后还将出现更加值得期待的产品,小米之所以变成一家值得用户期待的企业,不是因为一件产品的成功,而是因为贯彻始终的“极致”,用户已经认可小米品牌里不可或缺的极致,对小米产品有一种纯粹的信任,这就是小米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