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没有什么能经得起迭代
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产品已经由最初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对很多细节的改变积累让整个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换了一个面貌。也就是说,一段时间的迭代过后,我们可以看到,产品越来越完整,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模样,可以说没有什么能经得起迭代。
只要处在完善的过程中,产品就不会有让用户最满意的节点。很多产品经理有着完美主义精神,但是一款移动应用在推出的时候可能只处于接近完成的状态,或者说,我们认为很好的产品也许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快速的迭代开发来更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来留住用户,每一次迭代都要给用户新的感觉或者体验。同时,通过不断迭代产品也能唤醒对产品不那么感兴趣的一些沉默用户,同时让一些原本下载了应用但使用次数非常少的用户再一次使用产品,因此,迭代也有利于增加曝光量。
很多人理解的迭代是对整个产品的颠覆和改变,其实不然,产品的迭代应该是对细节的不断完善,而最主要的功能绝不是迭代的方向。当然,快速迭代也要基于产品的功能、交互等方面出发,产品的核心功能应该在最开始推出时就基本完成,当然,这也是保证应用在推出时能获得第一批基础用户的关键。
谈及迭代,在国内互联网早期,从美国硅谷回国的一批开发者是最好的例子。由于有国外的开发经验,他们能在很短时间内摸清用户需求,迅速开发出最初产品。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能基于用户反馈快速迭代、快速执行、快速复制。李开复曾这样评价他们:“这些公司有时确实从美国、中国获得灵感,但是他们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将这两者糅合在一起。也许,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腾讯的微信,经过两年的运行,微信现在已经有了4亿用户。当你去分析它时可以发现,它不是苹果、谷歌那种突破型企业,而整合了中美很多的点子,有一定的创新,且执行神速,并利用了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这就是这类复制型创新很强的原因。”
回过头看他们的产品,例如QQ,从最初的版本到现在,已经完全变了样。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度过了大鱼吃小鱼的时代,现在已经到了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互联网产品的制胜原则就是一个字——快,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不断迭代。对于开发者来说,应该如何理解和诠释“快”及迭代?
迭代要基于用户的反馈,也就是说,想快速迭代,就要解决如何搜集用户反馈的问题。另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习惯,还要为用户提供多种反馈渠道,以便及时得到反馈,帮助产品迅速迭代。用户的反馈越多,提出意见和建议越多,对产品越有利。在迭代中,能够顺利处理用户的反馈意见就能在迅速赢得用户的同时,还能加速产品改头换面的脚步。
做产品,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反馈就像一座丰富的矿山,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宝藏,但产品团队是否真正认识并挖掘出了它们的价值,还需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调研。同样,还要深刻认识和了解用户习惯,才能在众多的用户反馈中找到迭代需要的因素并进行规划。
但是迭代中总会有新功能需要改进,对于产品来说,这个新功能在迭代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做过产品经理的人都知道,无论事前经过多么细致的调研,有怎样的数据支持,同时还有多么缜密的规划,对于一个新特性的发布,仍然是一个让人紧张的经历。比如说用户对特性的接受程度,用户的体验过程是否如规划中一样流畅,新特性给产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增加还是降低了产品黏度,用户通过怎样的玩法来实现这个特性,以及哪些特性可能存在交互、易用性、稳定性等问题。因此,迭代也是一个有代价的过程,但是快速迭代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地跨过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失误,产品在下一轮迭代中能够顺利改进,帮助产品安全度过危机。
我们希望产品迭代得足够快,不仅仅因为快能够掩饰和解决某些错误,还因为快速迭代能鞭策产品的成长。快不只是一种产品思维,更是一种技术实力,遵循这个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接受技术上的挑战,让技术能力来支撑我们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