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开放平台与产业生态链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开放平台的概念就已经产生。那时候最典型的开放平台就是腾讯的游戏平台、百度的网页应用平台,两家生态平台都着力于为小型开发者服务,从中收取佣金。但是,当时的很多开发者并不愿意借助平台的力量,大多数企业都想自己做大做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互联网小公司都是以独立的产品独立运营,有的在小范围内有着不小的用户群,有的依然在温饱线上徘徊。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应用市场的平台作用逐渐显山露水,运营的观念也在不断升级。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谋求更大的流量和技术支持,纷纷开始接受开发平台。开发平台对于开发者来说,一是能够提供大的流量支持,二是能够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三是能够在开发者成本有限的时候给予一些帮助。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竞争也随之增大,不同的开放平台对不同的领域要求各异,有的开放平台能够给小型开发者支持,有的平台在昙花一现后趋于平静。早年有人人网的公众平台,专门经营公众网页,结果屡屡被行业内或者行业外的人驳斥;而新浪微博在大红大紫地聚焦了大量用户后,也开始推出企业微博,从收费到不收费,企业微博越来越难以经营,新浪也似乎没有任何扶持,除了付费广告。

    似乎从苹果开始,开放平台已经成了大家争相占领的领域。苹果的分发平台让很多在这个iOS系统上进行开发的个人或者团队都能顺利盈利,而正是这一良性的生态模式,让国内很多大型厂商看到了平台的重要性。苹果有自己的产品渠道,用户覆盖数量可控,加上硬件够硬,单单一款产品就能占有极大的用户群,而面向开发者,苹果又是封闭的,对于自己的内部审核机制要求相对Android也严格了许多。因此,开发者提供的产品价值可能比免费而且开源的Android端产品更高。硬件加软件的优秀模式,让整个系统变得很成熟,也成为开发平台的优秀案例。国内很多大厂商根据苹果的这套模式,也逐步走向开放平台的道路。

    真正优秀的平台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国内平台没有弄清楚的。

    首先,优秀的开发平台要带给小型开发者比其他渠道更多或者相对来说多一些的流量,而且这里的流量供给还需要很快地输出。小型开发者选择傍平台,最大的原因就是平台能够带给小型开发者的流量远远超过自己单独推广运营的总流量。一般来说,开发平台自身的流量是很高的,将这些流量分发下去以后,也比小型开发者的总体流量效果好。因此,开发平台自身的流量和能够分发给开发者的流量是要有保障的。

    其次,优秀的开发平台要能够带给开发者营收。在iOS的系统体系内,用户的付费比其他的平台都要高,开发者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盈利,也就让开发者很愿意依靠这样的平台,而平台也能与开发者之间互利互惠。

    另外,开发平台的技术支持以及能否帮助开发者节省成本也很重要。对于开发者来说,技术支持往往能够让整个产品发展更快,而能否节省开发成本,对于开发者来说也很重要。尽管有的开发团队的开发能力较强,同时成本预算比较充裕,但是依然需要平台对产品的扶持。

    在这三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衡量一个优秀的开发平台是否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帮助。而对于开放平台的生态环境来说,苹果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例。不管是佣金模式,还是平台内管理,这个首创生态链的企业都将这一点做到了淋漓尽致。

    而在国内,对于开发者来说,微信的公众平台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平台。首先是微信公众平台对秩序的把控。6亿用户是真实有效的用户量,流量上有了保证。比起同样做企业平台的微博,这个数据更让人信服。微信相较于微博,用户之间的黏度更高。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就比微博更值得拥有,二选一的时候微博几乎毫无抵抗力,因此微信的社交流量比微博要高出许多,而且在API接口支持的情况下,会有更多企业愿意选择微信。

    其次,微信公众平台对内容的把控也格外严格,在内容把控之外更注重搜索的精准化。微信能够让用户和企业都节省时间,特别是在信息推送上。企业不需要自行打造一个APP,并且费时维护,微信公众平台完全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与此同时,微信也加大了对内容的把控,并在内容中加入了有趣的搜索,这就让微信有了比其他开发平台更有利的用户——企业。在国内,可以被称为O2O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微信一览全局的基础,同时兼顾开发者和企业。

    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现在还没有做到的就是支持企业盈利,而微信支付的开启也将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化。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想法推而广之,在国内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开发平台与其下属的开发者之间的合作,是为了互惠互利,共同进退。开发者需要借助平台来发展,平台也需要汇集开发者来壮大。对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来说,如果本身的能力有限,互相之间加强合作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