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温体仁的得宠与垮台
崇祯十年(1637),兵部尚书杨嗣昌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农民起义,建议在辽饷之外,加征剿饷,每亩加征6合,每石折银8钱,共计加征280万两。温体仁心里清楚,这项加派的施行,势必将本已十分困苦的百姓推向更加水深火热的深渊,使起义的烈火烧得更加旺盛。但他作为首辅,却未表示异议,最后由明思宗于四月下诏施行。他也因此给明思宗留下很好的印象,认为他孤立无党,朴忠可靠。
温体仁目光短浅,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大才干,但为人机敏,有点小聪明,又工于心计,操办一些具体事务显得精明强干。内阁票拟,经常涉及一些刑名、钱粮之事,由于名姓繁多,头绪纷繁,许多辅臣都颇感头痛,他却了然于胸,很少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