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民军在豫、鄂的不断胜利,除张献忠外,各支起义军纷纷与李自成部队联合作战,这一方面壮大了李自成的实力,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与李自成联合作战的罗汝才、革左五营的马守应和贺一龙虽然都听从李自成的军令,却不愿归属李自成,希望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官军的将帅又利用农民军内部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终于导致了农民军内部的火并。崇祯十六年(1643)三月初七日,李自成杀死贺一龙,次日晨又杀死罗汝才。罗汝才的部将有的倒向孙传庭,有的降于左良玉,同罗汝才关系较好的马守应则不再听从李自成的号令而独立行动,在崇祯十七年(1644)春病逝于夷陵。李自成因此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这有利于其势力的进一步壮大并最后推翻明朝的统治。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和占领区的日益扩大,李自成开始从流动作战转入守土不流的阶段,着手进行政权的建设。早在崇祯十四年(1641)春攻占洛阳后,李自成曾“置官留银,妄意作开国始基” ,尝试建设地方政权。不过,当时李自成的实力还很有限,虽已拥有几万的兵力,但骨干也只有几千人,不可能拨出主力部队担任地方的防守。所以,直至崇祯十五年(1642)冬其地方政权的建设才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在占领区部署诸将镇守,并派官治理。第二年春,又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各级农民政权。在中央,建立起奉天倡义大元帅府,简称“倡义府”,李自成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义充当最高掌权者,并设丞相一名,由牛金星担任,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各置侍郎一名,分理政务。在地方,由于当时的占领区只有河南省大部和湖北省的一部,故暂未设立省一级的机构,只设府、州、县,分置府尹、州牧、县令等官。并开科取士,选拔一批文化人充当行政官员。在设立行政机构的同时,李自成还对统辖的百万军队进行整顿,统一军制。他将军队分作两大部分:中央直属部队,主要负责机动作战,分为标营(中权亲军)和左、右、前、后五大营,标营下辖五营,其他四营各下辖二营,营下辖队;地方部队沿袭明朝卫的名称,负责镇守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各级将领皆授予正式职称。大元帅之下,五大营分别设立22将,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其中,以田见秀、刘宗敏两位权将军职权最重,田见秀负责提督诸营事,刘宗敏负责指挥中权亲军。

    承天兴献陵的失守,令明思宗痛心疾首,他声泪俱下地说:“朕不德,忧及陵寝!” 决定让内阁大学士到湖广督师。崇祯十六年(1643)二月上旬,明思宗召见廷臣,对吴甡说:“自嗣昌死后,督师无人,致有今日。卿曩历岩疆,可往湖广督师,以图恢复。” 三月十日,正式命其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前往湖广督师。吴甡自知此去凶多吉少,提出先往南京,用精兵挟制骄横跋扈的左良玉,促之西入湖广,并令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东出潼关,对农民军实行东西夹剿。明思宗没有同意。吴甡又提请拨给3万精兵。明思宗请兵部速议发兵,兵部尚书张国维同意拨给1万军队,但就是这1万军队也迟迟未能调来,吴甡也就迟迟不肯出京,明思宗遂于当年五月罢撤吴甡的督师之职,后下令将其逮捕治罪。

    孙传庭自郏县惨败之后,退到陕西大肆扩充军队,并制造2万辆所谓新式武器“火车”,车上装备火炮、弓弩、粮食,谓“战则驱之以拒马,止则环之以自卫” 。在罢撤吴甡督师之职时,明思宗任命孙传庭以兵部尚书衔佩戴七省督师之印,总督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贵州以及江南、江北军务,赐尚方剑,全权指挥中原战事。当时明廷的主力部队,除了辽东的边军与湖广的左良玉部,只剩下孙传庭的陕兵。辽东的边兵虽较精锐,但抵御清兵已难胜任,无法移调;左良玉部号称兵多将广,但怯敌惧战,跋扈难用。但是调孙传庭出关到中原作战,却带有很大的冒险性,一旦失利,不仅豫楚不保,秦晋也将无法守御,明王朝的命运也将危矣。因此,许多大臣对明思宗的决定都不赞同,兵部尚书张凤翼说得最为恳切:“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但明思宗顾不了许多,决心孤注一掷,一再催促孙传庭从速出关。君命难违,孙传庭决定出关时,无可奈何地叹道:“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他坐过一次牢,总不能再违君命而入狱,明知出关作战必败无疑,也只有捐躯疆场以明心迹了。他率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10万大军,于八月初十日出潼关,向李自成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李自成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方略,主动从潼关至郏县一带撤退,将主力部署在郏县以南地区,并派轻骑绕出敌后,进至白河(在今河南伊川东南),切断官军的粮道。孙传庭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于九月十三日攻占郏县,但仅得骡、羊200余只,“顷刻间分脔食尽,不足给” 。九月十七日,汝州的官军因乏食而哗变。孙传庭不得已,遂留小部分队伍守郏县,自己与白广恩、高杰回迎粮草。李自成率领大军跟随后头猛追,官军阵势大乱,被歼4万余人,九边精锐、良将劲兵丧失过半,从此气衰而不复振。

    官军在郏县战败后,大臣一致要求固守关门,急复秦疆。明思宗下旨削去孙传庭督师尚书衔,“仍以秦督充为事官,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 。不久,又下令提升总兵白广恩为援剿副总兵,挂荡寇将军印,拨给3万精兵,命其与孙传庭共守潼关,希望保守陕西。李自成在官军喘息未定之时,即亲率大军自洛阳西进,另派一支部队抄小道攀越山险,前后夹击,于十月初六日攻破潼关。孙传庭部将高杰、白广恩、高汝利纷纷逃窜,孙传庭知道已经无法挽救,率领数百亲丁冲向农民军,当阵死亡。李自成乘胜于十月十一日攻克西安,占领陕西全境,并分兵攻取银川、兰州、张掖、西宁等地,控制了整个西北地区。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更定官制,设天佑殿,以牛金星为大学士平章军国大事,宋献策为军国大军师。中央行政机构仍称“六政府”,襄阳时期只设侍郎各一名,此时增设尚书、侍郎。地方机构因占领区的扩大增设省一级,置节度使掌之。封授功臣爵位,分为五个等级。明末农民战争进入了推翻明朝统治的关键时期。

    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张献忠、罗汝才攻克襄阳后,因对西据郧阳、兴安一带的左良玉部还有顾忌,便越过汉水向东转移,活动于河南、湖广交界一带。明廷急调左良玉回师征剿。七月间,张献忠乘虚攻克郧西。罗汝才留在河南,即同李自成联合作战。张献忠的力量顿显单薄,八月间在信阳被左良玉打败,遂转战安徽,再回湖广,于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攻占武昌,擒获楚王朱华奎,将之装入竹笼,沉入江中,并没收楚王府的财产,赈济饥民。他改武昌为天授府,自称“大西王”,建立农民政权。在中央设立六部、五军都督府,在京城设立五城兵马司等机构,在地方设立巡抚、守道、巡道、知府、知州、知县等官。然后率兵南下,攻占湖广大部分地区。当年冬,张献忠得知李自成攻占陕西全境,判断明朝统治的覆灭已是指日可待,为了避免同李自成发生摩擦,决定向明朝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西南地区发展,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率部由荆州西渡夔州(今重庆奉节),进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