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建泰代帝出征与调吴三桂入晋之议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初六潼关失守的消息,直到十一月初八才由兵科给事中曾应遴奏报明思宗,但具体细节不明。明思宗急忙下旨“贼闯西,秦、晋、蜀、淮、扬等处,均宜毖备,在廷大小臣工,凡可强兵定饷用人灭贼者,各抒所见以闻” ,并命从速查明孙传庭、白广恩的下落。十一月初,明思宗任命新任兵部右侍郎余应桂接替孙传庭为三边总督。余应桂以无兵无饷,向皇上哭诉了一场。明思宗也只能派京军千人护行,并发给内帑银1万两作为军前犒赏之用。余应桂出京之后,“日夜悲疑”,行至山西见当地有不少大顺农民政权委派的官员,更是“逡巡不得前” 。

    十二月二十二日,吏部尚书李遇知上疏,报告陕西方面派人传话,说“潼关十月初六日失守,抚臣冯师孔战殁,孙传庭不知下落,自初六至初九,贼骑结队西行”。又传华阴、华州(今陕西华县)、渭南、潼关俱已失守,而临潼距省城西安只有50里之遥,一马可至,西安恐难守住。“为今之计,怨天尤人,总属无济,惟有急复秦督,急补秦将,急发堪战之兵,急措饷接济。四事之外,无别策也。”明思宗接到这个奏疏,得知陕西形势危急,又接连向余应桂发出谕旨,并再拨给内帑银1万两,催促他“作速驰往,不得稽迟” ,但谕旨发出后,陕西全境早已落入李自成大顺军之手。

    得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潼关的消息后,廷臣对李自成的下一步行动议论纷纷。内阁首辅陈演认为:“贼入关中,必恋于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 吏部尚书李遇知则认为:“三秦砺山带水,四塞称险,屯兵函谷,可以号召天下,从来劲兵大将,咸出其中。蜀、黔转赋,实以秦为咽喉地,贼垂涎久,欲据此为家。” 他们都低估了这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不仅不恋子女玉帛而入陷阱,而且也不只是据三秦以为家,而是要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夺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标志着大顺与明廷双方力量的对比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明末农民战争已进入彻底推翻明朝统治的关键时期。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在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基本结束之后,李自成即派先头部队渡过黄河,攻占山西荣河(在今山西万荣西南)等县,为大军的东征做准备。

    转眼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除旧更新的日子。按照惯例,每年这个时节,宫廷里都要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但今年有些异常,整个宫廷笼罩着一片阴郁、晦暗、沉闷的气氛。正为内忧外患搞得焦头烂额的明思宗,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此前,礼部大臣问皇上需要做些什么,他想到由于连年战争,民穷财尽,国库亏空,军饷难筹,不能再像往昔过年时那样大搞排场,奢靡浪费,于是便命礼部发去一道谕旨:“迩来兵革频仍,灾祲叠见,内外大小臣工士庶等,全无省惕,奢侈相高,僭越王章,暴殄天物,朕甚恶之!向屡经严饬,未见遵行。崇俭去奢,宜自朕始。朕于冬至、正旦、寿节、端阳、中秋及遇诸大典,升殿行礼,方许作乐,其余皆免。至浣衣减膳,已有谕旨。今用铜锡木器,以仿古风。其金银各器,关系典礼者,留用;余尽贮库,以备赏赉。内外文武诸臣,俱宜省约,专力办贼。……其官绅擅用黄蓝绸盖,士子擅用红紫衣履,并用青绢盖者,庶民男女僭用锦绣纻绮及金玉珠翠衣饰者,俱以违制论。”但是,这个谕旨却引起一些臣子的议论,说:“黄钟大吕,清庙明堂之器,文质彬彬,斯为美矣,僿极则鬼,君子病之。今以玉食万方之主,而降为污尊怀饮之事,是貉道也,何以能久?”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正当西安城欢天喜地庆祝大顺建国之时,北京却刮起了一场强大的沙尘暴,“大风震屋,飞沙咫尺不见,日无光”。迷信的官员占了一卦,说是“风从乾起,主暴兵到,城破,臣民无福” 。预示着将有不祥,更使人感到惶恐不安。

    明思宗照例在当天早朝时举行接受群臣朝贺的仪式。他一大早来到皇极殿,上朝的钟声响过后,迟迟未见朝臣到来,一名值班的官员说,因为大风扬沙,群臣或许未听见钟鼓之声,以为圣驾未出,所以姗姗来迟。请皇上再下令鸣钟,打开东西长安门,这样远近的大臣都听得见,自然都会急速赶来。明思宗只得下令再度鸣钟,不准停歇,并打开东西长安门,不准关闭。等了一阵,还是不见大臣到来。明思宗提出先谒太庙,再接受朝贺。在旁侍候的太监呼唤“驾銮舆”,又不见驾舆马与立仗马,只好叫人将长安门外朝官所乘的马匹悉数赶入端门以顶替之。但司礼太监担心这些马匹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容易出事,明思宗只得改变主意,决定先受朝贺再谒太庙。又等了些时候,廷臣才陆续来到。当时京城的文臣都住在西城,上朝时候列于东班;武臣都住在东城,上朝时都列于西班。由于迟到,见皇上正在大殿上注视着殿下大臣的行动,他们都不敢迈过中门。文臣便直入武班,从螭头下伛偻而入东班;武臣也直入文班,从螭头下蹲俯而入西班,演出了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庆贺仪式结束后,六品以下的官员不参加陪祀太庙的活动,由于所乘的马匹受惊而无法骑行,只得步行回家。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

    大年初一出现的沙尘暴,再加上上述种种异样的景象,使明思宗深感焦虑和不安。草草行过朝贺礼,与阁臣议论几句国家大事后,他便请道士前来扶乩,占卦王朝的命运。他沐浴焚香,向上天跪拜默祷曰:“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天仙”通过道士之手,在沙盘上写下这样的乩语:“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爨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明思宗见到此诗,自觉没趣,“默然不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