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民军的千里转战

    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二十四日,农民起义军渡过黄河进入中原大地,立即与当地穷苦农民会合起来,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起义洪流。明末农民战争进入中期阶段。

    农民军渡过黄河天险之后,首先攻克渑池、伊阳(今河南汝阳)、卢氏三县,然后分兵出击。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八大王张献忠等部由卢氏山区的“矿盗”充当向导,穿越山区小道直达内乡,再经邓州(今河南邓州)、淅川(在今河南淅川南)南下,占领湖广的郧阳(治今湖北郧)、襄阳地区。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张一川、满天星高汝砺等部十几万人则西进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占领山阳、镇安、商南等地,再北上洛南,向西安挺进。洪承畴急檄郃阳(今陕西合阳)、韩城官军迎头堵截,起义军遂又掉头南下,进入四川,于崇祯七年(1634)二月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四川官府急调当地官军和土司兵进行阻击。入川的农民军活动于川东北一带,此地山多林密,大队人马的粮食供应无法解决,于是又分道出川,一部分返回湖广,大部分则北上陕西。

    农民军的凌厉攻势,把中原腹地打得乱成一团。河南是明帝国的腹地,为四战之地,但明朝的防御力量比较薄弱,地方官府根本无法对付,告急求援的奏疏不断传到京师,有时甚至一日数至。廷臣议论纷纷,部分较有识见的大臣建议在各省抚镇之上设置总督,以便统一指挥,协力征剿,改变以往“各镇、抚事权不一,互相观望”的状态。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三边总督洪承畴,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明思宗想想也无别的计策,遂改变自己原先所说的“剿贼抚镇专责,别设总督,反滋诿卸”的看法,同意设置五省总督的建议。但考虑到洪承畴身负三边重任,不便离开,决定起用不久前在延绥巡抚任上镇压多支起义军并在延水关剿灭陕西境内最后一支起义军的陈奇瑜,于崇祯七年(1634)二月“进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视贼所向,随方剿抚” 。

    陈奇瑜,字玉铉,山西保德州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举进士,授洛阳知县。天启二年(1622)擢为礼科给事中。杨涟弹劾魏忠贤,他也抗疏力诋。天启六年(1626)春,由户科左给事中出为陕西副使,迁右参政,分守南阳。崇祯改元,加按察使职,寻历陕西左、右布政使。崇祯五年(1632),代张福臻巡抚延绥,卖力剿杀当地的农民军。就任五省总督后,他首先集中兵力围剿郧阳地区的农民军,檄调各路官军齐集河南陕州再移师南下,进剿湖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竹山一带农民军。陈奇瑜令陕西巡抚卢象昇驻守房县、竹山,湖广巡抚唐晖驻守南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农民军进行夹击。七月,他同卢象昇率军由竹溪进至平利(在今陕西平利西北)的乌林关,向农民军发起进攻,使农民军遭受重大损失。李自成、张献忠向西进入陕西境内。陈奇瑜尾追而来,农民军不慎误入汉中栈道的险地 ,又恰逢阴雨20多天,“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数日不能一食”,处境极为险恶。陈奇瑜以为功业立就,“意轻敌”。李自成等继续使用诈降计策,下令将军中缴获的金银财宝集中起来,派人送入陈奇瑜军营,遍贿其左右将领,佯称愿意解散归农。接受贿赂的将领力主招抚,陈奇瑜表示同意,许于八月约降。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表示反对,主张乘敌之危一举歼灭,说:“贼数十万众,即就抚何以贴置?且未经大创,能必革心耶?恐天晴出栈而西,虽欲成功,不可得矣。” 但陈奇瑜不听,坚持上奏朝廷,请求准予招抚。兵部尚书张凤翼表示赞同,明思宗批准了他的招抚方案。

    经明思宗批准后,陈奇瑜放手施行招安,“凡降贼三万四千有奇,勒令还乡,仍归原籍,檄诸军按甲无动,每百人以一安抚官押送,所过郡邑,为具糗粮传送之” 。诈降的起义军将士,一路上与押解的官兵揖让欢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盔甲朽坏的换上新盔甲,弓箭丢失的换上新弓箭。陕西巡抚练国事恐生不测,令杨麟率兵驻扎宝鸡县以为防备。当诈降的起义将士到达宝鸡请求入城时,宝鸡知县李嘉彦只准36人先行登城。待这36人登上了城,却将其全部捆绑杀死。农民军愤而尽杀安抚官,重举义旗,攻破麟游、永寿、灵台、崇信、白水、泾州、扶风七县,与从略阳来的其他起义军会合。

    陈奇瑜闻讯,把罪责推到宝鸡知县李嘉彦和陕西巡抚练国事身上,指责李嘉彦杀降激变,练国事“阻挠逗留,违节度以至于败” 。明思宗大怒,即下令将他们逮捕,以陕西左布政使李乔代为陕西巡抚。未几,由于给事中顾国宝和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等人上疏指责陈奇瑜主抚误事,明思宗才于十一月下令逮捕陈奇瑜,后将其谪戍于边。

    崇祯八年(1635)正月,明思宗任命洪承畴总督晋、陕、豫、川、楚五省军务,统率兵马征剿起义军。当时起义军已采取避实就虚之策,分兵冲出陕西,一路往山西,一路去湖广,一路至河南。后来,进入山西、湖广的两路起义军又都转入河南,与在河南的另一路起义军会合。三路起义军13家72营,共数十万人。在朝中担任兵科给事中的河南人常自裕对这种形势忧心如焚,对明思宗说:“臣乡遍地是贼,贼舍川岩走平原,破汜水、荥阳,攻上蔡、商水,逼陈州、郾城,周(王)、崇(王)二藩皆在燎原之中,非劲兵必不能御。今止有左良玉、陈永福兵数千,其何以济?”几天后,他再次上疏,力陈中原乃天下安危所系,河南“贼势日众,大小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蜂屯伊(伊阳,今河南汝阳)、嵩、宛(今河南南阳)、洛之间,有侵汝、宁、郑、宋之势”。虽然朝廷已派多位将领赶往那里,但兵不过几千,以杯水不足以救车薪之火,要求皇上另调关(山海关)、宁(宁远)、天津的精兵勇将前往解胸腹之患。 明思宗令兵部安排。兵部尚书张凤翼经与户部尚书侯恂商量后,决定抽调西北边兵,真定、天津、关、宁铁骑及白筸子、罗坝土司兵等兵力7.5万人、马1.5万匹、饷银77万两(后增至93.6万两),命洪承畴出关节制,合力围剿。明思宗批准这个调兵增饷方案,并同意从内帑拨银20万两,令洪承畴出关会各部围剿,“限六个月内扫荡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