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综合评价方法与建模案例
6.1 层次分析法(AHP)——多目标决策方法
6.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人们在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能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层次分析法是社会、经济系统决策中的有效工具.其特征是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是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工程计划、资源分配、方案排序、政策制定、冲突问题、性能评价、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6.1.2 问题举例
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promote,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图6.1),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