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达治狱
袁彬的出现,在给锦衣卫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打破了原先的权力结构。前面提到过的王喜、门达、刘敬等人都是锦衣卫老臣,至少都经历了正统及景泰两朝,根基很深,他们的地位将面临来自袁彬的挑战。天顺元年结束时,他们的权力划分情况大致是:都指挥佥事王喜掌理锦衣卫事;指挥使门达从天顺元年五月起,专理北镇抚司事;指挥使刘敬掌理南京锦衣卫事;指挥使袁彬协助王喜掌管锦衣卫事。
上述四人中,最有权力的是专理北镇抚司事的门达。若《明史》的记载属实,门达可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之前,诏狱由锦衣卫直接治理(“卫狱附卫治”),自打他在京西建起了北镇抚司监狱后,诏狱改由北镇抚司治理。 19 不过,北镇抚司要获得独立的地位,即拥有自己的印信,还要等待20余年。
王喜、袁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礼仪、护卫禁宫等其他属于锦衣卫权限范围的事情。掌理南京锦衣卫事的刘敬距离权力中心相对较远,他与门达有深厚的交情。在景帝朝,门达曾经被革职一段时间,正是在刘敬的帮助之下,他才被重新起用。 20
门达的两个手下值得一提:一为谢通,另一个是逯杲。
谢通是浙江人,颇通文墨,深明事理,行事宽厚, 21 在景泰年间曾担任锦衣卫镇抚司理刑官(百户)。天顺元年(1456年)九月,英宗将其擢为正千户,仍旧理刑。 22 门达掌理镇抚司事之初,对他十分倚重。正如《明史》所说,谢通用法仁恕,平反了很多重大冤狱,有罪下狱者,都以能遇上他断案为幸事。由于门达对他又信任又倚重,朝臣与士子皆称门达为贤者。 23
可以证明谢通“用法仁恕”“重狱多平反”的人是徐有贞,这位内阁大学士因谋划“夺门之变”上位之后,尽揽事权、行事嚣张,得罪了曹吉祥与石亨,遭到二人的报复。
英宗复位后,对徐有贞十分信任,经常与之密谈。为了破坏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曹吉祥想到一个办法。他收买了伺候英宗的小太监,命其窃听二人密谈的内容,日后又寻找机会故意在英宗面前提到这些内容。英宗大惊,问他如何得知这些秘密。曹吉祥说得自徐有贞,还说这些内容已在外界广为流传,不再是秘密了。于是,英宗开始疏远徐有贞。后来,曹、石二人抓住另一个机会,让英宗相信“内阁专权”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英宗指示言官,弹劾徐有贞及内阁学士李贤“图擅威权,排斥勋旧”。徐、李皆下诏狱。
但徐、李二人并未遭受酷刑,很快就被释放了,最终只是贬职了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英宗鉴于“上天示警”而动了宽恤刑狱的念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理刑官谢通用法仁恕。确实,如果徐、李屈打成招,甚至供出诸如“谋逆”等罪行,英宗即便有心开释,也将无能为力。
镇抚司的“仁恕”之风总是随着朝局的变化而改变。眼见石亨、曹吉祥声势日大,党羽日多,英宗十分不安,欲知外事,大治奸党。于是,逯杲有了出头的机会。
逯杲是直隶安平人,原是门达、刘敬的心腹校尉。英宗复位当月,他因不遗余力地打击景帝旧臣而引起英宗的注意。在总兵官忠国公石亨等人的推荐下,逯杲当月即被擢为锦衣卫百户,六个月后又因擒获妖贼郭贵有功而晋为副千户,天顺元年十二月,在曹吉祥的推荐下,再被擢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逯杲当上指挥佥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郭登的兄长、勋卫郭璟坐罪削爵,并将郭登的弟弟赶出带刀侍卫的行列。 24
逯杲为人强鸷,深受英宗器重。但凡有想要知道的事情,英宗都会派他去缉访。例如,阁臣李贤曾对英宗讲过锦衣卫官校害民之事,但英宗怀疑他言过其实,于是密令逯杲缉访,结果查出某个校尉索贿白银三四千两。英宗告诫锦衣卫管事指挥门达:“如果日后你派出去办事的官校还出现类似前次的索贿之事,一概重罪不饶。” 25
其实,那些害民锦衣卫校尉可能大部分是逯杲派出的。根据《明通鉴》的记载,英宗担心朝臣党比,欲知外事,于是多倚锦衣官校为耳目,门达、逯杲皆因此而得幸。比门达更为狡诈阴狠的逯杲,尤其得到英宗重用。逯杲派锦衣校尉四出侦事,所至官吏震恐,纷纷贿赂美色财货,以求平安无事,即便是藩王也不例外。不行贿者动辄被逮,而且每逮一人必定会牵连数人。在风声鹤唳的背景下,四方奸民皆诈称自己是锦衣卫校尉,无法无天,横行无忌。 26
锦衣卫害民之事固然层出不穷,达官显贵恃宠不法而遭逯杲弹劾者也不少。英国公张懋、太平侯张瑾、会昌侯孙继宗,以及锦衣卫指挥同知孙绍宗等人,皆因“侵官田、立私庄”而被逯杲劾奏。他们全都认罪,不得不将侵占的官田归还朝廷。 27
其实,即使逯杲受贿害民的指控被查实,英宗也不会对他严惩,因为他实在需要这样一位强硬而可用的爪牙来帮他除掉心腹大患石亨和曹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