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居正

    万历初年发生在内阁首辅高拱与次辅张居正之间的政治斗争众所周知,不再详述。简言之,神宗的父亲穆宗朱载垕即位后不久,时任内阁首辅徐阶与曾在裕王府(穆宗即位前是裕王)担任侍讲的内阁大学士高拱在权力场上较量了一番,结果是高拱罢职。隆庆二年(1568年),高拱卷土重来,与同在裕王府当过侍讲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结盟,联手将徐阶赶下台。接任内阁首辅的是相对温和的李春芳。三年后,即隆庆五年(1571年),次辅高拱又将李春芳逐出内阁,取而代之,以张居正为次辅。其后,高拱与张居正在处理徐阶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二人交恶。隆庆六年五月穆宗驾崩、神宗即位后不久,高、张二人展开了一场政治较量,其结果是高拱去职,张居正成为首辅。

    在这个过程中,司礼监太监冯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保祖籍深州(今属河北),早在嘉靖中期已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穆宗隆庆元年,他奉旨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成为司礼监二号人物。隆庆三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因故去职,冯保本该递补这一职务,却因当时正好触怒了穆宗,丧失了机会。不过,这个职务并没有立即找到合适的人选,冯保一直以为自己还有机会。然而,在内阁首辅高拱的推荐下,这个职位最终被授予原御用监太监陈洪。陈洪于隆庆五年罢职后,高拱又推荐原尚膳监太监孟冲接任此职。因此,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而选择与张居正结盟。

    《明通鉴》记载,张居正见穆宗沉疴难起,欲引冯保为内助,在穆宗驾崩前夕,二人有密函往来十几次。高拱听说这件事后,极为愤怒地质问张居正:“你们两个人干吗偷偷摸摸密函往来?天下大事,为何不与我等商量,却与太监密谋?到底居心何在?”只见张居正满脸惭色,连连道歉。

    当然,对冯保来说,仅与张居正结盟是不够的;要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必须得到两宫太后(穆宗陈皇后及神宗生母李皇后)的支持。而高拱过于强势,正好是两宫不乐意见到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不用说,眼下新帝幼小,让一个看上去同样可信却更有能力的太监执掌司礼监,同时让张居正去制约高拱,保持内外权力平衡,显然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无论如何,穆宗驾崩两个时辰后,冯保就取代孟冲,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天是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很快就将了首辅高拱一军。

    六月初十,9岁的神宗登基。冯保故意立在御座旁边不走,以致举朝大骇。高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为由,奏请废黜司礼监的行政权力,使权归内阁,并授意给事中雒遵、程文上疏抨击冯保。高拱还亲拟圣旨,要革冯保的职。张居正将他的动态告知冯保。冯保则在两宫太后面前指控高拱擅权,蔑视幼君。6日后,太监传召群臣,宣两宫及皇帝旨意。高拱以为冯保必定被逐,匆匆入殿,没想到诏书竟然历数其擅权之罪,并罢免了他的官职。59岁的首辅大受打击,伏地不起,最后还是张居正搀扶他出了宫,并替他雇了骡车,将他送出宣武门。 3

    从此,47岁的张居正开始了长达10年的首辅生涯。冯保则集司礼监掌印太监与东厂太监二职于一身,总理内外,不可一世。他对高拱的恨意并没有消失,一直等待机会进行报复。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十九日,神宗下朝后,在冯保等人的陪伴下回宫,行至乾清宫门外时,遇到冒充太监的王大臣(一说其本名章龙,应天府靖江人)。冯保命人将他拿下,关进东厂监狱,又令家仆辛儒探监,许之以利,令其诬告高拱有行刺的意图,并承认自己是刺客,王大臣被迫应承。次日,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朱希孝等人会审此案,王大臣却突然翻供,大喊:“我的供词都是屈打成招。他们对我许下富贵的承诺,要我诬告高阁老,可我哪里认得高阁老啊!”迫于压力,冯保不得不放弃计划。王大臣则移送法司坐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