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妇寺之祸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六日,37岁的英宗行将大去,他将太子朱见深以及司礼监太监牛玉等人召至龙榻之前,下达了他帝王生涯中的最后一道、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展现其人性光辉的谕旨。英宗先是命太子赶紧择定吉日登基,百日后再成婚,然后又说,殉葬并非古礼,仁者于心不忍,妃子们就不要殉葬了!明朝的殉葬传统就此终结。
次日,英宗驾崩。正月二十二日,17岁的宪宗即位,以次年改元“成化”,并大赦天下。《明书》以“广额丰颐、威容如神”八字描述宪宗的相貌。据说,宪宗年幼时,深受英宗疼爱,英宗每次爱抚他时,都会发出“(此子)福德非吾所及”的感慨。 1 但也有传言说,宪宗长相木讷,且有口吃之症。
作为帝王,宪宗应该算得上是心胸比较宽广的。幼年时承受的苦难(他至少被幽禁了四年)没有让他变成狭隘、冷酷而残暴的人。最不利的影响(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是使他养成一种比较畸形的恋母情结,以致终生宠爱一位比他年长19岁且在常人看来并不可爱的女人——万贵妃。
他即位之后做得最值得称颂的事情之一,是听从李贤的建议,将包括在浣衣局服刑的“没官妇女”在内的大批宫女释放出宫。 2
第二件事情是,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遣行人 3 马璇谕祭于谦,代父亲承认过错。他说,于谦胸怀俊伟之略、经济之才,历事先朝,功勋卓著,于国家多难之际,力保社稷无虞,最终却落个被权奸害死的下场。先帝在世时已知其乃含冤而死,朕的心里也十分感念他的忠义,故恢复其子于冕府军前卫副千户之职,并遣人谕祭。 4
第三件事情是,他没有报复那些在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联名上书将他赶下太子之位的官员,甚至在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召回了被贬职为民的原翰林院学士商辂,重新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内阁,参预机务。 5
但宪宗究竟并非完人,他身上也有人类普遍存在的弱点,例如重视私情及个人享受,到处营建皇庄,并且对万贵妃和众多心腹太监过于放纵。他无法摆脱时代限制,过度痴迷于“左道”,以致开了“传奉官”的先例,入朝为官的僧道竟至数千人。《明通鉴》以“妇寺之祸,与之终始”点评宪宗为政之弊。 6 这里所谓的“妇寺”,指的是万贵妃与宦寺,亦即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