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工具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直隶肃宁人。本来有妻有女,妻子冯氏,女儿嫁给一个叫杨六奇的人。因为嗜酒好赌,挥霍无度,他日益贫困,最终无以为继,将妻子送人(也可能是卖了)之后,挥刀自宫,进宫谋生。这是《罪惟录》的记载。 5 显然,投机与贫困是导致他入宫的根本原因。而如果《明史》的记录属实,这个人就是彻头彻尾的恶棍,导致其自宫的原因更是匪夷所思:魏忠贤年轻时是个混混,经常与其他混混打架,却很少打赢,为此十分苦闷,一生气就自宫了。 6

    李进忠进宫的时间是万历中期。他起初投入司礼监东厂太监孙暹名下,后得内官监马谦之助,捞到一个肥缺,进入储藏诸如银朱、黄丹、水银、乌梅、藤黄等贵重药材的甲字库任职,手头逐渐宽裕起来。通过买通关系,他得到为熹宗生母王才人办理膳食的机会,后又在司礼监太监魏朝的举荐下,得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赏识。王才人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去世(据说为李选侍所害)之后,他改服侍李选侍。

    光宗驾崩后,杨涟疏请李选侍“移宫”,牵连李进忠。在王安的帮助下,他找到一位同名者顶包,自己更名为魏进忠,继续在乾清宫当值。

    熹宗的乳母客氏,原先与魏朝“对食” 7 ,也就是搭伴过日子,后来却与魏进忠相好。据说,因为争风吃醋,魏朝与魏进忠曾在乾清宫暖阁厮打。熹宗问明客氏心之所向,将魏朝谪往凤阳。魏朝行至半路被杀。在客氏的帮助下,魏进忠很快得到圣宠。熹宗即位当月,即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魏进忠的兄长魏钊承荫授职锦衣卫千户。次月,魏进忠奉旨以御马监太监的身份提督位于崇文门的皇店宝和三店。 8 不知在何时被赐名忠贤。

    天启元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被害后,魏忠贤成为内廷最有权势的人。关于王安的遭遇,史籍的记载并不相同。《国榷》的记载是,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十二日,王安被谪为净军,发配南海子,未述及原因。 9 《明通鉴》记载,客氏担心步李选侍后尘,故与魏忠贤定计,指示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天启元年五月,魏忠贤先矫诏将其谪往南海子充净军,而后又将李选侍的心腹刘朝任命为南海子提督,命其杀死王安。 10 《明史》及《明熹宗实录》的记载与《明通鉴》大致相同。王安死后,他的亲信有的被贬谪,有的被逐出宫廷,司礼监印信则传到太监王体乾手上。

    同年冬,魏忠贤被擢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11 至迟从泰昌元年开始,东厂太监由秉笔太监出任已确定为制度。秉笔太监一般有4至9人,最受宠者提督东厂。 12

    有明一代,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本来在秉笔太监和东厂太监之上,但看到魏忠贤与客氏的影响力,王体乾心甘情愿地成为魏忠贤的党羽。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宫、天启年间在内直房管理文书事务的太监刘若愚在所著《酌中志》一书中提到,王体乾看见魏忠贤坐着轿子从玄武门入宫,甚至会跪在道旁,等到魏忠贤经过后才起身。

    魏忠贤生性多疑,隐忍而狠毒,善于阿谀奉承。熹宗对他很是信赖,让他批阅奏章。据说他不识字,是明朝少数几位不识字的秉笔太监之一,但他记性非常好,而且识字的司礼监太监,例如王体乾、李永贞等人,都心甘情愿地受他驱使。凡是奏章,都是他们先过目,然后将要点禀报魏忠贤,由魏忠贤决定如何处理。魏忠贤总是在熹宗做木工活正在兴头的时候汇报政事,熹宗为了图清净,索性让他代为处理,这等于是赋予魏忠贤“矫诏”的权力。

    不过,直至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始突破权力平衡,成为权倾天下的人物。这一年的正月,他的党羽顾秉谦、魏广微入阁。次年,同情东林党的首辅叶向高,大学士韩𤆓、朱国祚先后致仕,顾秉谦晋为首辅。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顾秉谦致仕,魏忠贤的另一名党羽、天启五年入阁的大学士黄立极晋为首辅。在黄立极于天启七年十一月致仕前(熹宗八月驾崩,思宗同月即位),内阁基本由魏党控制。

    也是在天启三年年初,东林党领袖、都察院新任左都御史赵南星,利用六年一次的京察制度,弹劾了许多反对东林党的官员,他们有的被贬黜,有的甚至被削籍,即被剥夺了做官的资格。同年十月被擢为吏部尚书后,他仍然以排斥异己为行事原则,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推向阉党阵营。

    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魏忠贤奉旨提督东厂。当时锦衣卫掌印者为左都督骆思恭。熹宗的父亲光宗还是太子的时候,骆思恭曾担任东宫侍卫。万历三十年(1592年),他调入锦衣卫,在南镇抚司佥书管事。神宗驾崩、光宗即位时,他已经是锦衣卫掌印都指挥使。熹宗即位几个月后,将他擢为左都督,仍掌锦衣卫事。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的当月,骆思恭晋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10个月后,锦衣卫的权柄交到他的老同事田尔耕的手上。

    田尔耕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神宗朝兵部尚书田乐。《明史》所谓田尔耕是田乐之孙的记载是错误的。 13 《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神宗褒奖田乐的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太傅,荫一子为世袭锦衣卫正千户。5个月后,有一名锦衣卫逮捕了举报田乐接受贿赂的任丘县民杨朝栋,他就是田尔耕。 14

    田尔耕后来也进入南镇抚司,并成为骆思恭的上级。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骆思恭为指挥同知,田尔耕则是都指挥佥事。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骆思恭踏上青云路,田尔耕却停滞不前,直至熹宗即位才飞黄腾达。天启元年,田尔耕鸿运当头:正月还是都指挥使,八月晋为都督同知,十一月升为右都督,十二月升左都督。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田尔耕接掌锦衣卫,成为魏忠贤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魏忠贤的另一个得力助手,是同样出身名门的许显纯。许显纯的祖父是驸马都尉许从诚,祖母是世宗最小的女儿嘉善公主。据说,田尔耕与许显纯都是魏忠贤的义子。 15

    许显纯进入锦衣卫的时间不详,可以确定的是,天启四年五月,他取代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刘侨,成为北镇抚司的掌印者。刘侨之所以被取代,用左副都御史杨涟的话说,是因为他不肯杀人媚上,不肯遵照魏忠贤的吩咐陷害东林党人。

    天启四年四月,魏忠贤外甥傅应星的结拜兄弟、刑科给事中傅櫆上疏,弹劾曾受王安恩惠的内阁中书舍人汪文言与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吏科给事中魏大中朋党为奸。汪文言被打入诏狱。御史黄尊素与北镇抚司掌印者刘侨交厚,叮嘱他将汪文言一人定罪就好,不要牵涉他人。最终,汪文言被廷杖除名,其他人没有被株连。 16 五月初一,刘侨被革职,许显纯取而代之。 17 换句话说,到了天启四年,东厂、锦衣卫及北镇抚司已全在魏忠贤掌控之下。正是在这一年,魏党与东林党人展开了最激烈的较量。

    魏忠贤之所以仇视东林党人,是因为他本人经常被东林党出身的言官及同情东林党人的官员弹劾。天启元年(1620年)十月,礼部仪制司主事刘宗周甚至疏责他“指鹿为马”,等同于暗示他是当世赵高,会将国家带到崩溃的境地。魏忠贤的情人客氏,也是在东林党人的弹劾下,在同年九月被逐出宫,尽管不到一个月又被召回。总之,提拔那些被东林党视为异己的官员,掌握机动灵活的执法工具,是魏忠贤打击仇敌、捍卫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

    眼见魏忠贤权势日大,天启四年六月,东林党人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违背太祖定下的太监不许干政的禁令,指控他犯下24项大罪。随后,御史李应升、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河南道御史袁化中等人也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类似奏本有数十份之多,但在熹宗及客氏的支持下,魏忠贤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

    七月,同情东林党人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见势不妙,主动辞职。十月,东林党领袖吏部尚书赵南星及左都御史高攀龙致仕。十一月,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被革职,内阁大学士韩𤆓致仕。陈于廷被革职后不久,与他交厚的刑部尚书乔允升告病辞职。十二月,御史梁梦环为取悦魏忠贤,再度上疏弹劾汪文言。汪文言又被打入北镇抚司监狱,接受许显纯的拷问。 18 这就是所谓“东林之祸”的开始。

    一个月后,即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魏忠贤将亲信李养正擢为刑部尚书,为审理汪文言案做准备。已经开始审讯汪文言的许显纯,本想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安上以妄议“移宫”的罪名,但大理寺丞徐大化向魏忠贤献策,与其让他们坐“移宫罪”,不如指控他们收受杨镐、熊廷弼的贿赂,因为“封疆事重,杀之有名” 19 。魏忠贤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一方面命许显纯再审汪文言,另一方面命徐大化准备弹劾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奏疏。需要交代的背景是,杨镐、熊廷弼都担任过辽东经略一职,因为辽东战事不利,他们分别在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及天启二年二月下狱,都被定为死罪。徐大化当时是弹劾熊廷弼的官员之一。杨涟等人曾上疏为熊廷弼求情。

    再审汪文言时,许显纯“五毒备至”,试图摧毁他的意志。许显纯先是逼迫汪文言诬攀杨涟收受熊廷弼的贿赂,但汪文言宁死不从,仰天大呼:“这世上岂有贪赃的杨大洪(杨涟号大洪)!” 后又逼汪文言诬陷左光斗等人收受贿赂,汪文言说:“左光斗是清廉之士,若要我诬陷他,我宁愿一死。”许显纯没有办法,便以汪文言的名义写了一份供词。汪文言听说之后,说:“现在随你怎么做都好,反正他日我会与你当面对质。”许显纯恼羞成怒,杀了汪文言,呈上狱词:杨涟、左光斗坐赃20,000,魏大中坐赃3000,袁化中坐赃6000,礼科给事中周朝瑞坐赃10,000,兵部员外郎顾大章坐赃40,000;赵南星、邓渼、毛士龙等15人也牵连在内。

    三月,熹宗下旨,将杨涟等六人逮入诏狱,赵南星等15人则削籍追赃。六月,杨涟、左光斗等6人入狱。魏忠贤矫旨,命北镇抚司严刑拷问,五日一回奏,直至追赃结束,再送刑部拟罪。七月,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被折磨至死。杨涟死后被抄家,没官财产不到千金;他的母亲、妻子夜宿谯楼,他的两个儿子只能沿街乞讨。八月,袁化中与周朝瑞死在狱中。九月,顾大章死。

    魏忠贤对东林党及同情东林党的官员与学者的迫害,一直持续到明思宗即位才停止。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则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在魏忠贤的控制之下,锦衣卫辑事官校与东厂挡头、番役及其眼线的渗透程度,以及办案手段的残忍程度,达到这两个机构创设以来的极致。用《明史》的话说,厂卫对百姓的荼毒之害已经到了顶点:民间偶语,只要冒犯了魏忠贤,动辄被抓受辱,甚至遭受剥皮、割舌的刑罚,被杀的人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史书记载了下面两件事情。

    其一,某日夜,有四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酒醉,谩骂魏忠贤,其余三人不敢应声。骂声未歇,番役破门而入,将四人拘至魏忠贤的住处,谩骂者当场被杀,其他三位则得到赏金。 20

    其二,中书舍人吴怀贤诵读杨涟奏疏时,击节称叹。家奴密告东厂,而后吴怀贤被杀,其家被籍。 21

    至于锦衣卫及东厂的刑讯手段,“五毒具备”只是一般程序。“五毒”指的是械、镣、棍、拶 22 、夹棍五种刑具,“五毒具备”的意思是五种刑具都要用一遍。用刑后,囚犯全身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刘瑾所造的“枷”,亦是东厂及锦衣卫的刑具之一。至于这种“枷”与晋代发明的“枷”有何不同,尚不清楚。到了魏忠贤时代,刘瑾的“枷”已改良为“大枷”,诸如断脊、坠指、刺心之刑也开始施行。

    锦衣卫的建制在魏忠贤时代进一步完善。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熹宗下发一道谕旨,命人铸造锦衣卫提督西司房官旗巡捕关防。这意味着西司房与北镇抚司一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当时提督西司房的武官,是魏忠贤的老下属、前东厂理刑左都督杨寰。

    魏忠贤在熹宗朝可谓备极荣宠。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熹宗甚至授予魏忠贤的族人世袭都督同知的职务,而在此之前,世袭军职很少有指挥使级别以上的。魏忠贤的族叔魏志德授职都督佥事,外甥傅应星授职左都督,侄子魏良卿晋宁国公,食禄比照魏国公徐弘基(徐达九世孙)的级别,其他几个侄子或外甥,有的授职世袭锦衣卫同知,有的授职都督佥事。更令人讶异的是,魏忠贤的党羽竟然在全国各地为他建造生祠。然而,他的好运气随着熹宗的驾崩而消逝。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明思宗即位3个月后,魏忠贤被谪往凤阳。根据《国榷》的记载,5日后,即十一月初六,魏忠贤行至阜城(位于今河北东南),下榻尤氏旅舍,忽闻思宗诏谕:“魏忠贤……不思自惩,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命锦衣卫官旗扭解押赴,跟随群奸,实时擒奏。”

    深知诏狱有多么恐怖的魏忠贤与他的一位追随者选择了自缢。 23 但思宗没有放过他,下旨磔其尸,悬首河间,家人魏良卿等皆弃市。 24 随后,思宗又命人查抄了魏忠贤与客氏的家财。客氏最终被笞杀于浣衣局。《明通鉴》写道,抄家客氏时,发现她的家里藏有8个怀了孕的宫女,大概是想效仿吕不韦。思宗大怒,命人将这8个宫女都处死了。不难设想,倘若熹宗驾崩时间推迟数月,有婴儿呱呱坠地,被立为太子,朱氏江山很可能就落入外人之手。

    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田尔耕与许显纯一并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