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节 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

    前面的这四位罗马国王,拉丁族和萨宾族各占两位,他们都为罗马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从第五位国王老塔克里乌斯开始,一直到后来被推翻的第七位国王“骄傲者”塔克里乌斯,都是来自伊特鲁里亚族的统治者。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一段伤心的历史,即罗马人被北方来的伊特鲁里亚人征服了。

    老塔克里乌斯的改革

    在罗马人书写的历史中,卢西乌斯·塔克里乌斯·布里斯库斯(Lucius Tarquinius Priscus,公元前617年—公元前579年当政)是一个从伊特鲁里亚地区来的移民(为了与后来的“骄傲者”塔克里乌斯相区别,他通常被叫作老塔克里乌斯)。据说他的父亲是希腊科林斯人,早年从希腊流亡到了意大利,娶了一位伊特鲁里亚贵族的女儿为妻,生下了老塔克里乌斯。老塔克里乌斯长大成人之后,感觉到伊特鲁里亚人比较闭塞排外,于是就举家迁移到了南边的罗马,而素有兼收并蓄传统的罗马人收容了他们一家。

    当时伊特鲁里亚人的文明水平要比罗马人高得多,他们尤其擅长工程技术。老塔克里乌斯在伊特鲁里亚生活了半辈子,自然深受其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就把伊特鲁里亚人的精湛技艺带到了罗马。在罗马,老塔克里乌斯经营有方,掌握了大量钱财,同时他又乐善好施,热心助人,所以深受罗马人民的爱戴。在安库斯当政时,老塔克里乌斯就已经得到了国王的青睐和栽培。因此,在安库斯去世之后,罗马元老院和人民都推选老塔克里乌斯继承王位。这样一来,一个伊特鲁里亚人就取代了以前的拉丁人和萨宾人,成为罗马的第五位国王。

    老塔克里乌斯当了国王以后,也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一、增加元老院人数

    他把元老院的元老扩增到200人。因为现在有很多外邦人像他一样加入了罗马,这些外来人口中不乏一些有能力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为罗马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这些人在政治上当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罗慕路斯建国之初,元老院由100位本族的氏族长老所组成,他们的后裔依凭血缘和功勋而子承父业。现在罗马的外来人口增加了,元老院也需要吸收新鲜血液,必须把通往罗马权贵阶层的大门向新来者打开。所以老塔克里乌斯当了国王以后,就把罗马元老院的人数增加到200人,除了以前的血统贵族之外,新晋的一些元老往往是通过后天努力而成功的人。这样就使得罗马贵族可以不断地进行成分更新,将一些佼佼者吸收进来,从而保证罗马权贵阶层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状态,与时俱进,常变常新。

    二、发展工程技术

    老塔克里乌斯是从伊特鲁里亚移民来的,他精通伊特鲁里亚人的一些工程技术,所以当他成为国王之后,就开始对七丘之间的湿地进行开垦治理。

    罗马七丘之间的洼地由于地势低,经常处于被水淹没的状态,非常潮湿,滋生了大量的蚊蝇和寄生虫,极大地影响了附近百姓的健康和生活。罗马这块地方不同于阿尔巴·隆加,后者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风水宝地,但是罗马城却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七座山丘中间都是湿地,蛮烟瘴雨,虫豸丛生。当然,罗马在地理上也有它的优势,那就是依山傍水,紧靠着台伯河,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便利条件。后来台伯河的出海口奥斯提亚被罗马人控制,借助河道运输又极大地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湿地经常滋生瘴疠之气,伤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早期的罗马人特别注重用火,只有靠火才能驱除瘴气。在罗马,每家每户的火种都是常年不灭、昼夜燃烧的,一来是用于炉灶和照明,二来则是为了驱除瘴气,此外也有重要的宗教祭祀功能。所以火种往往都位于每个家庭的中心位置,火种燃烧之处也是罗马家庭的祭坛所在,这种传统一直在罗马社会中保存下来。

    罗马有一位非常重要的神祇,后来成为罗马人圣洁的象征,这就是灶神维斯塔。维斯塔是一位女神,她后来与希腊传来的灶神赫斯提亚相合并。在罗马人的信仰中,维斯塔是一位不结婚的圣洁女神,而维斯塔神庙的女祭司往往由贵族家庭的少女来充当,她们自愿成为维斯塔神庙的女尼,在还俗之前必须保持圣洁。维斯塔神庙是罗马最神圣的宗教场所,神庙中心永远燃烧着熊熊火焰,女祭司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守护火焰,而火焰则象征着神圣。维斯塔贞女在罗马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虽然她们并不参与政治,但是道德地位却非常崇高。

    老塔克里乌斯掌权之后,就运用他从伊特鲁里亚带来的工程技术对七丘之间的湿地进行排水开垦,并且在湿地治理的基础上建造了最早的罗马广场。此外,老塔克里乌斯还在七丘之中最高的卡庇托尔山上修建了朱庇特神庙。努马执政时期曾经修建了雅努斯神庙,到了老塔克里乌斯执政时期才开始修建朱庇特神庙。他不仅把国家金库设在朱庇特神庙中,还把朱庇特确立为罗马各部族共同信仰的最高神灵。老塔克里乌斯的大兴土木极大地推动了罗马工程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也不断地推进和更新,所以有人说罗马最初就是一座伊特鲁里亚人的城市。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七丘环抱之中的罗马广场曾一度气吞万象,傲视寰宇,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中心。到了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在入侵劫掠罗马城之后,一把火将雄浑壮丽的罗马广场焚烧殆尽,只留下游客们今天在卡庇托尔山上所看到的那片坍塌的历史废墟。从日耳曼人焚城一直到今天,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罗马广场依旧保持着当年被焚毁的模样,向后世人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这张图片是站在卡庇托尔山上俯瞰罗马广场遗址所看到的景象,视野的尽头依稀可辨的就是著名的罗马科洛西姆竞技场(亦称圆形竞技场),在竞技场和卡庇托尔山之间的广大区域,就是当年气势雄伟的罗马广场。今天的广场上,仍然屹立着一些巨大建筑的残躯和废墟,例如近处的韦斯巴芗神庙和萨图尔努斯神庙的高耸入云的柱体、协和神庙的废墟和罗马广场中心的标志佛卡圆柱,以及宏伟的塞维鲁凯旋门;中间处的作为罗马平民大会场所的尤利娅会堂遗址、埃米利亚会堂遗址和罗马元老院的三角顶;远处的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兄弟神庙残柱、维斯塔神庙和恺撒神庙遗址,以及保存完好的安东尼·庇护及妻子芙斯汀娜的神庙。更远处(图片上已无法显示)还有所谓的罗慕路斯神庙、马克森提乌斯会堂、维纳斯和罗马女神神庙废墟、提图斯凯旋门等诸多建筑。罗马广场的右边是豪宅林立的帕拉蒂尼山,左边则是奎里尔诺山和维弥纳山。

    第II节 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 - 图1

    站在卡庇托尔山上俯瞰罗马广场遗址

    人们在卡庇托尔山上看到的气势恢宏的罗马广场,就是在老塔克里乌斯最初开拓的基础上逐渐扩建而成的,而那里原来只是一块烟笼雾罩的蛮荒湿地。

    塞尔维乌斯的建树

    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ServiusTullius,公元前579年—公元前535年当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对于罗马城市和制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罗马后来的迅猛崛起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按照罗马历史的记载,塞尔维乌斯是第五任国王老塔克里乌斯家里的一个女奴隶所生的孩子。罗马是严格的奴隶制社会,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塞尔维乌斯为一个女奴隶所生,他的父亲是谁也没人知道,可能也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奴隶,因为当时的奴隶是没有固定的家庭的。

    但是在塞尔维乌斯出生以后,发生了一些奇特的事情,他不仅招人喜欢,而且他身上还发生了一些奇迹。老塔克里乌斯是一位比较英明的国王,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很贤惠的王后,他们当时就觉得塞尔维乌斯这个孩子很不一般。据说有一次,大家发现婴儿塞尔维乌斯躺在地上,头上发出火光,深感恐慌的众人就请来了国王和王后。当时有人想要用水把火浇灭,但是被王后阻止了,王后相信这个异象带有神明的旨意。从此以后,老塔克里乌斯夫妇就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把他在王宫中抚养长大,后来又把成年后的塞尔维乌斯招为女婿,把亲生女儿嫁给他。由于塞尔维乌斯从小在国王身边长大,受过很好的教养,并且表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所以被国王和王后暗中确定为未来的接班人。

    老塔克里乌斯是在第四任国王安库斯死后被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推举为国王的,由于他是伊特鲁里亚人,而以前的四任国王不是拉丁族就是萨宾族,所以老塔克里乌斯的执政引起了安库斯两个儿子的极大不满,他们认为罗马不应该由伊特鲁里亚人来统治(此时罗马与伊特鲁里亚的一些城市经常发生冲突)。在老塔克里乌斯进入老年以后,在一次阴谋中,安库斯之子派人把老塔克里乌斯杀死了,而且他们急于掌控国家政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国王的女婿塞尔维乌斯临危受命,在其岳母也就是王后的支持下挺身而出,凭借实力成功地挫败了安库斯之子的叛乱,掌控了罗马的局势。由于是出于戡乱平叛的紧急情况,塞尔维乌斯成为一位没有经过人民选举就直接被元老院推上王位的国王,这也为后来“骄傲者”塔克里乌斯的武力篡权埋下了伏笔。

    塞尔维乌斯上台以后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主持修建了罗马的第一座城墙,即塞尔维乌斯城墙。当时,罗马的七座山丘上面都已经有人居住了,七丘之间的湿地也得到了有效拓垦,所以塞尔维乌斯就设计修建了一座城墙,把卡庇托尔、帕拉蒂尼、阿文庭、西里欧、埃斯奎里、维弥纳、奎里尔诺这七座山丘全部包围在里面。由于修建了这座城墙,罗马城才开始形成了最初的规模,因为只有围起了城墙才能算是一座真正的城市。

    塞尔维乌斯城墙把罗马城最早的基业奠定下来。这道城墙建造在台伯河东岸,通过安库斯建造的萨布里休斯大桥与河西地区相交通,这就是罗马城最初的雏形。罗马城为什么被人们称为“七丘之城”?就是因为塞尔维乌斯修建的这道城墙把由七丘组成的罗马围成了一个封闭的城市。

    罗马城建有两座古代的城墙,一座是公元前6世纪塞尔维乌斯修建的城墙,另一座则是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奥勒良(Aurelianus)所建的城墙,即奥勒良城墙。时至今日,塞尔维乌斯城墙只剩下几处断壁和土坯,而奥勒良城墙依然高大坚固。奥勒良城墙在罗马的外圈,全长为19公里,要比塞尔维乌斯城墙长得多,至今仍然是罗马市区和城郊的分界线;塞尔维乌斯城墙则构成了罗马的核心,即七座小山丘所包围的罗马市中心。这两座城墙的建造时间相隔了差不多800年之久,塞尔维乌斯城墙修建时,罗马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七丘之城”;而到了奥勒良城墙修建时,罗马已经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的宏伟首都了。

    第II节 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 - 图2

    塞尔维乌斯城墙、奥勒良城墙和罗马市区地图

    罗马的百人团制度

    比修建城墙更加重要的是,塞尔维乌斯建立了罗马的百人团制度。他在行政分区和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根据财产资格将罗马人分成六个等级,建立了兵役、税收、选举权三合一的公民团体,即百人团(Centuria,音译为“森都里亚”)。塞尔维乌斯此举可能是受了雅典“立法者”梭伦(Solon)的影响,梭伦在公元前6世纪初对雅典进行了改革,他打破雅典传统的氏族格局,根据地域把雅典分为四个行政区划,然后再按照财产资格把四个地区的雅典人又分成四个不同的等级或阶层,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政治义务。梭伦改革发生在公元前596年前后,而塞尔维乌斯的改革则是在公元前6世纪中后叶开始进行的,因此他很可能是受到了梭伦改革的影响。

    从罗慕路斯和努马的时代开始,罗马人一直是按照氏族关系来进行划分和组织的,若干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胞族),十个库里亚(胞族)组成一个特里布斯(部族),而罗马最初是由三个部族构成的。但是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罗马以前的氏族关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罗马人需要打破传统的血缘原则,按照新的方式来重新建立社会关系。塞尔维乌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像梭伦一样废除了原来的氏族部落,按照地域原则把罗马划分为四个城区特里布斯和若干个乡村特里布斯(此时的特里布斯已经不再是血缘意义上的“部族”了,而演变为地域意义上的“社区”),再在行政分区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根据财产资格建立起百人团制度。这样就使得按照地域原则划分的社区成为罗马的行政单位,建立在氏族关系上的库里亚大会的政治功能也逐渐被建立在财产资格上的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turiata)取代。因此有人认为,罗马是在塞尔维乌斯建立百人团制度之后才真正从氏族社会转变为国家。

    塞尔维乌斯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家庭的财产资格(动产和不动产)把罗马自由民分成六个不同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百人团大会。所谓“百人团”,就是由100个男性自由民组成的一个团体,构成罗马社会的基本单位。按照财产资格,拥有10万阿司(货币单位)和20尤杰罗(土地单位)以上的罗马最富有者组成了第一等级的98个百人团(包括18个骑兵百人团和80个步兵百人团),他们是罗马最有权势的血统贵族(大地主)和财富贵族(骑士)。之后,罗马自由民再依照不同的财产标准分别组成第二、第三、第四等级的百人团各20个,第五等级的30个百人团,以及无产者的5个百人团,一共193个百人团。虽然百人团由100个人组成,但是每个百人团在参与政治表决时只有一票,这和今天美国的选举人制度非常相像。所以,每个百人团在进行投票表决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内部协商,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确定百人团的最终意见,然后再在各等级的百人团大会上进行表决。

    表2-2 百人团的划分

    第II节 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 - 图3

    第一等级是罗马最富有的阶层,他们为什么会拥有98个百人团呢?这就涉及我们前面讲过的恩主-门客制度。那些血统贵族和大富豪本身的人数是有限的,但是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家族成员、门客,这些人都具有罗马自由民的身份,所以这些家族成员和门客与主人共同组成百人团,这样就形成了贵族和富豪们的庞大势力。在罗马,一个大地主或大富豪往往拥有成百上千名属下,而平民却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第一等级的百人团数目比其他几个等级的百人团数量总和还要多。

    比如说罗马早期对外扩张时,曾经兼并了拉丁同盟的一个部族,这个部族叫克劳狄乌斯家族。这个家族并入罗马后成为罗马的新贵族,当时克劳狄乌斯家族一次性带了数千名家族成员和门客来到罗马,这些人大多是自由人,他们可以组成若干个百人团。

    兵役、税收和选举权的三合一

    百人团主要是作为军事单位而组建的,以应对罗马经常要面临的对外战争。罗马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四邻布满了不同的敌国,当时罗马没有职业军队,而是实行兵民一体的征兵制度,服兵役、保家卫国既是每个自由民的义务,也是他们不可让渡的基本权利(通过征战而获得战利品和建立军功)。百人团主要是应对战争需要而组建的,同时也兼具经济和政治功能。由于背景情况的差别,不同等级的百人团在战斗中所发挥的职能是不同的。在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提供战争装备,一切武器、甲胄、马匹等都是由参战者自己配备。第一等级的百人团通常装备精良,充当骑兵和重甲步兵,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因此在战争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除了头盔、铠甲、圆盾、长矛等装备之外,他们往往会配备一把长剑和一把短剑,长剑是用来搏杀的,短剑则是用来防身的,在关键时刻也可能会用来杀身成仁。在罗马早期社会,贵族除了有钱有势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德行、有担当,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感。第一等级的百人团组成的骑兵和重甲兵,在战斗中冲锋陷阵,以身垂范,为平民们做出了榜样,这也是他们能够服众的原因。

    在西方,从古罗马时期一直到中世纪和近代,佩剑成为贵族的一种特权,而平民是没有资格佩剑的。贵族们佩剑以防身,用剑来进行决斗,捍卫自己的荣誉,危难时刻还可以用剑来自杀,而平民却没有这个必要。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生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群体,也被赋予了佩剑的特权,由此就闹出了许多荒唐的故事,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建立也与学生的剑斗有关。到了近代,知识精英也与贵族阶层一样,将佩剑作为一种特权身份的象征。因此,佩剑与戴假发一样,成为近代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风尚。

    与第一等级的百人团相比,其他几个等级的百人团的装备配置逐渐简化,战斗力依次减弱,他们分别构成了具有一定防护作用和武装的轻甲兵,以及装备简单的轻步兵。在第五等级的百人团以下,是由木匠、铜匠、鼓手、号手等无产者所组成的5个百人团。所谓无产者就是除了子女之外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既没有钱财也没有土地,完全不能提供任何军事装备,缺乏战斗力,所以一般是不需要参加战斗的,只是从事一些修桥补路、吹号打鼓之类的事情。在罗马,打仗主要是有产者的职责。

    第II节 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 - 图4

    罗马重甲兵、轻甲兵和轻步兵

    罗马军队以百人团为基本单位,每个百人团有一个百夫长来率领士兵,他的勇气、能力和谋略会对百人团的战斗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罗马军团通常由42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组成,包括几十个百人团。罗马早期实行兵民一体的征兵制度,打起仗来,所有适龄男子都要按照百人团编制上战场,战争结束后大家就刀枪入库,回家种田。

    同时百人团也构成了罗马基本的纳税单位,罗马自由民在百人团的体制内完成纳税义务。从法权上来说,只有罗马公民才有纳税的义务,非公民是不纳税的,奴隶、外邦人都不用纳税。纳税是罗马自由民或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是与他们所享有的政治权利相对应的。但是,罗马法律规定,服兵役者是可以免除税务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位罗马公民作为百人团成员而为国出征,他就可以享受免税的权利。在罗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努马时期雅努斯神庙的大门曾经关闭了40年之外,后来基本上就一直处于开启的状态,这就意味着罗马连年都会发生对外战争,而早期的罗马又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所以罗马公民们基本上就不用纳税了,他们以服兵役来代替缴纳税项,同时也通过对外战争来掠取大量战利品,从而促进了国家和个人的财富增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人团实现了兵役与税收的合一。

    此外,百人团制度还包括了政治选举权,只有被编入百人团的罗马公民才具有这种权利,而百人团之外的非公民(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都没有选举权,甚至连早期的无产者也不具有选举权(虽然他们也位于公民之列)。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塞尔维乌斯设计了一套旨在强化权贵阶层的优势地位的表决方式,每次百人团大会进行表决,均按照从高到低的等级顺序来进行。在193个百人团中,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的第一等级的98个百人团首先进行投票表决,然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级的百人团依次进行表决。由于第一等级的各个百人团往往是利益攸关、立场相近的,而且其数量已经占了全部193个百人团的半数以上,所以当第一等级的98个百人团投票达成一致意见时,其他等级的百人团就不用再投票了,因为结果已经被决定了。由此可见,塞尔维乌斯设计的百人团制度及其表决方式充满了权贵优先的特点,这样就保证了罗马的政治权力总是掌握在有钱有势的豪门贵族手中。当然,罗马早期的权贵也不是帝国时期的那些奢靡堕落之徒,而是一些有德行、有情怀,愿意为国家舍身捐躯的社会精英,他们在公共生活和对外战争方面都高风亮节、以身垂范,发挥了楷模作用,因此他们所享有的政治权力是与他们所承担的公共义务相称的。在塞尔维乌斯时代和具有浓郁贵族气息的共和国早期,这种强化第一等级的政治权重的荣誉制度是完全符合时代要求的。

    塞尔维乌斯建立的这种兵役、税收、选举权三合一的百人团制度,奠定了罗马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不久以后罗马王政虽然被共和国取代,但是百人团制度却得以长期沿用,并且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得到调整,成为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王政时期最初几位国王的政治建树和丰功伟绩,或多或少都掺杂着一些传说的成分;然而塞尔维乌斯的这些业绩却是真实可考的,罗马国家的面目在塞尔维乌斯时代,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果说修建城墙构成了罗马城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那么百人团制度则成为罗马国家基础性的政治设计,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奠基工作,一个朝气蓬勃的罗马如同初升的旭日一般在七丘之上喷薄而出。

    “骄傲者”塔克里乌斯

    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执政了四十多年,他治国有方,却齐家失当。塞尔维乌斯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小图利亚。大图利亚性格文静,心地善良;小图利亚长相美丽,却凶悍恶毒,蛇蝎心肠。

    塞尔维乌斯原为一个女奴之子,被老塔克里乌斯夫妇收养长大并招为东床快婿,故而常怀感恩之心。因此当他到了暮年之时,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和老塔克里乌斯的后裔结成秦晋之好,使两家合为一家。于是他就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老塔克里乌斯的两个孙子大、小塔克里乌斯。大塔克里乌斯老实厚道,小塔克里乌斯却是一个凶狠残暴之人。塞尔维乌斯出于善意,把温顺的大女儿嫁给了性情凶暴的小塔克里乌斯,而把凶悍的小女儿嫁给了心地善良的大塔克里乌斯,原本是希望这两对夫妻能够在性格方面相互中和。然而事与愿违,性格凶悍的小塔克里乌斯和小图利亚分别将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谋害了,二人臭味相投,结为新的夫妻,并且通过阴谋手段攫取了权力和钱财,控制了军队。

    塞尔维乌斯面对这个结果束手无策,毕竟小图利亚也是他的女儿,而且年龄的增长也使他变得昏庸懦弱,他只能忍气吞声,一味妥协。但是暴戾的小塔克里乌斯(被人们叫作“骄傲者”塔克里乌斯)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变本加厉,最后公然杀害了老迈的塞尔维乌斯,篡夺了王位。据说当塞尔维乌斯遭到打击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女儿小图利亚竟然驾着马车从父亲的身体上碾压而过,这对奸贼淫妇合谋杀死了一代英主塞尔维乌斯。

    “骄傲者”塔克里乌斯(卢西乌斯·塔克里乌斯·苏佩布斯,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公元前535年—公元前509年当政)获得权力以后,一方面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将元老院抛在一边,对所有敢于反抗的民众施加酷刑,用极权来统治罗马。但是另一方面,这位“骄傲者”塔克里乌斯却擅长打仗,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通过军功来维系和强化他的暴政,如此竟然统治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公元前509年才被罗马人民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