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节 苏拉的后继者们

    反苏拉派和亲苏拉派

    苏拉刚一谢世,他苦心建构的政治体制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因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能够继续推进他的政治路线。苏拉死后,罗马政坛上出现了相互对立的两派。一派为反苏拉派,代表人物是一位名叫埃米利乌斯·雷必达(Aemilius Lepidus)的平民派领袖,他通过讨好在民众中享有盛誉的庞培而成功地出任了公元前78年的罗马执政官。苏拉生前曾对雷必达多有提防和排挤,苏拉死后雷必达的势力日益壮大,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反苏拉派人士,包括在北非、西班牙等地的马略余党。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叫塞多留(Sertorius),他一直是马略的亲信,而且能征善战,富有韬略。马略派落败之后,塞多留先逃到阿非利加,后来又来到西班牙,组织军队与苏拉派对抗,后来成为庞培的劲敌。以雷必达为首的反苏拉派得到了罗马平民们的大力支持,因为苏拉当年清算了4700多名平民派人士,所以平民们对苏拉充满了仇恨,苏拉死后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雷必达等反苏拉派一边。

    另一派则是以苏拉亲信为主的贵族派,苏拉在世时最信任的人除了老一辈贵族领袖梅特鲁斯之外,还有三位重要的肱股臂膀,他们分别是卢库鲁斯、克拉苏和庞培。当年苏拉率领军队从东方战场回师罗马,在意大利南端的布林迪西港口登陆,当时有一些贵族派人物纷纷带着军队前来加入,从而使苏拉的军队实力大增。当时苏拉带着5个军团从东方归来,到了意大利很快就发展出11个军团,其中就包括梅特鲁斯的2个军团、克拉苏(时年32岁)的1个军团和庞培(时年23岁)的3个军团。苏拉最后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打败了秦纳和马略党,夺取了罗马政权。而卢库鲁斯一直是苏拉的心腹,长期追随苏拉,在苏拉东征时执掌罗马海军,公元前83年苏拉回师意大利时曾委任卢库鲁斯镇守东方。公元前80年,卢库鲁斯回到罗马,由于深得苏拉信任,所以苏拉在临死之前就托付卢库鲁斯来负责宣布和执行自己的遗嘱,并且把妻儿都托付给卢库鲁斯照料。

    苏拉曾娶梅特鲁斯之女为妻,双方有着密切的政治联姻关系,但是苏拉死后,梅特鲁斯也已经年纪老迈,淡出政坛。而新生代的卢库鲁斯、克拉苏和庞培的实力却不断加强,尤其是庞培,年纪轻轻却军功卓著,深得罗马民众的崇拜,平民派和贵族派都对庞培礼敬有加。

    苏拉死后,卢库鲁斯、克拉苏和庞培三人就成为苏拉派的核心。后来卢库鲁斯退出政坛,另一颗政坛新星开始升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恺撒三人缔结了一个秘密协定,形成了“三头同盟”。后来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又组成了另一个“三头同盟”,因此二者分别被叫作“前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这两个“三头同盟”很快就突破了“苏拉体制”,改变了罗马的命运,最终将共和国送进了历史墓冢。

    萧规曹随的卢库鲁斯

    卢西乌斯·李锡尼乌斯·卢库鲁斯(Lucius Licinius Lucullus,公元前116年—公元前56年)出身于财富贵族之家,其祖父曾经担任过罗马执政官,而卢库鲁斯的母亲出身于共和国后期的罗马名门望族——梅特鲁斯家族。卢库鲁斯家境殷实,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西庇阿的时代开始,罗马贵族子女一般从小都要接受高雅的希腊文化教育,年轻时往往还会去希腊求学。因此,他们的希腊语、哲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学问根基都非常深厚,卢库鲁斯尤其如此,他博学多才,极富文采。据说卢库鲁斯自诩可以同时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来进行演讲,晚年他曾用希腊文写过一部关于古代意大利玛尔斯人的战争史,可惜这部佳作已经失传了。

    第I节 苏拉的后继者们 - 图1

    卢库鲁斯雕像

    卢库鲁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追随苏拉,是苏拉最信任的副手,经常被委以重任,例如苏拉在回师意大利时就让卢库鲁斯代他镇守小亚细亚,临终之前又把宣布和执行遗嘱的权力交给卢库鲁斯。所以苏拉死后,卢库鲁斯自然就成为苏拉派的首领。卢库鲁斯与克拉苏、庞培的不同之处在于,卢库鲁斯长期以来一直是苏拉的心腹,而克拉苏和庞培则是在苏拉回师意大利时才率部前来投靠的,因此他们与苏拉的亲疏关系自然有别。虽然庞培后来成为苏拉的女婿且战功显赫,但是他却因为功高盖主而引起了苏拉的提防,乃至于苏拉最后在遗嘱中没有给予庞培任何好处(尽管如此,庞培仍然在苏拉死后且得知遗嘱内容的情况下,坚持要为苏拉举行隆重的葬礼,由此亦可见庞培人品之高尚),却把身后之事都托付给了忠厚可靠的卢库鲁斯。

    所以在苏拉死后,卢库鲁斯就毋庸置疑地成了苏拉派的领袖,他非常忠实地推行苏拉的政治路线,维护“苏拉体制”。卢库鲁斯出生于公元前116年,按照苏拉制定的“年功序列”,年满39岁才能出任法务官,42岁才能出任罗马执政官。卢库鲁斯作为苏拉派的领袖,以身作则,一直到公元前74年,即年满42岁时才第一次出任罗马执政官。但是与他同为苏拉左膀右臂的庞培就不一样了,庞培第一次出任执政官时才36岁。庞培作为苏拉的副将,却成为第一个破坏苏拉规矩的人。由此可见,卢库鲁斯是一个比较忠诚、保守的政治人物。

    按照苏拉制定的规则,罗马执政官在卸任以后,可以到某个海外行省出任总督,因此卢库鲁斯就在公元前73年成了东方西里西亚行省的总督。西里西亚在小亚细亚的南部地区,今天属于土耳其境内。卢库鲁斯来到西里西亚以后,正好遇到小亚细亚北边黑海之滨的本都王国再次兴风作浪,野心未泯的米特拉达梯六世撕毁了当年与苏拉的和平协议,企图称霸小亚细亚。于是,卢库鲁斯发起了又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

    从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66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卢库鲁斯虽然取得了多次局部性的胜利,却始终不能结束战争。一直到公元前66年,声名显赫的庞培通过笼络保民官和诸位元老,接管了卢库鲁斯的米特拉达梯战争统帅权,最后才彻底征服了本都王国。虽然罗马人也给卸任回国的卢库鲁斯举行了一场凯旋式,但是大家都把征服本都王国的功劳记在了庞培的名下。卢库鲁斯率军在东方进行了7年艰苦的战争,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被庞培摘取了胜利果实,心中自然颇为不快。从此以后,卢库鲁斯与庞培之间就渐生罅隙,苏拉派势力开始发生分裂。随着庞培不断创立新功,声望日盛,再加上庞培本来就性情孤傲,自视甚高,所以卢库鲁斯认为庞培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苏拉式的独裁者,于是便和元老院的小伽图等重要人物联合起来共同制衡庞培,成为庞培在政治上的对手之一。

    庞培在彻底打败米特拉达梯六世、结束米特拉达梯战争之后,又进一步扩大战果,把腹背受敌的塞琉古王国的西部地区(叙利亚)纳入罗马的版图中(塞琉古王国东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则被虎视眈眈的帕提亚王国吞并),再度创建了辉煌的军功。公元前62年庞培从东方凯旋,翌年第三度在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眼见庞培势不可挡,明智的卢库鲁斯选择了功成而退,逐渐淡出政坛。虽然卢库鲁斯仍然保留着元老的身份,并且在罗马政治舞台上享有极高威望,但是他基本上不再参与罗马的权力角逐,而是凭借自己在东方战争期间获得的大量钱财,回到那不勒斯和罗马的私家豪宅中养尊处优。

    “卢库鲁斯的盛宴”

    史料记载,卢库鲁斯的那不勒斯别墅极其豪华,据说只有波斯的王宫才可以比拟。他的别墅建在海边,开掘的巨大鱼池直接与大海相通,园圃中饲养着各种奇珍异兽,它们随时可以用来制作美味佳肴。卢库鲁斯在罗马的府邸也是极其奢华,尤其以膳食丰盛,山珍海味无奇不有而驰名罗马上流社会。虽然卢库鲁斯已淡出政坛,但是他人脉极广,且性格开朗,为人慷慨,因此他的豪宅里常年都是宾客如云。卢库鲁斯招待客人的宴席也是极尽奢侈,在罗马名人圈中享有盛誉。从两则有趣的故事中可以窥见卢库鲁斯的盛宴之一斑。

    有一天西塞罗和庞培在罗马元老院办完公务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卢库鲁斯。西塞罗和庞培都知道卢库鲁斯的盛宴非常有名,所以就想去领略一下。于是他们两人和迎面而来的卢库鲁斯打过招呼以后,就表达了当晚想到卢库鲁斯府邸共进晚餐的愿望,但是请求卢库鲁斯不要提前准备,一切顺其自然,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卢库鲁斯平时会吃些什么东西。卢库鲁斯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表示不会为此专门进行准备,他转头对随行仆人吩咐了一句:“今天晚上我们在阿波罗厅用餐。”然后就陪同西塞罗和庞培一路谈笑返回府邸。结果当晚在阿波罗厅举办的那场宴席,其奢华程度令西塞罗和庞培瞠目结舌,其价值据说约为5万德拉克马,而当时一个罗马平民一年的收入大概是5000德拉克马。也就是说,卢库鲁斯为西塞罗和庞培安排的这顿晚餐“吃”掉了一个平民10年的收入。卢库鲁斯的豪宅中,有一些不同名称的餐厅,每个餐厅的菜肴安排和价值标准都互不相同,而阿波罗厅则是其中最奢华的。

    卢库鲁斯的餐厅平时都是高朋满座,但是有一天正好没有客人造访,于是仆人们就给卢库鲁斯一人准备了一顿比较简单的晚餐。结果卢库鲁斯大发雷霆,埋怨餐食不够精美。仆人们解释说,由于当晚并无客人来访,所以他们就没有准备太奢华的餐食。但是卢库鲁斯却大声呵斥道:“难道你们不知道今晚是卢库鲁斯和卢库鲁斯一起用餐吗?”

    虽然卢库鲁斯的生活极其奢侈,但是他的文化修养却非常高,他言行儒雅,品性高洁,深受罗马权贵敬重。卢库鲁斯早年接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淡出政坛后又热衷于公益事业,大力推动罗马公共文化教育的发展。他出资在罗马修建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希腊艺术品和东方艺术品进行公共陈列,供罗马人观赏,做了一些有利于提高罗马人文化品位的慈善事业。

    由于晚年的卢库鲁斯经常喜欢在自己的别墅鱼池中悠闲垂钓,所以他被克拉苏、庞培等时人戏称为“钓鱼狂”。从表面上看,卢库鲁斯在人生方面似乎已是意兴阑珊、胸无大志,其实却蕴涵着一种勘破功名得失的极高智慧。因此,尽管“钓鱼狂”的称呼略带嘲讽意味,卢库鲁斯却坦然受之,自得其乐,在凶险四伏的罗马政治环境中得以寿终正寝。相比之下,与卢库鲁斯同为苏拉肱股的克拉苏和庞培尽管后来风头更盛,最终却没能逃脱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罗马首富克拉苏

    马可·李锡尼乌斯·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公元前115年—公元前53年)和卢库鲁斯一样,出身于罗马的财富贵族家庭,其父是遐迩闻名的大富豪。在罗马内战中,克拉苏的父亲和兄弟都被马略、秦纳党羽杀害,克拉苏立志要为父兄报仇,便组织了一支军队投奔到苏拉麾下,在协助苏拉攻入罗马的战斗中建立了军功。苏拉掌握了罗马政权之后,克拉苏趁着宣布公敌的机会,兼并了很多罗马富豪的财产,让原本就不菲的家产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罗马名副其实的首富。克拉苏极富经济头脑,敛财有方,但贪婪无度,曾经多次利用战争和灾难的机会而大发其财。

    由于此前有许多流离失所的农民涌入罗马城,他们只能在拥挤的城市里面搭建简陋的房子暂时栖身,从而使得罗马的闹市中挤满了残破不堪的贫民陋室。这些临时搭建的板壁房屋极易失火,而且贫民窟的房子都是鳞次栉比地连成一片的,所以一旦起火就会难以控制,甚至殃及周边的富人住宅。虽然罗马的市政当局也有救火队,但是人手有限,效率低下。针对罗马频繁发生的火情,克拉苏专门组建了一支几百人的救火队,每当贫民窟失火的时候,克拉苏的救火队总是比罗马市政的救火队先赶到火灾现场。但是克拉苏的救火队先不救火,而是让遭到火灾威胁的房主把房子折价卖给克拉苏,如果房主拒绝,救火队就坐视不管,任凭大火将房屋烧得片瓦不留。大部分房主在紧急情况下只好同意将房子低价卖给克拉苏,然后克拉苏的救火队才开始救火。克拉苏就以这种方式买下了大量的罗马危房和土地,然后将遭受火灾的房子推倒重建,由此成为罗马最大的地产商。

    第I节 苏拉的后继者们 - 图2

    克拉苏雕像

    虽然克拉苏以擅长敛财和贪婪而著称,但是他为人处世却比较慷慨大度,时常会仗义疏财,笼络人心,对于向他借贷的朋友往往是不收利息的。当年克拉苏在罗马的最大债务人就是恺撒,恺撒在出任罗马市政官期间,为了取悦民众,经常自掏腰包修建公共工程,组织斗兽、戏剧表演和节庆游行等活动,因而债台高筑。独具慧眼的克拉苏对于恺撒一向是有求必应,不仅随时满足恺撒的借贷请求,从来不催促恺撒还债,还以自己的万贯家产为恺撒的信誉作担保。公元前61年恺撒出任西班牙总督前,一些债权人逼上门来讨债,恺撒一时间无法抽身离开罗马,最后也是克拉苏为他偿债担保,恺撒才得以前往西班牙赴任。正因为如此,恺撒对于克拉苏始终是礼敬有加的。

    克拉苏不仅时常对罗马权贵施以恩惠,而且对于平民百姓也颇为和善,据说他可以在罗马大街小巷随口叫出偶遇的每一位平民的姓名,而且一旦有人遇到困难,克拉苏也乐于慷慨解囊。与功勋卓著却性情高傲的庞培相比,罗马大富豪克拉苏还是比较亲民的,所以他在罗马社会中有很好的人缘。然而,尽管在罗马政坛上呼风唤雨、人气颇旺,克拉苏却有一个最大的软肋,那就是他在军功方面完全无法和庞培、恺撒相提并论。克拉苏除了早年追随苏拉在进攻罗马的战役中取得了一点战绩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军事荣誉。在罗马共和国,政要人士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就是举行凯旋式,而凯旋式只给予那些创立了辉煌战功的军事统帅。庞培一生中举行过三次凯旋式,恺撒则一连举行了四次凯旋式,但是克拉苏却从来没有凭借战功享受过这样的荣耀,因此一直耿耿于怀。

    平定斯巴达克斯起义

    公元前73年,罗马发生了一场奴隶起义,为首的是一个从北方色雷斯地区贩卖来的角斗士,名叫斯巴达克斯(Spartacus,?—公元前69年)。斯巴达克斯不仅武艺精湛,而且富有文化素养和军事指挥才能。他由于战败而沦为奴隶,被卖到罗马的角斗士训练所中训练格斗技能。在角斗场上,斯巴达克斯向他的同伴们宣称,宁可为自由血溅沙场,也不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相互格杀。他纠集了一批角斗士举行起义,很快就形成了一支由角斗士和贫苦民众所组成的军队,并发展到十万人的规模,数次打败了罗马元老院派遣来的正规军,对罗马共和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斯巴达克斯起义不同于此前在西西里岛上爆发的两次奴隶起义:一则是因为这次角斗士起义发生在意大利本土,对罗马的威胁更大;二则是由于斯巴达克斯本人极具军事天才,率领起义军在意大利转战南北,纵横捭阖,令罗马人几度败北。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斯率领起义军北上准备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前往色雷斯,却突然急转南下,直趋罗马而来。惊惶失措的罗马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任命亟待建功立业的克拉苏为军事统帅,对斯巴达克斯的奴隶军队进行镇压。

    自从汉尼拔战败以后,意大利本土从来没有遭受过敌人的威胁,克拉苏在国家紧急状态下临危受命,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做法。他为了整饬军纪,恢复了惩罚逃兵的“十抽一法”古制,把500名逃兵分成50组,用抽签的方法,从每组中抽出一人,当众处死。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很快就激起了罗马战士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他们最终在公元前71年打败了奴隶起义军,斯巴达克斯本人和大量起义者都在混战中被杀身死。

    溃败的起义军往北逃窜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从西班牙战场上凯旋的庞培大军,庞培顺势歼灭了数千名斯巴达克斯余部,接过了胜利的果实,由此也引起了克拉苏与庞培之间的争功。克拉苏回师罗马后,因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之功向元老院提出了举行凯旋式的请求。与此同时,庞培也由于平定塞多留领导的马略余党和西班牙土著叛乱而要求举行凯旋式。最后元老院批准了庞培的凯旋式,却只准许克拉苏举行一个次凯旋式。

    小凯旋式与凯旋式在规模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凯旋式气势宏大,得胜的罗马军团在仪仗队的引领下,押解着大量战俘和满载战利品的车辆穿过罗马大道;凯旋者乘着四匹白马牵引的战车,头戴胜利者的橄榄花冠,在众多元老和骑士的簇拥之下高视阔步,受到全体罗马人民的夹道欢迎。凯旋队伍最后到达卡庇托尔山上的朱庇特神庙门前,向神献祭一头雄壮的公牛。小凯旋式的场面则要小得多,凯旋者没有驷马高车,只能徒步率领凯旋队伍前行,最后向神灵供献的祭品也只是一只山羊。在荣耀方面,小凯旋式是完全无法与凯旋式相提并论的。

    公元前71年,庞培因西班牙战功(也包括收拾斯巴达克斯残部)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但是克拉苏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却只获得了举行小凯旋式的资格。其中的原因,除了庞培以前就屡建战功、在广大民众中享有“罗马第一战神”的英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罗马的凯旋式一般只给予征服了外国劲旅的军事统帅,而克拉苏只是镇压了国内的奴隶起义,这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功勋(况且庞培还到处吹嘘是他的军队最后结束了这场战争)。在罗马人看来,奴隶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如同盗贼一般,因此克拉苏赢得胜利也是理所应当。相比之下,庞培在西班牙不仅剿灭了马略余党,还制服了西班牙的卢西塔尼亚人,所以理应享受凯旋式的荣耀。在荣誉方面的巨大反差,令克拉苏心中的积郁更加深沉,从而与庞培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公元前70年,克拉苏与庞培共同出任了罗马执政官,两人在当权时彼此掣肘,钩心斗角,一年执政期间的政绩可谓是乏善可陈。

    克拉苏之死

    眼见自己无法在军功方面与庞培相抗衡,克拉苏索性就专心致志于经商敛财活动,通过收买元老权贵来提升自己在罗马政坛上的影响力。而庞培则在卸任执政官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先后到西里西亚去剿伐海盗、到小亚细亚去结束米特拉达梯战争,以及到西亚去征服塞琉古王国,完全无暇顾及罗马的事务。这样一来,随着卢库鲁斯逐渐淡出政坛,庞培在国外建功立业,克拉苏在罗马笼络人心,后两者倒是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当公元前62年庞培满载战功班师回朝之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又开始激化,彼此明争暗斗,龃龉不断。这时候在罗马政坛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恺撒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竞选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就极力拉拢这两位政界大佬,调解他们的矛盾,最终撮合二者与其缔结了秘密的“三头同盟”(公元前60年)。分别拥有军功(庞培)、财富(克拉苏)和民意(恺撒)的三个人,一拍即合,共同应对以小伽图、西塞罗为首的罗马元老院。

    公元前56年,已经掌控了罗马权力的三位巨头又在意大利的卢卡小镇公开地续订同盟协议,并且确定了由克拉苏和庞培再度联袂出任公元前55年的罗马执政官,卸任以后,克拉苏和庞培将分别出任叙利亚和西班牙的总督。于是,克拉苏建立军功的夙愿又一次死灰复燃了。

    公元前54年,卸任执政官的克拉苏如愿以偿地出任了叙利亚总督。此时叙利亚东边的帕提亚帝国正在迅猛崛起,构成了罗马帝国在东方世界的最强劲的对手。克拉苏急于建立军功,并且受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伟业的激励,一意孤行地要与帕提亚人决一死战。然而,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的克拉苏对于帕提亚帝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军事实力一无所知,尤其是面对帕提亚强大的骑兵没有做任何战略准备;而且他始终把敛财目的置于军事目标之上,乃至于到了叙利亚之后,只顾着通过征税来搜刮当地的民脂民膏,根本没有时间整顿军务。结果在卡莱战役中,罗马的七个军团在帕提亚重装骑兵的袭击下一败涂地,克拉苏的儿子也在战斗中英勇殉职。克拉苏怀着哀子之痛率领罗马军队从战场上撤退,最后在卡莱城被帕提亚军队团团包围,走投无路的克拉苏中了敌人和谈的诡计,最后被擒遇害。他的头颅和右手被帕提亚人砍下来示众,有一种传闻宣称,帕提亚人为了惩罚克拉苏的贪婪,在他的嘴里面灌满了熔化的黄金。

    克拉苏虽然是“三头同盟”的成员之一,但是与庞培和恺撒相比,他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难免相形见绌。不过,由于克拉苏非常富有,且人脉极广,在罗马各界都能够游刃有余,因此他构成了庞培与恺撒之间的一股重要的平衡力量,双方都不敢轻易得罪他。可以说,克拉苏就像“三头同盟”的压舱石,不仅维系着“三头同盟”的内部稳定,而且协调着“三头同盟”与元老院之间的和谐关系。随着克拉苏于公元前53年在帕提亚战争中战败身死,“三头同盟”也随之瓦解,最终导致了恺撒与庞培反目成仇、相互残杀的结局。

    相对而言,克拉苏和庞培、恺撒各有所长。庞培军功卓著,被时人称为“伟大的庞培”,手中长期握有军权。恺撒在出任高卢总督以前,并没有掌握军队,但是他却继承了马略和秦纳的遗志,站在平民派一方(尽管他本人是血统贵族出身),不畏权贵,因此深得民心。而克拉苏则是富甲天下,通过财富来笼络人心,在罗马朝野社会纵横捭阖,特别是在卢库鲁斯淡出权力圈之后,克拉苏就成为罗马政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庞培性情高冷,恃才傲物,一般人难以亲近;恺撒野心勃勃,操纵民意,公然与罗马权贵相对立,更是遭到了元老们的猜忌提防。唯有克拉苏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虽然贪婪无度,但是他却与各界人士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待到克拉苏一死,罗马共和国很快就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