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节 政制的演化与大位的传承
从元首制到君主制
从政体形式上来看,罗马国家的全部历史可以分为三部曲:第一部是王政,第二部是共和国,第三部则是帝国(内政意义上的)。而罗马帝国时期又可以分为元首制和君主制两部分,大体上是以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称帝为界。
公元14年屋大维寿终正寝,其养子提必略继位,继承了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这个王朝只维系了半个多世纪,于公元68年灭亡。在军阀混战的一片乱象中,罗马的军团统帅韦斯巴芗荡平群雄,建立了弗拉维王朝。经过父子三人的相继统治,该王朝延续到公元96年戛然而止,一个辉煌的“五贤帝”时代接踵而至。在经历了图拉真的赫赫武功、哈德良的皇皇文治、安东尼·庇护的承平盛世和马可·奥勒留的哲学沉思之后,“五贤帝”时代至公元180年黯然结束,“角斗士”皇帝康茂德再度把罗马帝国引入了内乱和衰败。在罗马人自毁社稷的纷乱之中,狄多女王和汉尼拔的诅咒开始应验——一位出身北非的军阀塞维鲁凭借武力攫取了罗马帝位,建立了塞维鲁王朝。该王朝自始至终都带着一股暴戾和阴谋的血腥气息,无论是塞维鲁本人,还是他的儿子——罗马第一暴君卡拉卡拉,以及躲在幕后暗中操控的后宫佳丽们,都以变态凶残而著称,似乎要以一种变本加厉的方式将迦太基的历史仇恨倾泻到罗马人头上。公元235年,塞维鲁王朝的最后一位孱弱无能的皇帝亚历山大和他的强悍母亲一起被近卫军杀死,罗马由此进入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兵营皇帝”内乱时期(“3世纪的危机”),一时间皇帝如同走马灯一般变换不已,难以计数。一直到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再度完成罗马的统一,建立“四帝共治”制度取代了元老院的地位,用东方式的君主制取代了传统的元首制。
自从屋大维对罗马共和政制进行变革更新之后,在三百年的时间里,他所开创的元首政制始终在形式上得以维系。元首制的基本特点就是奥古斯都或元首与元老院相互倚重,彼此制衡,表现为另一种形式的共和制,即元首与元老院之间的共和。在屋大维之后的历代王朝中,虽然奥古斯都统揽大权,但是元老院在罗马政治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老院与皇帝(奥古斯都)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权力制衡关系,此消彼长,双方的联系也时松时紧,关系或好或坏。有时候皇帝专横跋扈,就打压元老院;有时候皇帝积弱不振或疏于朝政,元老院就会当仁不让地来主宰大局。
但是,戴克里先在攫取了帝位之后,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四帝共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所有权力都掌握在拥兵自重的四位皇帝(两正两副)手里,元老院则完全被抛置在一边。戴克里先不仅把首都建在小亚细亚的尼科米底亚,而且还广泛地借鉴了东方——埃及、波斯等——的专制君主制度。到了“四帝共治”制度结束之后,这种东方式的君主专制又被重新一统江山的君士坦丁皇帝发扬光大。此后相继建立的君士坦丁王朝、瓦伦提尼安王朝和狄奥多西王朝尽管时有分合,或强或弱,但是在君主专制方面却是一脉相承。到了4世纪末叶,君主制政体下的罗马帝国已经病入膏肓,乱象丛生。公元395年,狄奥多西皇帝去世之前正式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别赐予他的两个儿子。长子阿卡狄乌斯(Arcadius)统治帝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即东罗马帝国;幼子霍诺里乌斯(Honorius)统治帝国西部,以罗马为首都,即西罗马帝国。从此以后,这两个罗马帝国就在法理上彻底分道扬镳,各奔东西,罗马帝国再也没有统一过。
帝国分裂之后不久,居住在多瑙河、莱茵河彼岸的日耳曼民族开始大举入侵罗马帝国,首当其冲的西罗马帝国很快就在一支支蛮族部落的瓜分之下土崩瓦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小罗慕路斯被雇佣兵首领奥多维克废黜,西欧从此进入了蛮族王国统治的“黑暗时代”和稍后的封建社会。在日耳曼人的入侵浪潮中幸免于难的东罗马帝国此后又延续了一千年时间,最终在1453年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摧毁。至此,辉煌无比的罗马帝国就从历史舞台上消遁了,留给后世一部令人扼腕而叹的悲壮史诗。
表1-1 罗马帝国诸王朝
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兄弟创建罗马城开始算起,到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其间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设若再算至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段历史则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罗马文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覆盖面广,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其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希腊文明。
一部罗马史就如同一部悲喜剧,前半段悲歌慷慨,气势磅礴;后半段则猥琐鄙俗,滑稽丑怪。轰轰烈烈的罗马英雄故事至屋大维当政时基本上告一段落,在后来的帝制时代,可圈可点的也仅有图拉真、哈德良、君士坦丁等人。而这些屈指可数的杰出人物,倘若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诸多英雄相比,也难免相形失色。因此,关于罗马帝国数百年的演变历程,就只需点到为止了。
屋大维与李维娅
作为奥古斯都,屋大维的人生是极其辉煌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屋大维的命运却是悲哀的。屋大维结束了内战,开创了罗马统治下的长期和平,创建了元首政治,把罗马城建造成光芒万丈的世界之都。但是,他在统治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人到中年以后的屋大维心力交瘁、极尽烦恼。
屋大维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是在波洛尼亚缔结“后三头同盟”时,为了修复与安东尼的关系,屋大维娶了安东尼的继女克劳狄娅,但是他很快就休掉了这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甚至从来没有与她同房。第二次是在与安东尼暗中较劲的过程中,为了笼络仍然具有强大实力的塞克斯图斯·庞培,屋大维娶了他的表妹斯克里波尼娅(公元前40年)。斯克里波尼娅为屋大维生了一个女儿,即尤利娅,这是屋大维一生中仅有的骨肉。但是两年以后,屋大维闪电般地与年长且凶悍的斯克里波尼娅离婚,并与出生于罗马显贵克劳狄乌斯家族的李维娅·德鲁西拉(Livia Drusilla,公元前58年—公元29年)缔结了婚姻(李维娅在童年时即被过继给保民官李维·德鲁苏斯)。如果说屋大维的前两次婚姻都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那么第三次婚姻却是出于纯粹的爱情——他与兼具美貌、才智和家族影响力的有夫之妇李维娅一见钟情,利用罗马三头的权威迫使李维娅的丈夫——罗马元老提必略·克劳狄乌斯·尼禄休妻,然后与李维娅喜结连理,白头偕老。
李维娅雕像
在罗马共和国的后期,政治联姻现象屡见不鲜,几乎所有的重要政治人物,都缔结过多次政治婚姻;而丧夫或离异而寡居的贵族女子,也很少会像格拉古兄弟之母科尔内利娅那样“浪费资源”,往往要赶紧再嫁权贵人士,从而为政治联姻做出贡献。下面略举当时罗马政治联姻的一些事例为证:
马略娶恺撒姑母尤利娅为妻;
苏拉娶梅特鲁斯之女梅提拉为妻;
卢库鲁斯先后娶克劳狄乌斯之妹和小伽图之妹为妻;
庞培先后娶苏拉之继女伊米莉亚、罗马望族穆西乌斯之女穆西娅、恺撒之女尤利娅和西庇阿之女科尔内利娅(小克拉苏遗孀)为妻;庞培曾想为自己和儿子分别娶小伽图的两个外甥女,却遭到拒绝;
恺撒先后娶秦纳之女科尔内利娅、苏拉外孙女庞培娅和执政官皮索之女卡尔普尼娅为妻;
布鲁图斯娶小伽图之女波西娅为妻,雷必达和卡西乌斯均为布鲁图斯的妹夫;
安东尼先后娶克劳狄乌斯和库里奥的遗孀弗尔维娅、屋大维姐姐屋大维娅、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为妻;雷必达与安东尼是儿女亲家;
屋大维先后娶安东尼继女克劳狄娅、庞培家族女系后裔斯克里波尼娅和李维娅为妻;
屋大维之女尤利娅先后嫁给马塞卢斯、阿格里帕和提必略;
李维娅与前夫克劳狄乌斯的长子提必略后来成为屋大维的养子和继承者,幼子德鲁苏斯和安东尼与屋大维娅之女小安东尼娅结婚,衍生出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的诸帝(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尼禄)。
恺撒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屋大维却老成持重,城府极深,对于男女之事一向比较谨慎。虽然坊间也曾流传屋大维的一些风流韵事(特别是古罗马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对此类事情津津乐道),例如他与梅塞纳斯之妻的私情等,但是这些说法都很难印证。从屋大维终生与李维娅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事实也可以看出,他对李维娅果然是一往情深。李维娅虽然始终未能给屋大维留下一男半女,但是她却颇具妇德,在政治上也能为屋大维分担忧患。尤其是在屋大维的左膀右臂阿格里帕去世、梅塞纳斯淡出政坛之后,李维娅更是成为奥古斯都所倚重的贤内助,并被赋予“奥古斯塔”(Augusta)的称号(“奥古斯塔”后来成为西方皇后的称号)。虽然在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上李维娅曾与屋大维有过分歧,甚至有传言说屋大维的两个外孙之死都与她有关,但是这些流言蜚语并没有影响屋大维对她的信任。一直到屋大维的生命终末,李维娅都忠实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在屋大维死后公布的遗嘱中,李维娅及其与前夫克劳狄乌斯所生之子提必略被指定为屋大维的财产主要继承人,提必略作为屋大维养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奥古斯都。屋大维去世后,李维娅又活了15年,她在继续维系屋大维所开创、提必略所继承的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的政治统治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也对提必略的权力多有掣肘,致使后者心灰意懒,隐居海岛。
手持奥古斯都雕像的奥古斯塔
屋大维与尤利娅
与恺撒一样,屋大维一生只有一个女儿——也叫尤利娅(Julia,公元前39年—公元14年)。尤利娅是屋大维的第二任妻子斯克里波尼娅所生,后来屋大维与李维娅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后者却未曾为他生儿育女。由于没有男性子嗣,屋大维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尤利娅身上,指望通过姻亲关系来延续尤利乌斯家族的血统。屋大维是恺撒姐姐的后裔,又被恺撒指定为养子,名正言顺地沿袭了尤利乌斯家族的血脉。为了维系这一脉古老的高贵血统,屋大维先后为女儿安排了三次婚姻,分别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外甥马塞卢斯、亲密战友阿格里帕,以及李维娅带来的继子提必略,其良苦用心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外孙将来能够接续奥古斯都的统治权。
公元前38年李维娅与屋大维结婚时,不仅带来了她为前夫克劳狄乌斯所生的一个儿子提必略,而且腹中还怀着前夫的骨血,即后来出生的德鲁苏斯。但是,这两个孩子都与尤利乌斯家族没有血缘关系。尽管德鲁苏斯长大以后娶了屋大维的外甥女——安东尼与屋大维娅的女儿——小安东尼娅为妻,但是从血缘关系来看,外甥女婿毕竟不能与亲外孙相提并论。屋大维在阿格里帕死后也曾把女儿尤利娅再嫁给提必略,但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产生任何结果。所以,具有强烈血统观念的屋大维虽然也对提必略和德鲁苏斯委以重任(相对而言屋大维更喜爱德鲁苏斯),但是他并没有把李维娅带来的这两个继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考虑。一直到屋大维精心栽培的两个外孙都意外夭折之后,垂暮之年的屋大维才不得不把45岁的提必略指定为养子和继承人(此时德鲁苏斯早已意外身亡了)。
尤利娅长相美貌,16岁时就被屋大维许配给了他的外甥马可·克劳狄乌斯·马塞卢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公元前43年—公元前23年)。公元前23年,屋大维生了一场大病,而且也平定了一场未遂的政变阴谋。他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此不仅辞去了执政官职务,而且选择了其姐屋大维娅与第一任丈夫克劳狄乌斯所生的雄姿英发的外甥马塞卢斯作为接班人,正如同当年恺撒把自己指定为继承人一样。为了栽培具有尤利乌斯家族血统的接班人,奥古斯都把年仅20岁的马塞卢斯提拔为市政官,不久的将来马塞卢斯就可以顺利升迁为罗马执政官;他还把独生女儿尤利娅嫁给了马塞卢斯,从而更加有力地保证了尤利乌斯家族的血胤传承。然而天不假年,风头正盛的马塞卢斯在当年底英年早逝。屋大维在失望之余,急于要为尚未生育即已孀居的尤利娅另寻一门亲事,于是,他的亲密战友阿格里帕就成为新的乘龙快婿。
马塞卢斯雕像
身体强壮、性情勇猛的阿格里帕自从18岁时就被恺撒安排在屋大维身边,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弱的屋大维执掌军权。事实上,屋大维完全不具备恺撒的军事才能,他精通运筹帷幄,却不擅长战场指挥。屋大维在战争中的军事胜利,几乎全是靠阿格里帕赢得的,诚如外交斡旋主要是靠梅塞纳斯一样。到了和平时代,阿格里帕不仅在政治上成为奥古斯都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而且还全面负责罗马帝国的军事事务和戍边扩张,连年不断地亲率大军征战东方、西班牙和多瑙河沿岸等地。阿格里帕一向对屋大维忠心耿耿,但是在一些国策问题上偶尔也会与屋大维发生分歧。事实上,自从公元前27年以后,两人就很少同时出现在罗马城内,而是轮番到帝国各地巡游(屋大维)或征战(阿格里帕)。屋大维试图将马塞卢斯确立为政治继承人之事,就遭到了阿格里帕的反对。像农夫一般朴实的阿格里帕认为此举会破坏共和国的法制(当时的罗马在名义上仍然是共和国),屋大维可以将自己的财产和头衔赐给任何人,却不能把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授予他的权力任意转交。李维娅也站在阿格里帕一边,当然她是另有其他考虑(或许是涉及亲子提必略和德鲁苏斯的利益)。阿格里帕与屋大维之间的分歧很快就随着马塞卢斯之死而结束了,现在屋大维需要重新考虑自己与这位重要盟友的关系了。用罗马历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Cassius Dio,公元150年—公元235年)的话来说,“奥古斯都要么接受阿格里帕成为自己的女婿,要么就毁掉他”。屋大维选择了前者,于是马塞卢斯的未亡人尤利娅不久后就嫁给了阿格里帕。阿格里帕此前已经娶了屋大维娅的女儿马塞拉——也是屋大维娅与第一任丈夫所生——为妻,在屋大维的压力下,他只好休掉妻子,于公元前21年与年轻美貌的尤利娅再结伉俪。
尤利娅果然不负父亲的厚望,她与阿格里帕结婚后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个男孩(包括阿格里帕的遗腹子珀斯图姆斯)。其中长子盖乌斯和次子卢西乌斯成为屋大维心中最合适的政治接班人,他很快就把这两个孩子指定为养子。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得病身亡,屋大维更是把两个外孙视为掌上明珠,在军事上历练他们,在政治上为他们铺平道路。公元1年,年仅20岁的盖乌斯·恺撒(Gaius Caesar,公元前20年—公元4年)被元老院选举擢升为罗马执政官(与当年屋大维第一次担任执政官的年龄相仿),并被罗马骑士集团欢呼为“青年元首”;盖乌斯的弟弟卢西乌斯·恺撒(Lucius Caesar,公元前17年—公元2年)也被许诺将于三年后享受同样的殊荣。罗马帝国的两位未来英主如同新星一般绽露光芒。
和平祭坛上的浮雕:阿格里帕(左三)与尤利娅(右三)及其儿子盖乌斯(右四上)、卢西乌斯(右四下)
然而,命运的打击再一次降临到极尽荣耀的屋大维头上,他精心培育的这两位年轻继承人不久后就相继撒手人寰——公元2年卢西乌斯在前往西班牙的途中病逝,他的哥哥盖乌斯也于两年后夭亡于叙利亚。有一种说法把两个年轻人之死归罪于李维娅的阴谋,但是这种猜疑无法得以证实。在几近绝望的悲哀中,暮气日重的屋大维不得不在公元4年指定李维娅带来的继子提必略和阿格里帕的遗腹子珀斯图姆斯为养子。
早在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去世后,屋大维就把再次守寡的尤利娅嫁给了提必略(在罗马,父亲对于儿女的婚姻具有绝对的权威)。虽然他一直不太喜欢李维娅带来的这个“拖油瓶”,但是提必略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却可圈可点。特别是阿格里帕死后,提必略和其弟德鲁苏斯分别担当起多瑙河防线和莱茵河防线的戍边重任,成为罗马帝国的军事栋梁。屋大维之所以将尤利娅再嫁于提必略,一来是为了满足李维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尤利乌斯家族与克劳狄乌斯家族的血缘联系;二来则是为了给他心中已经确定的盖乌斯和卢西乌斯的双星主轴增加更多的保险因素(当时这两位外孙仍然健在),通过尤利娅来加强其丈夫与前夫之子之间的关系,笼络颇具军事才能的提必略将来能够像阿格里帕辅助自己那样去辅助尤利乌斯家族的两位新主。然而,此时的尤利娅已经不愿意再逆来顺受地充当父亲的政治联姻工具,提必略也是在屋大维和母亲李维娅的高压下被迫与自己的恩爱妻子、阿格里帕之女维普萨尼娅离婚而另娶尤利娅的,因此夫妻双方从一开始就心存芥蒂,格格不入。由于彼此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多产的尤利娅并没有为提必略留下子嗣(两人唯一的孩子诞生后不久就夭折了),提必略也以军务繁忙为由长期不回罗马,从而就给尤利娅的率性胡为提供了便利。
屋大维的女儿尤利娅相貌姣美,却轻佻放荡,早在与阿格里帕结婚期间,就弄出了一些有辱家风的丑闻。特别是她怀孕之时更是为所欲为,她的一句名言就是:“只有当货舱装满时乘客才获准登船。”被迫与提必略结婚加剧了尤利娅的报复性淫乱,她成天与一帮纨绔子弟厮混在一起,在罗马广场等公众场合肆意妄为。公元前2年,尤利娅与尤鲁斯·安东尼(Iullus Antonius)——他是马可·安东尼与弗尔维娅之子——的通奸事件激怒了屋大维。此事不仅直接挑战了屋大维颁布的道德法令,而且还可能与一桩政治阴谋有关。愤怒的屋大维向元老院递交了一份报告,里面列举了尤利娅及其情人和共犯者的罪恶。前执政官尤鲁斯·安东尼被处死,另外4名帮凶(均为罗马政要)遭到贬谪,尤利娅则被流放到一座海岛上,临行前收到了屋大维以提必略的名义发来的离婚声明。英国历史学家塞姆在《罗马革命》中对此事评论道:
“尤利娅通过明目张胆的和偷偷摸摸的寻欢作乐玷污了罗马广场和那里的讲坛;而她的父亲——元首奥古斯都从前正是在那里颁布整顿罗马道德风气的法律的。……
“奥古斯都这一做法的目的肯定是政治性的;对尤利娅品行不端的指控无非只是一个方便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作为一名政治家,奥古斯都是残酷无情的和始终如一的。为实现其野心,他可以冷酷地牺牲掉自己最亲近的人;而他的野心则是让盖乌斯和卢西乌斯不受妨碍地继承大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的母亲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已。……被扣上尤利娅情人帽子的那五位显贵并不是单纯的浪荡公子或道德败坏的恶棍,而是一个可怕的党派……真正的党魁或许是尤鲁斯·安东尼。这位后三头之一的儿子很可能是个政治上的危险人物。”
尤利娅不久后被赦免返回意大利,但是屋大维并没有宽恕她,禁止在家族墓地中为她安排位置。尤利娅也同样恶习不改,继续放纵,最后再一次被暮年的父亲流放到一个更加荒凉的孤岛上(公元8年)。她与阿格里帕的最后一个儿子珀斯图姆斯虽然年幼,却身体早熟,而且表现出极其暴戾凶残的脾性。失去了盖乌斯和卢西乌斯的屋大维虽然在公元4年把这个硕果仅存的外孙和提必略一起指定为养子,但是他很快就对这个角斗士一般强壮和粗野的孩子——他使屋大维很容易联想到被西塞罗嘲笑为“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像一个角斗士”的安东尼——丧失了信心,于是也将这个未成年的外孙流放到一座比较宜居的海岛上,以免他将来惹是生非。公元14年,当屋大维在意大利南部的诺拉寿终正寝之后,尤利娅也在被流放的荒岛上因为无人照料而活活饿死,珀斯图姆斯则被罗马派来的杀手秘密处决。有人说这是屋大维临死之前的精心安排,为了确保已经不可替代的继承人提必略顺利地执掌大权和治理国家。但是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却认为,处决珀斯图姆斯是“新元首的第一件举动”。
恺撒之独女和屋大维之独女,这两位相貌秀美的尤利娅都成为罗马政治联姻的工具,却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前一位尤利娅嫁给了庞培,夫妻恩爱,从一而终,最后因难产而殁;后一位尤利娅却三醮其夫,自暴自弃,恣肆放纵,最终在孤岛上冻馁而亡。两位尤利娅的命运也可以折射出恺撒和屋大维的人生百态——恺撒心胸坦荡、爱憎分明,虽然壮志未酬身先死,却一生潇洒,心间充满了灿烂阳光;屋大维满心忧患、为权所累,尽管一统江山成就帝业,晚年却命运多舛,花果飘零,其内心的苦楚又有谁人知晓?
如果苏维托尼乌斯在《罗马十二帝王传》中的描述属实,那么,当屋大维在临终前仍然像戴着面具的喜剧演员一样让大家为他的精彩表演鼓掌时,他的身边围绕着李维娅和即将继位的提必略,却没有一个尤利乌斯家族的子嗣。此时,这位开创了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的奥古斯都心中将是何等悲凄呀!
屋大维与提必略
屋大维不仅通过女儿来传承尤利乌斯家族的香火,通过与李维娅的婚姻来构建尤利乌斯和克劳狄乌斯这两大罗马望族之间的政治联盟,而且也通过其他女眷——他的姐姐屋大维娅与两任丈夫(盖乌斯·克劳狄乌斯·马塞卢斯和马可·安东尼)所生的4个女儿——与另外一些罗马显贵家族缔结了政治联姻。到了公元前1世纪末叶,由于此前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以及罗马上流社会在东方奢靡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出现了明显的少子化倾向,所以罗马古老的贵族门第已经迅速萎缩,仅剩下十几个名门望族了。而屋大维通过尤利乌斯家族的女眷们,与古老的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家族、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家族、瓦列里乌斯家族、法比乌斯家族等显贵建立了政治联姻,这一切做法都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的政治统治。
屋大维去世后,他生前最后指定的养子和继承人提必略成为新的奥古斯都。从个人的才能和德行上来看,提必略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袖型人物,但是他却不幸生活在屋大维和李维娅的阴影之下。
提必略·克劳狄乌斯·尼禄(Tiberius Claudius Nero,公元前42年—公元37年)出身于罗马最显贵的克劳狄乌斯家族,这个家族虽然不比尤利乌斯家族更古老,却比后者在罗马政坛上更加具有影响力。克劳狄乌斯家族是在罗马王政早期整体搬迁到七丘之城来的名门望族,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在共和国时期曾经产生了28位执政官,5位独裁官,7位监察官,举行过6次凯旋式。这个家族一向以作风强硬、刚愎自用而著称,从来不愿向平民阶层让步妥协,除了一个普布利乌斯·克劳狄乌斯为了报复西塞罗而自贬身份认平民为养父之外。提必略的生父克劳狄乌斯·尼禄曾经为恺撒立过战功,受到提拔。在“后三头同盟”期间,尼禄追随安东尼,迫于屋大维的压力不得不把妻子李维娅拱手让出。李维娅改嫁屋大维时,提必略只有4岁,而他的亲弟弟德鲁苏斯尚在母亲腹中。就血统而言,提必略出身于罗马名门,而屋大维却是在成为恺撒养子之后才从骑士阶层跻身贵族行列的。因此,在讲究门第出身的罗马上流社会,提必略在面对自己的继父时心中往往会有一种优越感,虽然他在不苟言笑的屋大维面前总是保持着谦卑恭敬的姿态。
提必略雕像
李维娅改嫁屋大维后不久,尼禄就去世了,提必略和德鲁苏斯兄弟俩从小是在屋大维身边长大的。他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后三头同盟”的分裂和内战,以及屋大维完成统一、创建帝制的过程。公元前29年当屋大维在罗马举行盛大的凯旋式时,少年提必略和同龄的马塞卢斯作为与屋大维关系最亲近的两个年轻人,分别骑马拱卫在屋大维乘坐的驷马战车两侧。从17岁起,提必略就开启了充满艰险的戎马生涯,先后征战亚美尼亚、潘诺尼亚、伊利里库姆等地。正是他代表罗马帝国从帕提亚人手中索回了当年克拉苏军团的军旗,而且还多次挫败日耳曼人的进攻。在多瑙河、莱茵河战线的征战中,提必略(和其弟德鲁苏斯)在阿格里帕麾下屡建战功,而且还娶了阿格里帕与前妻马塞拉之女为妻。阿格里帕死后,他在帝国军事方面的重要地位被提必略取代,提必略也在奥古斯都和李维娅的要求下被迫休妻,另娶了阿格里帕的未亡人尤利娅为妻。当克劳狄乌斯家族与尤利乌斯家族两大罗马名门进行这场政治联姻时,提必略作为未来帝位继承人的资格似乎已经得到了屋大维和李维娅的默认。
然而,随着屋大维的两个外孙日益长大,以及提必略与尤利娅的关系急剧恶化,提必略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一种失势感——毕竟,作为尤利乌斯家族的女婿(而且已经名存实亡)是无法与屋大维的亲外孙相提并论的。随着初生牛犊的盖乌斯逐渐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屋大维显然已经不再寄希望于已成鸡肋的提必略了。公元前9年,提必略的弟弟德鲁苏斯在军中因坠马受伤而身亡,此后提必略深感形单影只,渐渐萌生退意。随着盖乌斯以及卢西乌斯一天天长大,提必略的危机感也与日俱增。公元前6年,出任罗马执政官的提必略不顾母亲和屋大维的挽留,毅然退出政坛,独身来到希腊的罗得岛,从此潜心向学,不问政务,8年之后才在母亲李维娅的强烈要求和屋大维的召唤下重回罗马。
提必略于公元2年返回罗马,随行带回了一位精通柏拉图哲学和修辞学的希腊占星术大师特拉叙鲁斯(Thrasyllus),这位神秘人物成为提必略终身的朋友和导师,使他虔信占星术和斯多葛主义的命运决定论。现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提必略已经不再构成根基稳固的盖乌斯和卢西乌斯的威胁了,但是似乎有某种魔咒正在冥冥中发挥效应——提必略回到罗马后的两年内,卢西乌斯和盖乌斯分别在高卢的马赛和东方的叙利亚意外身亡。
现在屋大维已经别无选择了,只得重新将失势的提必略和阿格里帕的遗腹子珀斯图姆斯指定为养子。由于具有尤利乌斯血统的其他子嗣均已亡故,“硕果”仅存的珀斯图姆斯年仅8岁,而身体羸弱的屋大维已经是66岁高龄了,所以提必略作为大位继承人的地位终于成为不可撼动的了,况且还有母亲李维娅为他保驾护航。但是屋大维却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求提必略把他的侄子日耳曼尼库斯同时指定为自己的养子。
屋大维之所以提出这个附加条件,主要出于两个原因:其一,奥古斯都更加偏爱李维娅次子德鲁苏斯(Drusus,公元前38年—公元前9年),可惜这位颇有才能的罗马统帅不幸英年早逝,但其子日耳曼尼库斯(Germanicus,公元前15年—公元19年)年纪轻轻就表现出德鲁苏斯的风采,兼具文韬武略,睿智勇猛,深得年迈的屋大维的欢心,公元12年就荣膺罗马执政官;其二,更重要的是由于日耳曼尼库斯身上有着尤利乌斯家族的血胤,他是德鲁苏斯与屋大维娅之女小安东尼娅(其父是安东尼)的儿子,即屋大维的甥外孙(正如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外孙一样)。此外,屋大维还把自己的外孙女大阿格里皮娜(阿格里帕与尤利娅所生)嫁给了日耳曼尼库斯,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后者与尤利乌斯家族的血缘关系。如果日耳曼尼库斯成为提必略的养子和继承人,那么在提必略去世之后,罗马帝位又将重新回到尤利乌斯家族的手中。由此可见屋大维维系家族权力的良苦用心。
德鲁苏斯雕像
日耳曼尼库斯雕像
在被屋大维指定为养子10年之后,历尽坎坷的提必略终于登上了帝位,那时他已经56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