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做起

    上了年纪后难免会被各种骨科疾病困扰,出现腰酸背疼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论是脊柱病还是关节病,究其根源都和骨质疏松有关系。

    老年人身体内的代谢水平会逐年降低,骨量也会随之出现大量丢失,由此才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其实骨质疏松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当骨量丢失还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并不会有疼痛表现。并不是只有表现出不适症状的骨质疏松才会被称为病症,当身体内的骨量开始出现流失,就已经有了疾病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驼背、易骨折等。很多人从青春期就开始出现驼背现象,到了老年后甚至会呈现出弓形身体,虽然在日常中老人驼背被认定是很常见的现象,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隐藏在驼背现象背后的骨质疏松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也许只要轻轻摔一跤就会导致骨折,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因为骨质疏松的关系,很多老年人不得不让身体长期处于某一种固定的姿势,不论是颈椎还是腰椎都会因此而表现出病症来。所以老人群体更应当避免久坐,若其保持一个姿势时间长了,就应该适当放松一下,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如果出现四肢麻木等神经症状,就应当尽快就医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首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适当做日光浴,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病症,其在年轻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疾病的种子。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骨量一般是从35岁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则要推迟到40岁左右。防治骨质疏松对年龄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不要等到上了年纪后身体已经表现出疾病症状了再去下手。“五脏皆衰,筋骨懈惰”,此时再好的治疗手段也只能帮助身体减少骨量丢失,却再也无法补充回年轻时候的骨骼状态。

    防治骨质疏松症,要从年轻时候做起,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及时了解自身的骨峰值,防患于未然。因此需要做到“四宜四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