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法律方法或法学方法是国内外法理学界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近年来译介入我国的法学著作中,这方面的文献不在少数。一些经典著作如德国法学家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卡尔·恩吉斯的《法律思维导论》等都已有中文译本面世。国内法学界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诸多努力,著名学者舒国滢、梁慧星、王利明等纷纷推出了这方面的专著。

但是,在具体的法律适用方法方面,国内的相关著作还比较少见。比较有名的有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美国鲁格罗·亚狄瑟的《法律的逻辑——法官写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我国学者许可先生的《民事审判方法:要件事实引论》对日本在裁判方法方面的研究作了具有相当深度的介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观点。杨立新先生的《民事裁判方法》属于在这方面比较专业的著作,他提出的民事裁判“五步法”在法律适用方法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另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曾于2003年推出《民事办案要件指南》一书。总体而言,我国在法律适用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仍然比较少。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和实践努力尤显珍贵,对我国法律适用方法的研究和司法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对法官的审判活动提供指导,推进我国法律适用方法的研究,我们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自身司法实践经验,推出了“要件审判九步法”。

所谓“要件审判九步法”,是在要件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操作方法。要件分析方法,也叫基础规范分析方法,是指以构成诉讼基础的基础规范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并涵摄规范要件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方法。其实质也就是请求权方法,最关键的是以权利请求基础作为诉讼的出发点。“要件审判九步法” 以要件分析方法为基础,同时又发展了要件分析方法。它是以权利请求为出发点、以实体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分析为基本手段的审判方法,围绕当事人的权利请求基础,将审判活动划分为环环相扣的九个步骤,分别是:固定权利请求——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诉讼主张的检索——争点整理——要件事实证明——事实认定——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这里的“要件”,一是指“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也即法律规范的各个构成要素;二是特指“要件事实”,即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相对应的能够引发法律效果的主要事实。

“要件审判九步法”以确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为核心,从固定诉讼请求、法律关系,到寻找并确定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再固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分配证明责任,直至根据实体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逻辑分析,并最终作出裁判,审理思路完整、清晰。其特点是以请求权和抗辩权基础作为法律适用的基本出发点,以要件事实作为审判的基本元素,以简明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抽象审判思路的基本载体,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建立连接点,在纠纷事实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之间建立连接点,在法官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建立连接点。

“要件审判九步法”的九个步骤初看好像比较复杂,但只要把握其中几个关键点,运用起来就比较方便。它符合司法审判的规律和要求,对法官理清审判思路、掌握审判节奏、制作裁判文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