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填上法律出版社编辑的电子邮箱地址,把这本书的相关文件附上,点击“发送”,邮箱显示“邮件发送成功”,时间是2010年8月9日凌晨两点。至此,这本书的写作终告完成。

2001年,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盛勇强先生告诉我,他想搞一套以要件为基础的审判方法。两年以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出了《民事办案要件指南》,全面奠定了在上海法院推行要件式审判方法的基础。这个指南出台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那时,国内关于要件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几乎是空白。这套指南强化请求权基础,强调固定规范要件、固定争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作为法官,理清审判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审判公正,是最好的司法为民。所以,我一直对这个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两年前,我调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这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基层法官审判思路的一些情况。结果发现,我们在推广审判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把审判方法进一步具体化、步骤化。这让我产生了推出“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想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9年,原《人民法院报》社长杨润时先生邀请我参加了他主持的法律适用方法课题组。课题组给了我一个与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其他地方法院的法官们切磋交流想法的机会。2010年年初,在《人民法院报》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举办的法律适用方法专题研讨会上,我们重点研讨了“要件审判九步法”。没想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对这个方法都表示了非常热枕的支持。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人民法院报》刊出的“九步法”报道,在全国各地法院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法院前来交流或来信来电索取“九步法”资料。于是,我决定以这个方法为主题写一本讲义。

担任基层法院院长,行政和审判管理工作非常繁忙,我只能利用夜间的时间来写作。恰逢今年我获得了在外学习的机会,于是我又利用课余时间,紧赶慢赶,终于写完了这本讲义。

在“九步法”的探索过程中,我的同事张天轮、季立辉、张工益、金练红、王建平、王俊、刘亚玲、卫晓蓓、张枫、孙海峰、顾鸣香、章晓琴、许艳婷等同志积极支持,纷纷在自己的办案实践中尝试采用“九步法”并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为“九步法”的推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从写作意向开始,就得到了法律出版社韦钦平女士的大力支持。在出版过程中,法律出版社的实习编辑楼鹏科先生在文字和内容上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避免了不少差错。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邹碧华〖〗201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