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要件审判九步法?

(一)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概念及起源

“要件审判九步法”是以权利请求为出发点、以实体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分析为基本手段的审判方法。它围绕当事人的权利请求基础,将审判活动划分为环环相扣的九个步骤,分别是:固定权利请求——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诉讼主张的检索——争点整理——要件事实证明——事实认定——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这里的“要件”,一是指“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注15,也即法律规范的各个构成要素;二是特指“要件事实”注16,即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相对应的能够引发法律效果的主要事实。

总体而言,要件分析审判思路,就是以确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为核心,从固定诉讼请求、法律关系,到寻找并确定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再固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分配证明责任,直至根据实体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逻辑分析,并最终作出裁判的审理思路。其特点是以请求权和抗辩权基础作为法律适用的基本出发点,以要件事实作为审判的基本元素注17,以简明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抽象审判思路的基本载体,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建立连接点,在纠纷事实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之间建立连接点,在法官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建立连接点。

(二)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基本内容

要发挥审判方法的规范功能,必须使之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步骤。要件审判九步法把法官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思路分为九步:

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权利请求是当事人诉权的核心所在,也是民事审判的最原始的起点,是所有诉讼行为展开的基本依据。所以,民事诉讼的首要任务就是固定当事人的权利请求。固定权利请求包含三层含义:明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含义,弄清当事人诉讼请求中的模糊含义;剔除当事人诉讼请求中矛盾之处;促使当事人更正明显错误、荒谬或非理性的诉讼请求。

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并法律观点开示)。所谓的权利请求基础规范,是指当事人提出的权利主张所依据的法律基础。应按原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审查、确定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并在该法律关系基础上进行审理,这是确定法院审理思路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步: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在识别出原告的权利请求基础后,应当对被告的答辩进行相应的审查,识别被告是否提出抗辩及其抗辩权基础。实践中,常见的抗辩主要包括权利消灭抗辩、对方违约抗辩、同时履行抗辩、先履行抗辩等。

第四步: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找到权利请求基础规范及对立规范后,应当对基础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把所有相关法律条文中所包含的构成要件都分析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在进一步的审判中对案件事实与法律条文中的事实要件进行准确对照。

第五步:诉讼主张的检索。注18根据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对比当事人的诉讼主张是否清晰、完备,如存在相互矛盾或者不完备的情况,法院应当予以释明,要求原告补充、修正或明确。

第六步:争点整理。根据原、被告双方的诉辩主张及其请求权基础规范,归纳案件的争点。争点整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争点整理的过程就是法官引导诉讼的过程。

第七步:要件事实证明(并心证公开义务)。争点整理结束后,即以案件的事实争点为核心,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在这一阶段,法官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根据整理出的事实争点,帮助当事人理清举证、质证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分配举证责任,使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明确知晓真伪不明情形下的风险所在;在证明过程中,法官应当及时将心证结论告知当事人,以促使其围绕法官的心证结论展开诉讼行为;审查当事人是否已经用尽证明资源及证明方法,如存在明显缺陷,法官可通过指导要求其继续举证。

第八步:事实认定。当事人举证、质证完成后,应根据各方当事人所提供证据以及法庭质证过程,认定案件事实;当案件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则根据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认定相关案件事实。

第九步: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将查明的案件事实,与原被告主张所对应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逐一进行分析比对。这种分析比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法院运用逻辑分析方法,逐一将查明的事实与相对应的法律条文的各项构成要件进行归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