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智慧医疗的未来

胡延滨总结说,“目前来讲,对微信的定义是实现服务流程的创新,利用微信实现由预约、挂号、就诊、缴费、查询到患者药物配送全流程的改造。这是实现的第一步。”

而广东省中医院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升级,将更多的医疗服务流程整合到微信平台上。

第一,将微信支付覆盖到住院系统,病人可以预约床位,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完成住院期间的费用支付。

将定期体验服务加入微信平台,患者可以直接在微信平台上选择距离最近的医院去体检。

第二,挖掘更多服务入口。广州省中医院正在和微信团队探讨将二维码添加在处方上面,患者可以直接扫码完成支付,这无疑会引起体验微信平台流程的兴趣,而且更增加了便利服务的一环。

第三,打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通常情况下,病人就医之后还有很多需求,需要和医生及时沟通。医生和科室也会定期举办活动,对患者进行管理。比如,每一个科室都有病友会,会定期召集病人然后和他们进行沟通。还有一些需要复诊的病人,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管理。

这种情况非常多,但通常的沟通方式是依靠电话随访,无法时时沟通。

胡延滨想在微信上建立沟通平台,有需要的病人和医生就能够建立方便及时的沟通渠道,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医院服务。“我们特别希望病人在我们的流程里,得到他最需要的医生对他的诊疗,而且保证诊疗的质量最好,剩下的都可以交给医院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能力。”

从微信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成功应用来看,未来有很多值得想象的空间。

(1)瞄准医疗行业大数据

广东省中医院与微信的合作,更值得期待的是大数据背后带来的精细化的医疗服务。

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多年,但在病患的数据完整性和有效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患者就诊信息、患者就诊的方式和习惯、诊疗过程中与医生交流的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为医生获得更多病患医治行为数据提供了可能,比如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病人就医和疾病发生的时间周期。

“有很多病人是需要长期诊治的慢性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很短,我们需要对他们生活中的效果和身体状况进行长期和持续的观察,通过微信建立起来的连接患者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步把病患数据积累起来,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了解病人的相关情况,预测病人病情变化,督促病人及时就医。”

而有了患者医治行为的精确数据之后,那些具有更好的医疗服务能力的大医院就可以与异地、边远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连接,以指导患者就近就医,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公平。

胡延滨认为,这就是微信的价值所在:真正提升服务公众的效率和能力。

(2)超越医疗行业本身

在大城市的医院附近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很多人在医院门口被拦住问要不要住宿,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多年来一直没有减少,因为外地的病人来医院求医问诊,或是飞机或是长途火车,很多都是千里迢迢赶过来。

“整个过程有许许多多的不方便,冲着医院或者医生的名气来,在出发之前很难取得联系,但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提前预约,可先在线与专家沟通,专家得知患者的情况,给出建议。”

还有外地患者来就医的住宿和交通问题。微信开放平台总监顾海君说,“我们可以整合互联网的资源,接入周边的生活服务,比如酒店预订、交通路线等,减少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成本,还可以将药物送回家,给异地患者就医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微信整合资源的力量,对医疗机构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但是所有这些都要基于医疗的细分行业,”顾海君说,“对各种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不断地探索和资源的整合。”这是微信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