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秀政务微信案例解析
下面将分析4个优秀的政务微信的案例。
(1)微信+公安
公安政务微信在推动警民互动、提高公众生活便捷性、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公安政务微信已形成从公安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到地市级公安局、县级公安分局、基层派出所的垂直立体组织体系。囊括户籍、消防、刑事、交通、治安、边防、出入境等几乎所有警种,提供预约办事、户政办理、违章查询缴款、快速理赔、实时路况、违法举报等诸多便民服务功能。
全国已开通超过7500个公安政务微信,占比超过19%,是成熟度最高的政务微信,涌现了“武汉交警”“广州公安”“厦门交警”“平安温州”等一批高质量、活跃度高的公安政务微信公众号。
【案例:武汉交警】
2013年8月8日,“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开始正式运营,这是国内首家提供车辆违法信息移动提醒的微信公众账号。该账号提供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和快速绑定3大类服务功能。
①业务办理
业务办理模块提供电子眼罚缴、决定书缴款、车驾管业务、快速理赔、交通设施故障上报、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套牌车报案、业务进度查询、微信挪车9大实用功能,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应功能根据提示操作即可,非常方便和快捷。
②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模块提供车辆违法查询、桥隧限行查询、车辆年审查询、违法代码查询、电动车真伪查询、路况地图、交管动态、交通通告、微博动态、办事指南、收费标准、办事网店、大型活动出行指南等13大功能,路况快照和严管路段查询也在规划之中。
③快速绑定
快速绑定模块提供了快速绑定、一键上网和维权3大功能。快速绑定功能主要是绑定驾驶人的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便于管理和查询;一键上网功能是“武汉交警”为公众提供的WiFi;维权功能则为用户维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交警微信服务号关注用户数已突破60万,用户日均使用查询功能30万次,向平台发送信息共2万条;罚款功能上线4天,成交次数6621次,成交金额581500元,95%的车主为自己的爱车交罚款,已累计成交2万笔,累计为车主节省时间225887分钟,平均每人节约40分钟,节约警力300人/年。
(2)微信+医疗
微信与医疗系统相连接,可有效破解传统医疗的“难、烦、迷、疑、挤、急”六大痛点,营造良好就医体验;有助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等,缓解医疗刚需和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深层次矛盾。
公立医院是医疗微信的第一大开设主体,覆盖五成以上三级甲等医院。功能丰富多元:订阅号主要提供医院概况、科室医生、健康讲堂等信息咨询类服务;服务号则打通线下医疗服务;提供从预约挂号到在线缴费、后续问诊等服务。部分医院微信可覆盖从分诊、挂号、候诊查询、检查,到微信电子报告、缴费取药的就医全过程。累计服务300万患者,为患者节省600万小时。除了医院开设的微信公众账号,广州、南京、辽宁、南通、湖南等地的卫生局也陆续开设微信公众账号,主要功能是整合本地各医院资源,建立统一的诊疗预约平台,聚合性较强。
【案例:微信+医疗】
2014年6月30日,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正式上线,患者只需要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信息捆绑就诊卡,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候诊队列查询、检查报告查询等一系列就诊流程。
该微信平台总体规划了3大类功能:医院介绍、就医服务和我的账户。
①医院介绍
该项功能对所有医院来说必不可少,主要对医院的大致情况、科室情况以及提供的各项就诊服务进行介绍,以指导患者就医。此外,还可以提供诸如“医生介绍”等信息,以便于患者挂号时能选择合适的医生。
②就医服务
这是最关键的服务模块,主要提供了预约挂号、候诊队列查询、缴费、报告单查询等原来只能在医院的机器上或服务窗口完成的工作。医院在制定微信解决方案时,可以将更多的流程搬到微信上来。
③我的账户
这里主要管理患者的个人信息。患者首先需要绑定就诊卡,绑定以后,就诊单据、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都可以呈现在这里。除此之外,与医保相关的服务也可以集成到这里。
截止到2015年1月31日,该平台的用户量已经超过5万人,绑卡用户超过3.5万,日成交金额超过4万元,为患者节约时间超过3.5万小时。
目前微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微信本身的发展以及用户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医疗将与微信深度结合,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
(3)微信+交通
交通微信在解决路况信息不对称、便民服务、提升资源运行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交通涉及高速公路、公交、长途客运、铁路、机场、地铁等众多领域,具有需求旺盛、服务面广的特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政务微信领域之一。
目前全国已经开通超过2200个交通政务微信,占全国政务微信总量的5.4%,省市级部门是发展交通微信的中坚力量。账号开设地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和上海等,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基于微信改善交通的需求更大。交通政务微信主要提供出行、交通票务、高速公路、航运等相关的服务,如解决出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缩短购票流程/微信支付购票,以及ETC服务、路况信息查询等。这些服务已经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后续发展空间巨大。
【案例:微信+交通】
广东高速ETC服务商粤通卡于2015年7月上线了“粤通卡”公众号,实现了高速ETC空中发卡、空中充值、蓝牙圈存写卡等一系列功能,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充值流程。其中通过微信蓝牙能力实现圈存,更是国内首创,引起用户广泛关注。
(4)广州微信城市服务
目前,广州的微信用户可以在“城市服务”下得到包含医疗、交管、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33项民生公共服务。
广州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由广州市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气象局、税务等政府单位提供,通过“城市服务”将广州有价值的政务服务聚合在了一起,让网友方便快捷地享受来自于政府的高价值服务。城市服务的实质是将政府和事业单位在公众号上已经做好的功能聚合在一起,服务提供单位只需要将原本已经在公众号做好的服务,按照城市服务产品的规范进行调整升级即可上线。目前广州“城市服务”已经上线的服务包括公立医院挂号、车辆违法办理、港澳再次签注、中高考分数查询等33项高价值服务。
截至本书截稿时,微信城市服务已经上线广东、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福建、辽宁等66个城市,收录服务逾300项,覆盖人群超过1.5亿,服务市民2500万人次。互联网+签约10个省份,27个城市。
①实现“一个入口,多种服务”
“城市服务”的基础,是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在微信上提供的民生服务。“城市服务”推出后,市民通过该平台可直达政府各委办局的服务项目,实现“一个入口,多种服务”。“城市服务”将政府部门线下的、桌面端的办事流程升级到移动端,通过位置服务、预约预检、业务办理、微信支付、进度查询、评价投诉等功能,实现全流程、闭环式的移动端办事服务,使公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为公众的生活工作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
②“城市服务”入口助力智慧民生建设
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了要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
其实,微信对智慧城市的布局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出实现了微信与各行各业的连接,助推医疗、酒店、餐厅、百货、快递、票务、高校、景区等机构和行业快速实现智慧转身。如果说行业解决方案连接了市场的活力,那么微信“城市服务”入口则连接了民生服务的力量。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渗透最深。微信与全国各地的政务机关等机构合作,将过去通过公众号提供的功能集中到了“城市服务”入口中,简化操作,让更多市民便捷地享受智慧民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