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调寂寞的跑步运动与微信硬件连接之后的质变

微信是天然的社交之王,社交能力能够为硬件增值。

咕咚在2014年首次打通了朋友圈和咕咚APP之间的关联,咕咚的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管理手环数据,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还能与好友们分享运动数据,发起挑战和竞赛。关键是咕咚的运动数据可以直接接入微信运动排行榜。

咕咚CTO司建铭先生认为:“微信社交在横向扩散的影响力很大,运动排行榜能促使很多人直接被运动数据打动和吸引,这一点对我们有不小的启发。”

因为用户在使用硬件的过程中,社交元素的引入能够激起人性最原始的分享、攀比、关爱、注意等行为,继而能够使得原先单一孤立的数据,因为在社交网络的流动带来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

以微信运动的PK为例,因为引入好友运动PK的社交元素,就极大地带动了健康运动计步类硬件产品的销量和价值。

在谈到在与用户连接之后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关系链刺激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时,司建铭说:

“咕咚推出的运动圈,是具备运动社交特点的朋友圈,为咕咚用户提供在“运动圈”上晒出运动轨迹、比赛成绩和丰富多彩的运动生活照片服务。当然,社交的运营能力很重要,咕咚的经验是必须在团队上予以保障,我们有庞大的运营团队,能和用户深度互动,从线上活动的组织、招募,到线下活动的聚集,把用户对运动社交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激发用户比拼的积极性,是社交元素激活用户参与度的关键。

2015年咕咚举办了一个名为“跑马季”的活动,让全国各地的用户可以在线下马拉松比赛当天,在异地参加线上竞赛。通过发掘几千万咕咚用户中的“草根”明星,“我们会进行发掘和曝光,依靠他们的影响力,在成都、北京等七大城市发起大规模的跑步活动。”司建明认为,“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着用户的热情,他们对于运动的参与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可穿戴设备接入微信后最关键的改变是社交关系的注入融合。

传统可穿戴设备功能大都趋同且数据流向相对封闭,用户黏性较低,流失较快。接入微信运动之后,可以针对数据与消息流转创新更多增值服务与玩法,比如通过运动排行榜,持续增强用户关注度。

尤其是对单一品牌厂商的设备而言,覆盖用户群体有限,缺乏对用户关系圈的建立能力,用户活跃度较低。接入微信后,利用微信的好友关系链能力,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可在用户好友间实现共享与流通,触发互动。

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的通知触发较及时,可以与接入微信的其他智能设备根据实际场景实现设备间的联动与数据互通,比如通过手环控制空调开关。

3.电视围观新模式:弹屏、吐槽、亲情

新的看电视的场景是什么?呆坐在电视机前自己一个人哈哈大笑?还是把电视当背景音,玩着手机玩着微信?

孙丹青为我们描绘这样一个更有趣的场景:

周五晚上我在家看《我是歌手》的时候,电视机可以通过台标的识别分析出我在看湖南卫视,然后它也知道在播的是《我是歌手》。

然后,电视机可以把这个数据上报到微信,那么微信就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微信运动的微信排行榜。微信就知道我现在有二十个好友在同时看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这个时候我就可能跟我的好友们进行一些互动。

比如用户可以在节目单下互动评论留言,而这些评论还能够同步到彼此的电视屏幕上。

微信的硬件团队一直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为电视机引入真正的社交能力。而目前最新的进展是,国内电视机厂商除了海尔,其他五大品牌TCL、创维、海信、康佳、长虹都已经支持。

在微信硬件团队看来,智能家居的硬件连接场景中,智能电视的连接需求和价值要更为有价值。电视互动弹屏,好友之间可以共同欣赏一个娱乐节目,通过微信互动吐槽评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像在一起一样,这种社交能力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娱乐互动价值。

而社交关系和互动连接能力的引入,为《我是歌手》、电视剧等本身就具有高度话题性的节目创造了新的玩法——一种全新的接近现场沉浸的场景连接能力。

微信相框就是微信团队推出的一个实验性产品。

孙丹青说,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家里不会用微信的老人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到异地的子女或者孙辈的情况。

其实微信相框的原理很简单,你可以用微信向微信相框发照片。

“我今年春节送了这个相框给我的外婆,家里面成员很多,每一个人扫描微信相框工作账号以后,家庭成员就很容易互动。比如说某一个人向家庭相框发照片了,所有人都知道谁向相框发了照片,另外的家庭成员很容易产生共鸣,纷纷向相框发照片。我的外婆很开心,她会感受到除了电话以外,大家还用另外的方式关心她,关注她。”孙丹青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