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为纳税人重塑业务流程
用如此重的笔墨来讲述三个月的艰辛,是因为国税系统在走向“互联网+”的时候面临复杂的业务流程的重塑。对于政府部门来讲,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而且困难的。
微信发票兑奖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次尝试的成功,或许能加速国税系统“互联网+”的步伐。
过去,为什么老百姓感觉线下政务处理起来费时费力,体验不好?因为需要跑太多的部门,有太多的环节,各方又有各种各样的要求。项目团队的同事相当于自己替老百姓从头到尾跑了一趟又一趟,这才让西安市的消费者能够一扫码就拿到红包,一扫码就可以查出发票的真伪。
就像以前村里没有水,只好每个村民每天花半天时间去河边挑水。但是项目团队的同事用微信修了一条水渠把水引到了村口,每个人只要走到村口就打到了水。
一百天的技术改造,让千百万的西安市民日后都不必花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到税务大厅去排队办事。这就是微信、“互联网+”创造的社会效益。
6.“红包兑奖”的心得与展望
“互联网+政务”应该注意什么?
“微信红包式有奖网络发票”项目可谓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项目团队分享了几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互联网+政务”本身涉及的方面多,对风险的承受力低,因此一定要选择功能齐全、群众基础好的平台来做,比如微信。假如项目是在一个独立的APP上,那么前文已经提到的那些麻烦,还要再加上APP的制作、推广、维护、支付接入等,那估计这个功能不可能这么快与市民见面。
第二,开发产品时,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功能上的高大全。这样很可能就导致工期、经费的失控,对于与政务沾边的产品来说,绝对是大忌。而且,只有产品上线了,才能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迭代,比产品经理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要靠谱得多。
第三,对于红包、支付这类功能,一定要筹划好,怎样与公司、银行和其他部门的财务体系相兼容。政府部门、上市公司、银行等在这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开始如果没有设计好,出现了这方面的缺陷,有可能直接导致整个产品的夭折。
那么,国税局红包的下一步是什么?
在“红包兑奖”功能上线之前,西安市国税局的服务号只有几百个粉丝。在“红包兑奖”上线之后一个月,粉丝量突破5000,增长了十几倍,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西安市国税局副局长袁小平乐观地估计,随着未来微信上功能的不断丰富,覆盖的人群会更多,甚至不局限于本市的纳税人,将来吸引几十万粉丝不是问题。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真的沉淀了几十万粉丝之后,就有更多的价值可以进一步挖掘。
西安市国税局刘明权局长指出:“平台搭建好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微信应用在纳税服务、税收宣传、业务咨询等方面的潜力,陆续开通微信支付缴税、微信电子发票、微信发票代开、微信在线办税、微信税收政策宣传、微信业务咨询以及贯通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微信社区,利用微信这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工具打造我们西安国税的‘微门户’,最大限度地服务纳税人与消费者。”
看得好,不如分享得好,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