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电视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电视

    所有行业都应该很清楚,完全可以把互联网+这个新的行业融入到自己的行业当中。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在你所处的产业和行业就会落伍和被淘汰。

    ——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电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从摇电视开始。

    你的观众是谁?

    他喜欢什么?

    如何与他有效互动?

    传统电视媒体困扰于收视率,也就是困扰于无法为观众画像。

    想想之前那些“蹩脚”的双屏互动吧,发短信到XXX,或者拨打屏幕下面的800电话,再或者发微博加#参与互动等,做了无数努力,但效果有限,总之一句话:没有参与感!

    2015年春晚,摇一摇这个神秘入口让用户摇出了惊喜,随着一声声“来福枪上膛的咔嚓声”,那些与春晚环节设计紧密相关的节目单、全家福、男神女神的祝福,甚至是红包统统都被摇了出来。

    中国的电视观众第一次发现,电视不仅仅是看的,也可以用来玩的。微信摇一摇,观众、电视节目、电视台和广告商进行了狂欢式的互动,移动社交和精准营销完美结合在一起。

    春晚摇一摇一小步,电视媒体一大步。

    第21章 电视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电视 - 图1

    第一节 史上最好玩春晚如何诞生

    摇一摇电视的故事,还得从央视春晚说起。

    2015年2月18日除夕,春晚如约“开席”。

    暖场歌舞结束,主持人隆重介绍名叫阳阳的卡通吉祥物——这位春晚33年来首度启用的虚拟主持人,他登台之后第一个任务便是介绍春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互动方式——摇电视。

    根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除夕当晚,从20:00到初一0:48,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其中参与微信现金红包5亿元人民币,摇动高峰值发生在当晚22:34,那一刻共发生8.1亿次摇动。

    除了摇红包,一个小时内用户大概上传4000万全家福照片,节目单被摇走6亿多。明星拜年的页面曝光度也超出了想象,曝光最少的明星也有3000万次,最多的接近3亿次。

    此外还有明星拜年、好友红包拜年、好友贺卡拜年、小视频、彩蛋红包、彩蛋页面等9个互动方式。这些彻底改变了观众对春晚的印象,作为网友的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2015年春晚“开心快乐”“现金、真金、白银”“实在、真实”“给力、大方、分量重”。

    第21章 电视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电视 - 图2

    微信开放平台业务部副总经理胡仁杰说:

    摇电视是基于家庭、客厅、电视场景的最高效连接方式。摇一摇,是很自然的带有时间轴和隔空取物体验的动作,对提升收视率、沉淀用户、内容分享起到推动作用,让电视台进入互联网+时代。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全民摇电视大狂欢开始前一分钟,微信摇电视的技术开发者才敲下“确定”的回车键。

    2014年11月10日,摇电视团队面临很纠结的选择:要不要去春晚投标?团队才成立几个月,但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用户玩“摇电视”时觉得爽、有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对摇电视玩法形成更好的习惯。

    团队有人提议:找最牛的节目合作。那就是央视春晚了。

    以上是微信团队希望联手春晚合作的最原始的想法。

    当张小龙知道了摇电视团队的想法后表示支持,并且对团队提出了要求:要给观众和用户一个好玩、有趣的春晚。

    按照设想,摇电视团队开始设计产品时几乎都是从好玩、有趣为出发点,全家福、节目单、明星拜年等点子相继被激发出来。

    随后,摇电视高级产品经理孙博和同事找到了2015年春晚导演哈文。

    此时,央视也在寻找新型的互动模式。

    早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专门组建了新媒体营销团队,专职多屏互动营销方案的策划执行。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市场部副主任佘贤君说:联动营销概念产生很久了,但没有公众注意到,企业也不太相信效果,所以央视也非常需要有案例告诉企业,这个模式是走得通的。

    但是,胡仁杰又开始为难:去春晚投标,没有额外的预算。

    微信的传统惯例是:不做“为砸钱而砸钱”的事情。

    这离春晚招标大会也仅剩下一周的时间。

    于是,胡仁杰请示了张小龙和腾讯总办的老板们,很快腾讯总办的老板们批准了这笔预算,而微信摇电视团队也以5000多万的价格拿下了春晚。

    最终摇电视方案打动了哈文。哈文认为,摇这个动作能够跟春晚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哈文还给微信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微信摇出来的,能不能多一些关怀家庭的页面,“放下手机陪陪家人”便是哈文提出来的。

    再后来,摇电视团队又想到,摇红包是很好的场景,于是找来了14家企业主来发红包,没有选择卡券主要是不希望改变团队的初衷:要一个好玩的春晚,而不是一个很商业的春晚!

    第二节 摇电视如何玩

    2014年4月,微信在研究摇电视时,内部曾冒出一个想法:做一个客户端的功能,有点类似于微博,微信做一个原生页面,让电视台在里面填文字链接。

    但团队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功能仅限于此的话,整个摇电视的平台广度就变小了。于是内部谈论后就做出了决定:把摇电视变成一个全开放的东西。

    我们和电视台谈这个原生模式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很好,但是模板并不能适于绝大多数节目。原生页面能做的互动功能,无非是把截图拿过来,然后加一些有关评论,但不是每一个节目都适合这种玩法。比如像购物节目就应该摇出来,就应该是所见即所得。当时觉得这一个模板不能适应所有场景,要让每一个场景都做好,就放手让电视台去做,因为他们才是懂内容的。

    全开放,就是出来的第一个页面都不是微信做的,完全是电视台做的,微信只是提供连接能力。

    摇的本身就是一个入口,“摇一摇”在微信内部被普遍认为是移动互联网行为符号,从摇人、摇音乐、摇红包、摇电视再到后来的摇周边,连接一切的微信,也在极大地丰富着摇的内容。孙博说,从摇音乐到摇场景,都是基于声音的延伸,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场景:

    当时我们有了摇歌曲这个场景,就觉得跟声音有关的另外一个平台就是电视。在电视前面的人群还是很大的,占整个中国人口很大的比例。

    它又是一个集中爆发的传播口,所以当时想把这个场景联系起来。微信不是能连接一切吗?这个场景自然也要连接起来,为什么要连接它呢?因为它之前从来没有好好连接过,观众一直在被动接受信息,从来没有连接上过,没有一个很好的“我跟电视台”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