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额外的流量平台

广告主单向传播的问题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带来购买交易的转化。观众观看广告不再是枯燥和厌烦的,通过“摇一摇”互动,可以获得奖品,也可以直接购买。

单向输出的传统电视节目与时下最火爆的微信摇一摇电视的结合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一个“摇”的动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仅解决了传统电视台互动时效性和参与广度的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意外地让电视台注入了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元素可以与电视串联起来,就算遇到刻板无趣的电视节目,也有可能瞬间变得活泼起来。

从除夕夜央视春晚的摇一摇,到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摇电视”与央视新闻互动,“摇电视”的示范效应也在逐步展开,尽管它才刚刚对外开放4个多月。

2015年3月31日,微信团队正式宣布,“摇电视”的常规功能对外开放。微信“摇电视”不断刷新着用户对于新入口的想象。

伴随着移动化大趋势,无论是电视还是广告,都可以借助微信在移动领域的核心产品和工具的地位,进行新的延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价值。

摇电视高级行业运营经理苏畅举了一个例子:

通过摇电视的实时连接,可以赋予原本屏幕上干巴巴的口播和贴屏一个新的互动和转化能力。这部分流量和商业价值,对于电视台及其广告主来说都是新增的。

通过摇电视,电视台增加了一个额外流量入口。电视台的广告时段是有限的,但是,通过“摇一摇电视”,将有限的电视节目拓展到了无限的互联网资源中。

“摇电视把互动打开,就有更深的延展。”站在电视台的角度谈论微信对传统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电视商业模式的影响,汤集安如是说。但是电视的核心影响力,“肯定毫无疑问,是电视节目本身的影响力在起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摇电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屏互动,把电视、手机和用户连接在一起,也让用户体验更社交化,商业营销更场景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成为碎片化的流量,而任何商业机构在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时必须要思考的几个问题是:

·产品即场景;

·用户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所见即可买;

·追求价值敏感度而非价格敏感度。

在摇电视中,任何节目内容都可以看作是产品,摇一摇则可以实现互动连接,红包是催化剂。

摇电视让我们想到了将来电视购物的新玩法。过去,电视购物程序是看电视,拨打400电话下单。这种购物流程长而且体验感不好,售后、维权、服务都不行。而基于摇电视的场景下,未来的电视购物可以变成这样:电视播放购物产品,观众通过节目实时进程摇一摇,摇出现金或折扣券红包,点击红包直接进入购买页面,下单并使用红包金额。

甚至在电商化的前景上,可以再次延伸:未来任何热播剧、电视剧都可以植入电商的内容。流畅的购物流程展现在眼前:对着电视中播出的节目摇一摇,即可以摇出所播电视的同款页面,直接点击下单购买,通过微信支付完成购物的闭环。

电视台和微信都迎来巨大的商机,微信也通过摇电视实现了增强互动——丰富场景——在线支付的闭环。微信摇一摇高级行业运营经理冯岳表示:

唯品会的卡券在《我是歌手》摇的效果很好,比正常网上领唯品会的卡券要高好几倍,因为电视台的品牌放在那里,领到的卡券也很快用光。

《我是歌手》决赛那一场人数也非常多,发卡券的效果也比较好。旅游卫视包装的旅游线路,跟电视机前的观众讲旅游线路是什么样的,然后只要一摇就可以买,买的时候还有折扣,销量也是很不错的。

湖南卫视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汤集安举例说,基于内容的植入、线下产业链整合非常重要,比如湖南卫视做《花儿与少年》,然后快乐购可能卖旅游产品。

《爸爸去哪儿》是另一个成功的典范,围绕《爸爸去哪儿》的线下周边产品已经形成成熟的链条,统计数据表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时候,其拉动的产业规模已经在100~200亿元之间。生态中产品创新是成功的关键,比如舞台剧、手游以及旅游相关产业。

对这些新的内容互动广告比较感兴趣的是日常消费品的厂商,主要来自两类:一是电商,二是日化品。

基于视频内容互动的电商,“我觉得是大势所趋。”汤集安说。湖南卫视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爸爸去哪儿》中有个恐龙蛋,在当天节目播出后,两分钟内网络上就成了热卖品,很快就卖断货。

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效果?在汤集安看来,主要是能够给观众带来感情的交流,尤其是可以承载“观众或者是用户对演员喜爱的感情的延伸和转移,比如说他喜欢用什么东西,喜欢吃什么东西,可能瞬间形成一个热点”。

快乐购在这方面多有尝试。比如当《爸爸去哪儿》去新西兰拍摄的时候,快乐购就销售新西兰的旅游产品;《花儿与少年》把英国的热门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汤集安分析道,电视视频电商与微信摇一摇打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