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万物皆入口
第17章 微信卡包口袋革命
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生物能够在里面自由生长,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建造出来。
——张小龙,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
谁领了卡券?
谁用了卡券?
哪些卡券备受欢迎?
卡券是传统商家最经常使用的促销手段,但卡券又经常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上述三个问题无法回答。这也是所有传统公司转型中遇到的通病,无法掌握准确的用户行为数据。如何判断进入商店的用户是来购物的还是路过,看他的点评、贴图都不够准确,最准的是他看了哪些优惠券,领了哪些优惠券,最终又使用了哪些优惠券。
消费行为数据过往是很难数字化的。卡券需要通过经销商、门店、促销员间接给到消费者,路径长,品牌商没办法知道和控制,因为纸质优惠券是无法跟踪的,商户无法确切知道到底谁拿优惠券来消费了。
这些问题因为微信卡包的到来而得到完美解决。
2014年9月30日,微信6.0版本开放了全新功能实现优惠券的发放和使用,不仅用户购物体验获得提升,而且商户可以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建立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关系,使线上线下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第一节 和纸质票券说再见
你是否有类似的烦恼:在格瓦拉上买了电影优惠券,在糯米团了足浴券,在聚划算上买了一箱星巴克咖啡,但是你烦恼的是这些优惠券不是纸质的,无法集中存放,或者它们安静地躺在某个角落,你往往记不起曾经购买了什么?
即将到期的票券,如果有人提醒,还可以随时查看适用门店,考虑是否使用。
又或者是,拥有数张某品牌的打折券,不需要时,就赠送给好友或者转让给其他需要的人,是否觉得很赞?
卡包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微信二级入口的卡包,它的诞生将原来存在于商户公众号里的优惠券、打折券等信息,从更加底层的公众号菜单中提取出来,集中在卡包入口里显示,那些以前混迹在用户短信里的优惠券焕发新生,变成随时随身的优惠信息。
传统代金券、折扣券、团购券、礼品券、优惠券、机票、电影票、门票、会员卡和红包……可以统统收入微信,统一管理。
用户不用再担心卡太多、太乱、太杂、不方便管理,以致过期了都还没用;商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卡券管理后台,进行投放、管理、运营和分析,也不用担心给用户派发完优惠券,就与用户失去联系,这样大大提高了卡券使用率。
微信应用产品中心总监叶娃描述了卡包的逻辑,需要卡包的商户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民生相关。比如车票、电影票、门票、机票等基础性的票务种类,不好携带、不环保,用户购买之后直接收纳到卡包,卡包提供的容器有能力把它电子化,而且在微信上还可以展示更多的信息,如过期提醒,这是基础票券类的一个变革。
第二类:优惠券。比如线下高频型,诸如餐饮、便利店、连锁店的传统代金券、折扣券、团购券、礼品券、优惠券等。优惠券成为最直接拉动消费转化的利器,用户可通过微信领取优惠券存入卡包,实现更快捷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