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餐厅也变成场景混搭平台

不仅是家乐福,未来那些活跃在线下的商户都可以通过iBeacon摇出自己的想象空间。

2015年7月,大鸭梨接入“摇一摇周边”,一举摘掉了老餐饮陈旧的帽子。仅靠活动期间上线促销手段就能火爆,效果最大化是如何做到的?

7月6日,大鸭梨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旗下60多家门店共同参与大鸭梨双吃节,顾客到店可以通过微信摇一摇,参与到双吃节中来。发布当天该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10000+。

根据官方数据:当天48家通过审核店面,摇一摇总人数为6000+,摇一摇次数达到22804次,现场摇到卡券数量为13643张,通过朋友圈分享出去的卡券数量为8309张。

那些安装在线下门店的iBeacon,正在重新定义餐厅和消费者的关系:

·顾客进入门店后通过摇一摇创造一种新体验。

·到店顾客通过微信社交功能,比如朋友圈分享店面的卡券,把店外的客人带动起来。

·摇一摇的用户数据可以沉淀下来,进行二次开采。

·餐厅成为流量中心,可以自由经营整合自己的客流。

“未来餐饮行业售卖的不是菜品,而是时间和空间。”大鸭梨技术服务商鲜老虎联合创始人杨成伟举例说,用微信“摇一摇周边”和朋友圈的方式吸引更多顾客到店,在互联网世界里,这些线下的用户就是流量,门前的售卖点就可以做成餐厅的线下电商平台。

“比如菜品减半(甚至免费),免费效应可以把顾客吸引到餐厅空间中,餐厅收取其他周边产品的广告费或者提成。”杨成伟表示,那些餐厅周边的电影院、百货公司的产品都会通过iBeacon摇一摇的方式被用户获得,这种变化让餐厅可以销售广告、周边商户的产品、优惠券等。

顾客直接通过微信下单,可以选择用餐结束自提产品,也可以选择由餐厅进行快递。

在杨成伟看来,餐厅是线下流量的第一入口。首先餐厅是个高频场所,其次餐饮是不会被互联网搞死的行业。餐饮行业比较破碎,整合方面有很大空间。

当可以通过渠道盈利的时候,餐点就会变成免费的。这个逻辑和滴滴在做的“吃货专车”很类似。

据杨成伟透露,《栀子花开》热映的时候,其宣传组找到鲜老虎,希望可以借助鲜老虎在线下的门店,以微信作为渠道发放电影优惠券。

这便是杨成伟口中的场景混搭营销。通常情况下,餐厅与电影院可能会在同一幢楼中,用过餐的用户也存在去看电影的可能性,如果用户在用餐过程中,摇餐厅优惠券的同时,还能摇到附近电影院优惠券,用户基于上述场景营销下的转化率会比平时高很多。这就是iBeacon近场服务的价值。

除了优惠券外,杨成伟认为,打车券、按摩券等都非常适应于餐厅用户等位或者消费的场景。鲜老虎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商户提供场景混搭的平台,让商户之间发生连接,产生新的商业价值。

第三节 如何将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流量

购物中心的痛点是什么?

客流来了,但没有转化……

如何延长消费者逗留时间?

如何提升进店率?

如何促进消费转化?

如何平衡冷区、热区,提升坪效?

以上几乎是所有线下购物中心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北京人流最为集中的商场之一,西单大悦城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早在苹果发布iBeacon技术时,张灿就萌生一个想法:应该接触此技术应用并找到相关的设备商。

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微信也没用基于此技术推出“摇一摇周边”的产品解决方案。2014年3月,张灿找到了一家公司,一起合作了dropbeacon项目——一款结合iBeacon技术推送信息的APP。大悦城在同年3月8日和5月1日成功地推送了十几万次促销信息。

张灿最初的想法是结合iBeacon技术,给顾客新鲜的体验,西单大悦城首次“尝鲜”也可以在行业里有示范作用。

活动的效果大大超出了张灿的预期。“五一”三天假日,西单大悦城内300个水滴蓝牙基站共发送了近4万次信息,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品牌店铺,其次则是大堂、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虽然大悦城的这个合作项目因合作方的原因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张灿依然看好iBeacon。2015年春晚,摇一摇红包引发了全民大狂欢,敏感的张灿也隐约意识到:“摇一摇”可能会成为2015年互动营销的一个主流。

张灿把想法告诉大悦城第三方服务开发商智慧图CTO徐连明,“先是和智慧图利用iBeacon做了一档LBS的情人节专场,用户摇了之后,拿到的是玫瑰花、巧克力等浪漫的礼物。因为活动应景,消费者的热情非常高。算是测试吧,看看大家的反馈,看看效果。”

1.如何利用“摇一摇”触达用户

与所有商场一样,西单大悦城的痛点在于:顾客不了解商场是否有活动折扣,不知在哪领折扣。明明商场里有打折显示牌子,可是用户就是找不到。

在张灿看来,iBeacon现阶段能给解决的问题就两点:导流,引流。先是得到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到目的地。张灿认为:

让顾客第一时间知晓商场内的活动,通过LBS的信息推送,大大加强了顾客的黏度,直接表现就是购物时间和消费额的增加,iBeacon是场内线下近场营销,微信公众号是线上营销,织成了线上线下的互动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iBeacon所架起的可以无限发挥的桥梁,在真实的场景中应该如何触达线下用户呢?

“那就摇起来,玩起来!”张灿虽然没有非常成熟的想法,但他还是觉得应该多试一试各种创新的玩法。

2015年4月,一场摇一摇的测试在西单大悦城里展开。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虽说不是吉庆的节日,但消费者有假期,也自然有消费的时间和冲动。

“商场里的促销活动遇上清明节很是尴尬,不能用太多庆祝的方式来拉动消费。”于是,张灿就觉得还不如利用此档期,再次试一下“摇一摇”。

“我们真的不知道消费者会不会接受,回券率会怎么样。平台搭建完成时间不长,不太成熟,发券就小批量发了一些,专铺专用。同时并没有设置整点摇或者区域摇,没有很多细化的限制。”张灿说。

意外的是新尝试再次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响应,张灿用“现场非常火爆”来形容。当时有些顾客的手机不支持,有的顾客不会玩,有的是微信版本比较低,因为各种情况不能参与“摇一摇”的顾客都围在服务台,好不热闹。发放的卡券居然很快就被领完了,一张都没剩。

更为意外的是,回券率居然高达到60%,远远超出了预期。以前商场发纸质促销券,回券率20%就算比较高了。

这一次让张灿有了信心,他决定在5月份要再测试一次,并针对活动的细节进行了更有效的调整。

我们在整个商场内设置,不同的区域可以摇出不同的券,一般是专属券。在商场和大堂能够摇出所有的券,也有很多通用券。

我们觉得通过发券能够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

活动结束之后,张灿发现,由于增加了通用券,西单大悦城的回券率达到了80%,说明消费者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并且认为真的对自己有价值。

2015年6月之后,“摇一摇”在西单大悦城成为常态,“我们天天在推,不过一定要线上线下配合,商场会结合活动来策划摇一摇的细节。”张灿举了个例子,2015年6~8月,西单大悦城有一个“多啦A梦展”,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需要一些工具辅助保持持续的热度。张灿想到了“摇一摇”,不仅可以摇出活动的信息,还可以摇出一些道具、优惠券,把整个活动炒热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优惠。

连续几个月的摇一摇活动做下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似乎都已经爱上了这种形式。在西单大悦场,摇一摇已经成为一景,老顾客很熟练地摇着,新顾客好奇地摇着。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找到张灿,要求把优惠券放到里面去,利用平台帮他们推广。

张灿做了一系列的摇一摇活动策划之后,有几个体会:

第一,每一次摇一摇,都有一个主要活动的分享,它必须配合线下的活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平时就摇一个普通的券,展示一下产品,没有什么太大的拉动活动,主要是要结合商家的活动,才能激发消费者的热情。

第二,电子券限制越少越好,不必非得够多少减多少,或者买什么才能用。限制少的话,哪怕只是几块钱的优惠,回券率也很高。但如果限制太多,就会影响回券率。

第三,我们为什么不停地利用平台做活动呢?要培养消费者的习惯,来到西单大悦城,只要摇一摇,就能拿到优惠,拿到减免。如果只是偶尔做一做活动,习惯很难培养出来。

西单大悦城用8个月时间聚拢了25万粉丝。张灿自认为粉丝质量很高,他强调,西单大悦城策划的所有活动,从来没有为拉粉丝而拉粉丝,全部都是通过满足强需求而聚拢粉丝。

优惠券多了,“黄牛”就来了。这是每个商场都头痛的事,西单大悦城尤其不堪其扰。

为了规避黄牛的风险,张灿搞出“动态二维码”,优惠券是一个二维码,但每半分钟就会刷新一次。这样,黄牛就不能通过截屏或是照相的方式转让优惠券了。

商场里每一台收银机都与优惠券的后台系统连接,一扫就可以识别动态二维码,不需要再抄优惠券的号,或是单独登录一个页面去核销,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便捷。

2.精准定位让你“逛”得很高兴

购物中心一系列的基础服务旨在吸引客流,没有客流量,购物中心就什么也谈不上。

很多大型商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商场本身有很多层,但是顾客往往就集中在一开始的几层,最高的几层和地下的几层之间人流量差别很大。这对于商场来说是很大的痛点。大多数商场都是租赁式经营的,如果只有下面几层人多,上面几层没人,慢慢地上面的商铺就会非常不满意。

传统的营销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刚走进商场就被塞了一张优惠券,一般都是顶层的商铺或者餐饮派人来发的。有时候这对顾客是一种打扰,顾客把优惠券随手就扔了;也有的时候,等顾客逛到了顶层又忘了把优惠券扔到哪去了。到头来,顶层和底层之间还是有不小的人流量差距。传统做法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并且以牺牲消费者的体验为代价。

宜家在店面的布置上很有创新。消费者走进宜家之后,只能沿着它设计好的路线一直前行,几乎无法走回头路。有的消费者可能只想买沙发,有的可能只想买镜子,但无论需求是什么,都要走完整个商场。在逛的过程中,无意中就会发现很多新奇的好东西,顺手买了下来。宜家这种做法,保证整个商场无死角,进而增加了商场的关联销售。

但宜家的做法,并不是消费者“心甘情愿”逛完整个商场,甚至有的消费者会抱怨宜家的布置“太不人性”。有没有可能利用新的技术和应用,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把整个商场都逛了,并且“逛”得很高兴?

针对这些问题,智慧图推出了一款“吃豆子”的飞游戏:

在游戏中,用户的实时位置通过iBeacon精准定位,这与手机屏幕上的商场地图是同步的。在商场地图上,沿既定的路线分布走,可以获取“豆子”积分,在终点,还会有“大豆子”。只要顾客按照游戏的提示,完成了吃豆的任务,就可以获得优惠券奖励。

商场会把路线的终点设计在需要导入人流的地方,最后再给顾客一个终点附近商铺的优惠券,就完成了一次双赢的营销活动:顾客获得参与感和优惠券,商场成功优化了人流走向。

游戏在顾客、商场两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有一些顾客甚至乐此不疲,一遍一遍地玩,直到吃光了一家商场十层楼所有的豆豆,拿到了每一张优惠券。从商场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活动之后比活动之前愿意多逛三到四层商场的顾客,增长了87%。飞游戏“吃豆子”,成功地帮助商场解决了“冷区”人流导入的问题。

上述做法更大的突破性意义在于,让线下百货做到了线上电商们做不到的事情:宽敞的线下活动空间+iBeacon等互动技术=参与感、娱乐性的大幅提升。

3.飞支付与互联网+商场:比扫二维码更方便

作为西单大悦城的技术提供方,智慧图将iBeacon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商业价值。事实上,iBeacon还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智慧图所推出的飞支付是其中的一种延伸,让刚刚普及不久的扫码支付过时了。

在飞支付的应用场景中,只要用户走到收银台,或者其他预定的支付感应区,用微信“摇一摇”,就可以进入支付页面了。

徐连明说,飞支付模式也是针对消费者在商场里常见的一个痛点开发的。这个功能的开发实际上源于一次教训后的总结。当时,智慧图和微信合作,在一家机场开展了一次“满200返50”的活动。活动很快吸引了大量的旅客来参与,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在排队等待中,很多人就失去了耐心,因为还要忙着赶飞机,很多人最后只好放弃交费。

活动结束之后,徐连明就开始思考:

扫码支付已经比现金支付简便很多了,但能不能再简化一些,让消费者不要去收银台付费?

电子商务平台的支付都成为习惯,消费者点两下或是输个密码就完成支付了。我们的做法是把后台系统打通,消费者在柜台买东西的时候,只需要一摇,马上出现支付页面,然后将商品的金额输入,轻轻点两下就可以完成支付过程,不需要让导购开票,再拿着小票去找收银台、排队、掏钱包、找卡、签字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于是,“飞支付”就这样诞生了:用户只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摇一摇”,飞支付就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来判断,是不是在支付感应区内,如果是,就会弹出支付窗口。iBeacon有足够高的定位精度,可以保障用户是把钱支付给了自己所在的商铺,而且还会有确认环节,以保证付款的准确性。

2.餐厅也变成场景混搭平台 - 图1

未来互联网+商场的模式应该是基于地理位置、场景化、去中心化和千人千面的。

基于地理位置是商场数据化营销/精细化运营的必要信息入口。基于iBeacon和WiFi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室内位置服务,可以感知顾客在商场内的走动轨迹、停留时间等用户逛街偏好。在微信生态下,通过一个H5页面的链接就可以集成室内地图和定位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室内位置服务的使用门槛。目前在西单大悦城、首都机场等场所,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和微信摇周边功能,很方便地查找周边的品牌店铺、洗手间、吸烟室、母婴室等信息,并可以导航过去。

iBeacon是去中心化的最好的触点。每个iBeacon都是一个营销中心,每个iBeacon都可以对应多个营销信息和服务信息。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这些营销信息和服务信息。

在徐连明的设想中,未来这个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微信在未来的新版本中,可能让“摇一摇”上面也有一个和朋友圈一样的提示小红点,提示有新的营销信息或服务信息。消费者只需要点开红点,就可以享受购物中心提供的折扣和服务了。

场景化的服务是购物中心引流的关键要素。购物中心对顾客的吸引,并非仅通过优惠和折扣,更重要的是服务和体验,这对于中高端购物中心更为重要。通过室内定位可以很容易判断用户的场景信息,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例如在西单大悦城的停车场,用户通过微信摇一摇,就可以记录停车位置,之后可以反向寻车。在停车场出口,通过微信服务号就可以实现积分缴纳停车费。在逛商场的时候,可以在微信服务号里提供一键WiFi功能,用户通过一摇,就可以拿到折扣和代金券,甚至摇出支付页面,或在就餐时刻摇出餐饮的排队取号订餐服务等。

这就是千人千面,精准化营销的核心内容。利用iBeacon技术将线下的顾客导入到线上,也让每个商场、商户与自己的消费者发生了“连接”,有连接就有了大数据!假如这些数据可以打通、匹配,大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比如,智慧图就在策划,将商场内不同位置“摇一摇”摇出的内容,进行商业化运作。当优惠劵或者广告实现导流之后,再与商家分成。

当然,微信基于iBeacon技术的产品开发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比如室内导航、防丢器以及地图寻宝等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当中。

第四节 一个呼之欲出的iBeacon应用商店

仔细想来,几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现iBeacon设备的影子。

商家总会认为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开发的难度如同一座高山。

需要找一个微信第三方开发机构来开发。

但是,可能有了Hi iBeacon就不再需要开发。一个iBeacon应用商店就这样呼之欲出了。

2.餐厅也变成场景混搭平台 - 图2

2015年8月20日,一款名为Hi iBeacon应用中心的产品低调上线了,号称要做iBeacon领域的APP Store,希望能完成一切卡券和红包等中转页面的制作与设计。客户成为iBeacon应用中心会员之后,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

开发这款产品的公司来自深圳一家第三方公司,名为深圳新微讯科技公司。创始人赵阳萌生开发iBeacon应用中心也是偶然。

2014年温州网络旅游节上,来自浙江的偶途欧科技公司的周易向小伙伴们介绍微信“摇一摇周边”应用于景区的功能,深圳新微讯科技创始人赵阳当时眼前一亮,认为这样的连接方式确实很酷,但是经过线下的了解发现,要开发这样的场景应用,是需要不菲的开发费用的,而且还要到指定的iBeacon设备处购买设备,仔细比较下来发现,其实都是较为雷同的应用功能及界面。

2015年4月在微信深圳公开课上,摇周边功能正式推出,但是所给出的应用遐想少之又少。

如何让摇周边的应用功能丰富起来,并且开发费用低廉,有多样化的用户界面?苹果有苹果应用商店,安卓有安卓应用商店,这些商店里的应用应有尽有,而且大部分都是免费下载,只有少数应用收费。用户只要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各种功能,或者上传各种应用,那么iBeacon也需要自己的商店,这就是iBeacon应用商店的由来。赵阳表示:

用户只要通过一个账户,就可以添加各类应用功能到指定的iBeacon上,同时配置设备与应用选择一站化,让用户不用到处折腾,就可以轻松管理所有的iBeacon设备。

iBeacon应用中心是基于微信“摇一摇周边”的一个APP Store,更为通俗地讲,任何一个商户都可以通过接入iBeacon应用中心调用功能来配置和下载所需要的模块,比如红包、卡券等,而作为平台,iBeacon应用中心也将对开发者开放,任何基于iBeacon领域的应用开发都可以上传到应用中心,以供商户(用户)下载使用,平台和开发者按一定比例分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iBeacon应用层面的模块化、降低开发成本、更加高效和有效地应用功能将会成为一大趋势。这或许可以极大推进“微信摇一摇”在商户中的普及,商户只要通过配置或者下载就可以完成使用,快速、简单、成本低。

2.餐厅也变成场景混搭平台 - 图3

赵阳最初的iBeacon应用商店解决方案是:与大商场合作,先定制他们的功能,然后在不断的迭代中出现相似需求,最终实现平台化。

但想法很快被推翻,因为商场里各商家想要的需求都不同,这其实跟现在国内大多数基于iBeacon应用开发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没有什么区别。

启发赵阳放弃上述念头的是来自于大疆创新的朋友。有一次,赵阳与其聊天发现:大疆创新之所以可以将无人机做得这么好,是因为模块化和标准化做得好。

很快赵阳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首先就是放弃iBeacon设备,无论哪一家卖的设备,都可以接入自己的平台;其次就是让应用功能进行开发者化,让更多的开发者可以将自己做的应用功能接入到平台中来,通过商店的推广,让商户使用;最后则是免除开发,让小白用户在毫无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可以5分钟配置一个场景及一批设备。

iBeacon应用商店的产品经理王亚辉则认为,除了功能要模块化,iBeacon应用中心还需要为商户提供够酷的玩法,因此整体场景的切入变得十分重要。

因为商户不一定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需要什么样的功能,那么对于场景的解释一定要做成动画,能让用户去联想,同时场景的开发者就应运而生了。

王亚辉希望,以后用户再去商场,从进门开始就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物品及店铺,到买单等待可以游戏获取积分,到最终的买单抽免单机会,统统都可以用iBeacon来解决。

在一个标准化的Web APP框架中进行各个模块的设定后,再接入微信摇周边就可以使用,同时iBeacon应用商店也应该对微信当中的王牌功能进行新玩法和新场景的开发,通过卡券和红包两个王牌功能开创出新的应用场景。所以需要大量的场景开发者用自己的想法帮助iBeacon应用商店的用户找到需求,小到一家兰州拉面馆,大到一个大型购物商城,都可以找到想要的场景模板进行使用。

不过赵阳认为,如果仅仅只有卡券、红包、抽奖等比较一般的应用体验,多少会感觉有点鸡肋,而iBeacon的最佳优势功能是定位和判断位置距离,那么基于iBeacon的定位则可以引申出室内定位、停车寻车,距离判断则引申出签到、点餐、排队等应用,抱着开放的心态进行开发者接入,从而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的设计及开发。

对于开发者的接入有两点想象空间:首先是有写代码能力的开发者提供全套的SDK或者JSSDK,其次对于没有代码能力的开发者,允许仅提供想法和逻辑,由应用商店的开发团队进行开发,与开发者一起打造多元化商店产品。

在赵阳看来,iBeacon的应用也算是接口领域的一次挑战,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很多解决方案都无法做出真正的解决,甚至都停留在想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想象力的不健全,加上还没有人做出真正的成功案例。

在iBeacon的应用层面上,由于没有优秀的案例做推动,做出来的Web APP都还是整体化、非标准化,造成了在iBeacon的开发道路上成本太高,小的商家伤不起,大的商家觉得是鸡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