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权力私有——沟通结构不容沟通
沟通结构本是为社会而生。社会沟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应是民众对沟通结构的沟通。那种沟通包括了解沟通结构的运行,熟悉沟通枢纽即当权者的人格与能力,洞察其实施权力的意图;同时能对当权者进行监督,提出要求,并能串联其他社会成员对当权者表达反对乃至进行罢免。
早期氏族成员有沟通首领的能力。当社会规模扩大,出现间接沟通的层次,首领便有了利用层次切断民众对权力沟通的可能。“沟通枢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性自私的主要体现是私人占有。迄今地球上一切可分割的都被据为私有。既然离开沟通社会便不能运转,如同离开石油汽车无法开动一样,为石油不惜发动战争的人怎会不把驱动社会之车的“石油”攫为私有呢?
当权者利用间接沟通的分层作掩护的谋私还不属于权力私有,如同有人乘月黑风高到公有土地偷了玉米,土地公有并未变。使权力真正成为私有的是权与民分离,权力成为独立的一元,才使之可被私有。
权民分离的标志是沟通枢纽变成自上而下任命的官员。沟通结构与权力结构的区别在于,沟通结构是一体的,“上”产生自“下”,不会与“下”断裂,否则无从产生;而权力结构从上向下任命,到达不需要任命也无从任命的民众时,社会就断裂为有权和无权二元。
谈到权力私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终身制、寡头政治、腐化堕落等。那当然是权力私有的特征,但若仅局限于此,会遮蔽权力私有的实质。因为权力私有也可以不露凶残,当权者甚至力图无私地使用权力。权力是否私有,衡量在于民众能否对其沟通。当权力进行的沟通不是按照民众意愿,而是按照当权者的意愿——即使那意愿是“为人民服务”,权力也是当权者私有,不过是用私有的权力做“好事”,而且一定只会进行有利当权者的沟通,禁止不利当权者的沟通。
权力私有也不等于终身制或世袭制。“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受民众沟通的权力,哪怕掌权一天,权力就一天归其私有,其第二天即遭罢免,也只能说从一个人的私有换成了另一个人的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