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自私的公德

代议制在欧美有几百年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法律逐步确立,选举逐步扩大,政党多年轮替……如同种籽长成大树,经历风雨,扎下根系,与文化土壤结合,获得生命力和抵御破坏的能力。然而那种循序渐进今天已不能重复,民主理念如此天经地义,转型只能被要求一步到位;欧美也把自身达到的民主程度当作要求其他国家的标准。而若缺少渐进过程,照搬现成的代议制,看似速成壮观,却难免不出问题,甚至徒剩外衣。

对此,把问题归结于民众素质,力图让民众“学会民主”的启蒙是南辕北辙。与其总是徒劳和碰壁,不如把削足适履的思路颠倒过来—— 问题不在民众,而是民主方式。不需要提高民众素质去适应不变的民主方式,而是改变民主方式适应民众素质。如果民主方式必须要民众做出改变才能实行,那就不是合适的方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用于形容一个人,如何指望先得改变千千万万的人后才能实行民主?那要么成为专制抗拒民主的理由,要么会在转型后落得淮橘为枳。

对传统精神结构已经解体,与代议制相适的精神结构又未形成,转型压力已迫在眉睫的社会,要找到的是一种既可实现民主理念,又无须依赖社会既有精神结构支持的民主方法——递进自组织正是这样的方法。

无论道德解体、文化衰落、教育低下,社会的精神结构毁坏到何种程度,人的基本性质都不会改变。而只要人有“不断追求自身更好的生活”或“不断追求个人意志的满足”的性质,对递进自组织就够了,不再需要别的。这可以被认为是“自私”,递进自组织正是基于这种“自私”建立个人意志向量求和的结构。从这个角度,递进自组织不像其他制度那样依赖文化与道德,只要人自利并有理性,就能在实施递进自组织的过程中建立道德。经验范围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更好”和“满足”,知道怎样“追求”才能得到,无需具备超经验的道德与知识。人人追求自己更好所得到的妥协结果是对每个人都好,“私”就变成道德。这种由制度结构形成的道德比依赖文化的道德容易把握,却无需培育文化道德那样漫长的时间。

当然历史不可割断,积累的恩怨、派性、民族矛盾都会在转型中产生作用。递进自组织会在自下而上的渐进置换过程逐步释放和吸收。同时递进自组织的平等节制将不再制造新的压迫。逐层提炼的理性则会约束冲突。没有新仇,旧恨终会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