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社会意志的反扭力

以往历史一直没有产生打破大规模社会之囚徒困境的方法,民众始终被规模分隔,既然社会意志的体现全靠权力意志与之“吻合”。权力决定一切似乎不言而喻。然而若权力意志果真是绝对主宰,就免不了与社会意志“剪刀差”式地越走越远,不会回头。事实却是权力意志虽然不断脱离社会意志,却总会与之再度“吻合”。其中是否存在必然性?是否即使在囚徒困境中,社会意志也能对权力意志有一种制约,可以把力图为所欲为的权力意志不断拉回到“吻合”呢 ?

首先,当个人意志受到扭曲,便会本能地不满意,产生反抗冲动。尽管有时可能被压抑,甚至不被自身所意识,实际却在一刻不停地寻求突破,为消除扭曲提供行动力,若始终得不到释放,甚至可能导致盲目的爆发。那种对抗扭曲、力图消除扭曲的力可称作“反扭力”。方向与所受扭曲的方向相反,大小与所受扭曲的大小成正比。 反扭力是能被感知的。只要是被强迫做的事,人就没有积极性,怠工、不负责、拆台、刁难、幸灾乐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在什么社会结构中,这种反扭力都可存在且发自社会的每个“细胞”,传递于社会的每条“神经”和“血脉”,导致千千万万的个人力图消除所受的扭曲,去言说、上访、对抗、不合作、参加革命或要求民主……

不同的个人意志所受到的具体扭曲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力图消除扭曲的反扭力是同质的——体现为对权力的不满和否定,因此便可在数量求和结构中,借助日常社会网络求和成社会总体的反扭力。如社会意志自发地在数量求和结构中形成满意与否的判断那样。

社会意志反扭力求和而成总体,构成对权力的压力。权力面对这种反扭力,会感受统治和管理受阻,或是社会处于离心状态,难以推动。权力意志对社会意志的扭曲越大,反扭力也随之增大,权力感到的压力也越大,以致不得不自我调整,减小对社会意志的扭曲。二者之间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约束权力意志终将自觉或被迫地与社会意志“吻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