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本书是我们三年多来,对商业模式研究所获得的初步成果。随着对商业模式的观察、研究和教学,我们日益感到,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EMBA、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中,有关商业模式的内容深受企业家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来听过我们讲授商业模式课程的企业家近1万人次。这些企业家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也曾经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给当地的企业家讲学,商业模式概念特别能令企业家兴奋。

    我们两人都没有上佳的口才,我们相信是商业模式的内容吸引了这些企业家。这是我们从事管理和公司金融教学近十多年来所没有见过的景象。还没有哪种管理理论能如此激发起企业家们的一致兴趣,引发他们如此深入的思考。

    2008年以来,一系列不利因素纷纷席卷中国。能源、资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短缺,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和土地新政,导致土地和环保投资的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持续上涨;而国内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双双下降,企业产品滞销压力增加,现金流和利润率显著下降;加上货币政策紧缩,大多数企业置身于严峻的商业环境之中。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一大批中小制造型企业陷入困境。

    为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开辟多样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包括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合法化。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和商业环境变化中,包含了一些不可逆转的结构性演进因素,比如能源(资源)、劳动力成本、环保标准等,使得企业以往长期所处的资源、劳动力等关键要素低成本的商业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意味着简单地放松银根,难以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发展难题。一些不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企业不可避免要被关停并转。原因在于,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商业资本在当前众多不利因素下,不会轻易给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实际上,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民间举债,也只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随后往往是加速财务危机。

    正当大量传统中小企业日益陷入困境之时,一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深受日益活跃的风险投资的青睐。中国企业可谓冰火两重天。

    “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的三个转变,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国家,积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从紧,商业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企业必须调整发展模式、优化商业模式,包括在传统行业设计新商业模式,以及在新市场机会实施新商业模式。

    本书的写作历时两年,特别要感谢以下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面市。

    首先,感谢《创富志》总编张信东先生。我们完全是机缘巧合走在了一起。他敏锐地发现了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兴趣,创办了国内(也应该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本定位于商业模式的杂志《创富志》。通过陈志武教授推荐,我们从第一期开始就有幸成为《创富志》的专栏作者。开始的半年,对于我们两个不太喜欢被约束的人来说,对每月要限期交“作业”非常不适应。张信东先生执著、专注、认真,富有智慧,督促我们完成“作业”,帮助我们润色文章。我们每次在深圳与张信东先生讨论,总能形成思想共鸣,产生思想火花,坚定了对商业模式研究和推广的信心。

    感谢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的林伟贤董事长。两年来,他为我们提供了与众多企业家交流和探讨商业模式的机会,并慷慨解囊,资助北大汇丰商学院成立了“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林伟贤先生是我们见到过的学习能力最强、反应速度最快、精力超级旺盛的企业家和培训师。

    感谢居泰隆公司总裁王中一先生。王中一先生是一位少见的对商业模式理解深刻的企业家。四年前,就是他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启发了我们,令我们后来深入关注这个领域。我们经常与他讨论某个具体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问题。他总是能提出真知灼见,令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感谢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的助研、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林桂平同学,他完成了第9章案例的写作并且协助我们整理书稿。

    感谢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他的宽容、胸怀和远见让我们两人能长期合作,致力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最后,感谢所有我们曾经调研过的企业和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祝你们心想事成,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好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