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居庸关

    自南口向西北方行进约十五里即可到达万里长城。长城脚下建有关城,凿穿岩壁建成关门,穿过关门再行数十步,有一条石造的穹窿道,这在建筑学上是十分具有情趣的一处实例,弗格森氏在《印度及东洋建筑史》中也介绍了这里。

    穹窿道正如弗格森氏的介绍,是一个五角的穹窿顶,南北走向,使用的全部是白色大理石石料。穹窿宽二十四尺,深四十九尺八寸,穹窿左右的石壁各长三十三尺八寸,高度自地面至顶部为三十一尺。拱券宽四尺五寸,前后拱的周围均刻有藏传佛教特有的雕像。也就是说,拱的上面有迦楼罗,左右有龙女,龙女头上缠着七条蛇,尾是蛇尾。在明代以后的遗物中,我们还没有见过这种头上缠着七条蛇的龙女。而在这座作为元末唯一遗物的关门上看到此物,让我们不禁兴趣倍增。因为藏传佛教是从元代初期开始在中国流传,到了元代末期已经拥有了压倒当时中国固有佛教的实力,更何况还有来自皇室的有力庇护。居庸关的雕刻手法毫无疑问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据。

    拱道的内侧也全部用精致的佛像加以装饰,前后入口之处刻着四天王雕像,手法纯熟精练,后世难见同类。四天王即藏传佛教的摩利海(西北)、摩利清(东北)、摩利红(东南)、摩利受(西南)。摩利红的左侧刻有以下铭文:

    正統十年五月十五日功德
    靈信官林普賢發心修造

    可知是大明正统年间加以修缮。

    现在仍可辨明修缮之痕迹。四天王之间有汉、蒙古、西夏、维吾尔、西藏、梵等六种文字刻成的铭文。汉字铭文的最后有以下署名:

    至正五年□□乙酉九月吉日
    西蜀成都寶積寺僧德成書

    至正五年即元惠宗年号,公元1345年,正值日本南北朝的贞和元年。

    四天王以及铭文的上部的东西两侧各刻有五尊坐佛像。我不知道每一尊的具体名字,但从其外观来看,都是在藏传佛教中才可见到的特殊之物。

    券洞顶部雕刻着五个曼陀罗,形状各异。

    要之,此关门的拱券形状奇特,拱券周边有身缠七蛇的女体,可见迦楼罗,内面刻有精巧的佛像,有以六国文字刻记的铭文,还能在铭文中看到署名,加之做工精巧等,这些都在建筑史以及一般文艺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见图3-3)。

    二、居庸关 - 图1

    图3-3 河北省居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