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目录

    一、总说

    二、热河行宫

    1.行宫内建筑物
    2.苑池之形式

    三、喇嘛寺庙

    一、总说

    热河系中国东北之“日光”[1]。中国东北地区有足够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者非热河省[2]莫属。放眼望去数千里,可见热河省所有山岭几无一木,风景肃杀。而唯于此地有宛如明镜之湖泊掩映于松林之间,四周山麓排列幢幢宏伟壮丽之喇嘛寺,犹如沙漠中出现之绿洲。余二十年来一直希望考察热河,然于去年始有机会实现此愿望。

    热河省乃今日名称,官方称其地为承德。承德四周群山环抱,内部地域狭小。热河系滦河支流,来自东北方,并沿其东面向南流淌。热河西部之平原位于行宫范围内。行宫南面有市井街道,狭窄且甚曲折,廛铺简陋,据称有人口三万,总体印象乃极为贫困,实属意外之事。与之相反行宫与喇嘛寺却十分壮观。

    承德过去并非重要之地,而自康熙皇帝建避暑山庄后瞬间成为内蒙古第一名胜之地。自康熙四十二年至康熙四十七年共花费六年时间行宫才大体建成。康熙皇帝爱之深切可由御制《避暑山庄记》得知。其中写道:朕数巡江干,再幸秦陇,北过龙沙,东游长白(山),未见有如热河近于北京而风光如此明媚之地。

    行宫之所在西北丘陵起伏,东南平旷,遍布湖泊、树林、宫阙、亭榭,四面高筑石墙,约有十六里余,可以想见其占地面积之广。行宫东面与热河流水相隔有山,山麓并列溥仁、溥善、普乐、安远四寺。东北面热河左岸普宁(俗称大佛寺)、普佑二大寺巍峨耸立于邑落之上。行宫北狮子沟对岸山麓于淡淡烟霭中可见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殊像寺、罗汉堂如图似画,犹如一座西洋城市。

    往昔行宫四周山峰树木繁茂,而于今砍伐殆尽,唯行宫、寺庙周围保留过去风貌。即令如此,以行宫为中心,四周山河、市廛、寺庙等综合性景观仍妙不可言。相较于余夙游之印度“阿格拉”[3]、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4],印象更为深刻。

    二、热河行宫

    行宫系康熙皇帝每年五、六月至七、八月于此驻跸处理政务之地。康熙皇帝名之避暑山庄,其以天然形胜之利开一大池苑,营造宫殿台榭,并亲选三十六景吟诗作赋,命群臣相和。乾隆皇帝亦每夏必行幸此地,于行宫内建永佑寺、水月寺、碧峰寺、旃檀林、汇万总春之庙、鹫云寺、珠源寺、斗姥阁、广元宫等九所寺观,又另选三十六景。乾隆皇帝时行宫臻于完美,成为世界屈指之名园。此后嘉庆皇帝亦数度行幸,咸丰皇帝因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蒙尘于此,系史上著名事迹。其后伴随清朝衰败逐渐荒废。清灭后成民国督军居所,而自汤玉麟[5]居于此地后破坏更为严重。纵然如此其仍不失为东方一大名园。(第一六八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1

    第一六八图 热河行宫正宫正殿(澹泊敬诚殿)

    1.行宫内建筑物

    行宫于南面开三门,正中称丽正门,东门称德汇门,西门称碧峰门。丽正门内建筑系正宫,内有正殿、东西配殿、廊庑、后殿等,皆木构。该建筑简洁潇洒,颇有日本情调,恐系康熙皇帝出自山庄需要,故意回避俗艳装饰而致。作为中国建筑不施油彩,原木建构,实为罕见。正殿俗称楠木殿,咸由楠木建造。宝座用紫檀与黄杨木,布满雕刻,意趣高雅。可惜民国后汤玉麟盗走嵌有翡翠、玉石、珊瑚等珠宝的桌椅等其他家具,其大且搬运困难者则悉数撬去珠宝。汤玉麟又移走康熙、乾隆等皇帝的精美御书匾额,拆除以景泰蓝制作之山水等图案墙板(余于沈阳汤玉麟私邸曾见过大量从行宫掠夺之珠宝,堆积如山)。(第一六九、一七〇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2

    第一六九图 热河行宫澹泊敬诚殿内部宝座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3

    第一七〇图 热河行宫内永佑寺琉璃塔

    德汇门内宫殿之一郭,过去主要用于宴会场所。清灭后为督军府占用。

    行宫苑池内当时四处建有小离宫与亭榭,然于今大半归于乌有。

    行宫内山头、河谷间与平原立有乾隆年间建造之九座寺观,为行宫平添诸多韵致。其中位于东北隅平原之永佑寺规模最大,立于寺中之九层琉璃塔高约三百尺,时至今日其黄绿色琉璃砖映照夕阳仍烁烁发光。然伽蓝建筑全部被毁。因汤玉麟取砖,墙壁、地面悉数被撬,惨不忍睹。其他寺观亦多成废墟,其遗构亦大体残破不堪。唯一保存稍好者乃珠源寺铜殿。柱、壁以至藻井、屋顶、门扉、窗牖等悉以青铜制造。汤玉麟魔手未予伸及,实为不可思议之事。

    2.苑池之形式

    行宫西北山峦起伏,其间有峪,称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西峪。东南一带为平原,湖泊潆洄,有岛有洲有土坡,其间有世称“水心榭”之亭桥与大小桥梁,相互连接。湖水北面有大平原,点缀以老榆树,人称“万树园”。与其相对的永佑寺凌空亭亭而立。昔日行宫内山上山下树木丛生,而于今已失大半,唯湖泊周围与河谷之间,柳、榆等大树尚留村往日风貌。今以提纲写法概说苑池形式。(第一七一、一七二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4

    第一七一图 热河行宫内苑池景观之一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5

    第一七二图 热河行宫内苑池景观之二

    1.规模宏大,有山有谷,有清波荡漾之湖泊,亦有广漠平原。其规模之大于今日中国无可比俦。北京近郊万寿山离宫与著名之圆明园皆无法比拟。
    2.利用苑内涌出之水连接大小湖泊,又作形状各异之桥梁架于其上,平添几多情趣。
    3.利用自然山、谷,于峰顶谷底配设佛寺道观,巧妙协调自然美与人工美。
    4.使小丘土坡蜿蜒起伏,湖泊流淌其间。多作出入口使地形复杂,风景变化多端。
    5.各处建宫殿、别墅、亭榭、楼阁,使之与各处寺观配合造出景致。
    6.植松于山谷间与湖水畔,水边尤植柳。又于广袤之万树园植老榆树,可惜榆树颇老朽。溪间、山上之老松近年为汤玉麟盗伐,掘树痕迹历历在目。
    7.麋鹿多出没山谷原野之间。池沼中栖息各种鱼类。康熙皇帝《避暑山庄记》中载“文禽戏绿水而不避,麋鹿映夕阳而成群”,似乎栖息于此之麋鹿与鱼类自彼时起即将行宫视为自身唯一之乐土。
    8.行宫一侧与街市相近,四周峰峦围抱状如屏风。隔热河东临溥仁、溥善、普乐、安远四寺,东北面有普宁、普佑两寺,北面朝狮子沟,俯视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殊像寺、罗汉堂等寺庙,与四周景观一道构成一大综合性名园。

    要而言之,此行宫苑池彻底以自然风景为基调,与日本庭园颇相似。原先中国庭园一如西洋,强调人工建造,有将自然人工化之倾向。如万寿山离宫,以石垣为湖岸,绕以石栏杆,刻意叠砌假山,劈山筑以高大石垣,于其上建楼阁。其余皆大体如此。

    圆明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而成名园,其样式颇似此行宫苑池。然其全然建于平地,无山无谷,且规模亦小。咸丰年间为英法联军焚毁后,今荒废至极,名园风貌已然不存。而热河行宫苑池纵令荒芜,犹充分保留当年景象,故可面对世界自夸为东方一大名园。

    三、喇嘛寺庙

    承德喇嘛庙实为东方之骄傲。须弥福寿庙与普陀宗乘庙相邻而建,远望如西洋之一大都市,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如上述,行宫东面热河流向远方绵延起伏之群山山麓,自南向北有溥仁、溥善、普乐三寺与安远庙。行宫东北热河右岸有普宁寺即大佛寺,东邻普佑寺。行宫北与平日无水、人称狮子沟之旱河相隔,有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殊像寺、罗汉堂背山自东向西排列。殊像寺与罗汉堂间有戒台,然于今唯留遗址。

    其中溥仁寺、溥善寺最为古老,系康熙五十二年蒙古各旗为圣祖六十寿诞而建,比其他寺庙规模小,今废圮不堪。而其内部安置之喇嘛教佛像比其他伽蓝佛像制作精美。普乐寺系乾隆三十一年敕建而成,乃大型伽蓝。安远庙系乾隆二十四年归降之准噶尔达什达瓦部落于乾隆二十九年依敕仿伊犁固尔扎庙形制而建,与普通中国建筑相异,为西藏式样。其正殿普度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四层,其屋顶以黑釉瓦铺葺,尤为罕见。

    该庙位于形状突出之高大塔基之上,隔热河与行宫相对。面向低地,近可看大佛寺,远可望须弥、普陀两庙,占尽形胜之利。

    普佑寺系乾隆二十五年敕建而成,乃大型伽蓝,今无僧人居住,用作兵营。佛殿、山门等屋顶、梁、檩为无知士兵劈碎,作为燃料。精美佛像与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塑像为风雨侵蚀,行将崩溃。描于壁上之精美佛画今半挂皮半脱落,色彩消褪,显示盛极必衰之理,不亦“怜”乎?

    普宁寺又名大佛寺,位于普佑寺西面,系乾隆二十年依敕为纪念平定准噶尔战役,仿西藏三摩耶庙形制而建,亦为大型伽蓝。世称大乘阁之大佛殿立于宏伟壮丽之大雄宝殿后方高台上,其左右配有奇特形状之琉璃塔四座及许多世称白塔之西藏式建筑。大乘阁系五层大殿,第五层小,四角攒尖顶。第四层四隅各有一个稍低矮之四角攒尖屋顶,外观颇奇特。殿内正中五层连通,为内殿,安放木胎金漆三十六臂观世音菩萨大立像。其高七丈二尺,为世界最大木制雕像。躯体比例匀称,面相亦较温和。尤其身体两侧伸出之三十六只大长臂,如何安全固定实乃不可思议。平日有人宣传其比奈良东大寺大佛高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奈良大佛高五丈三尺五寸,为坐像,若直立为十丈七尺。此观音像为七丈二尺立像,高固高矣,然论其大则远逊于奈良大佛。即令如此,木像能如此高大仍值得惊叹。观音像两侧各立有高四五十尺之肋侍菩萨像。外殿有层层楼梯,通过楼梯绕其四周可达其顶部。(第一七三、一七四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6

    第一七三图 普宁寺大乘阁前面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7

    第一七四图 普宁寺大乘阁本尊

    殊像寺系乾隆三十九年仿五台山香山寺而建,其本堂为二层大佛殿,称会乘殿。其后方最高处有假山,其上有八角二层之宝相阁,内部安置高大文殊菩萨骑狮像。

    罗汉堂系乾隆三十九年建造,其本殿平面如田字,并列安放等身大五百罗汉像,颇壮观。正中建二层阁楼,内外皆施有重彩,金碧辉煌。然废圮严重,屋顶四处破损,藻井或落或将落,幸而有旁柱支撑。

    普陀宗乘庙与须弥福寿庙于喇嘛庙中体量最大,最能明显反映西藏伽蓝制度。普陀宗乘庙系乾隆三十五年西藏归附中央政府,高宗大喜时仿西藏布达拉宫样式而建。而实际上此庙与今西藏拉萨法王宫形制颇相似。须弥福寿庙系乾隆四十五年高宗七十寿诞时后藏班禅额尔德尼来京,帝嘉其远来仿西藏形制而建。(第一七五、一七六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8

    第一七五图 普陀宗乘庙全景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9

    第一七六图 普陀宗乘庙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庙建于由后山突出之高台之上,地势前低而向后方逐渐升高,寺庙周围绕有高墙,前面开三阙门,东西隅建有白台,两侧开东西两门。前门前两狮对立,再向前有五孔石桥。过前门有碑亭、五塔门、僧房、白台、琉璃牌坊等。继续向前可见三层大红台上又有一座六层高大建筑,其仪表堂堂,凌空劈立,规模之宏伟壮丽实可惊叹。其上又有三层建筑,内有庭院,称群楼,下面仅有塔基,唯各层皆有窗形,外壁全部涂以红漆。此群楼今遗外部砖筑四壁,其余全部损坏。唯伽蓝本堂、万法归一殿尚平安巍然伫立于内庭。此殿面阔七间,内外皆有华丽彩饰,上下两层屋顶全部铺葺镀金之铜瓦。正脊宝饰与垂脊鬼龙子亦皆铜制镀金,金光灿烂,辉映夕阳,其美无可比俦。《朝日新闻》报道,1933年芝加哥博览会展出此殿模型时邻近展位之日本馆因此无人光顾而落败。不仅如此,其西北最高处犹有六角二层楼阁,称慈航普渡阁。万法归一殿东面有洛伽胜境殿之一角。其东北隅高耸一座八角二层楼阁,称权衡三界阁。此两阁屋顶亦以镀金铜瓦铺葺。此外各处犹建有长方形白台与圆形白台,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景观极其雄伟壮丽。

    须弥福寿庙位于向普陀宗乘庙东方突出之高地上,地势同样前低而后方逐渐升高,层层建有各种建筑。一如普陀宗乘庙,前面有五孔石桥,其后有石狮一对,再后有山门。山门左右石墙东西隅角建白台,向后折去围绕寺庙四周,东西各开一门。入前门过碑亭与琉璃牌坊,有一座三层大红台,劈面高耸站立,其东方连接一座二层红台。大红台外部涂朱漆,排列三层窗,外观恰似西洋建筑。其内部有三层群楼,围合成内庭。群楼上方为平屋顶,登楼梯可达屋顶。群楼内部设有许多大小屋室,其中或安置佛菩萨与舍利塔,或于壁面造无数小佛龛,然龛中小佛像悉为军阀掠取,一躯未存。内庭中央立有三层楼阁,称妙高庄严阁,内外皆有绚烂雕饰,重檐屋顶葺以镀金铜瓦,金铜宝顶与垂脊上下饰有金铜龙形。其奢华手法实可惊叹,而相较于普陀宗乘庙之万法归一殿则显过于奇巧,反带卑俗之气。

    群楼屋顶四隅立有单层佛堂,内部安放金刚尊。群楼西北处有三层吉祥法喜殿,亦铺葺镀金铜瓦。群楼后面有万法松缘楼之一角,稍高,其背后最高处有八角琉璃宝塔凌空站立,睥睨四方。

    如上述,普陀、须弥两庙与普通中国传统寺庙大为不同,充分发挥西藏建筑样式之特征。亦即中国传统伽蓝建筑配置端庄严谨,必左右对称,而此两庙配置极不规整,各处自由营造建筑。其次,世称大红台之大型建筑系伽蓝中心,而中国伽蓝无此建筑。再次,各处建有世称白台之西洋风格建筑,其屋顶往往建有一尊乃至五尊舍利塔。最后,有六角或八角亭,尤其屋顶往往铺葺镀金铜瓦,等等,其特色于中国其他寺观全然不可见到。(第一七七、一七八图)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10

    第一七七图 须弥福寿庙全景

    第十六章 热河行宫与喇嘛寺 - 图11

    第一七八图 须弥福寿庙琉璃宝塔

    如上述,承德喇嘛寺有西藏式寺庙,有伊犁式寺庙,有五台山式寺庙,亦有世界最大木雕刻与等身大五百罗汉,等等,令人津津乐道,兴味绵长。

    然而余等于四处皆听闻寺僧泣诉,此类寺庙自清亡后失去皇室保护,成为军阀掠夺对象,四周丛生之几万株松树皆为汤玉麟所伐,佛殿内安放之众多佛像、几万小佛,乃至佛画、景泰蓝香炉、花瓶、烛台及其他佛具亦多为汤玉麟夺去。余于沈阳汤玉麟私邸见过许多被掠夺之佛像、佛画、佛具,可知寺僧所言不虚。

    本篇曾刊载于《中央美术》第九号(1934年4月)。此外有关热河行宫与喇嘛寺之文章还有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之小册子“Summer Palace and Lama Temples in Jehol”与“座右宝刊行会”出版且由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收藏之大型画册《热河》四册。本文执笔期间博士逝世。为不致永不刊行,本编辑部承博士助手竹岛接手工作后终于1937年6月刊行。

    ————————————————————

    [1] 日本著名国家公园之一,跨栃木、群马、福岛、新潟4县,有著名建筑东照宫与中禅寺湖、鬼怒沼山等优美湖泊和山岳。——译注

    [2] 新中国建立前东北四省之一,省会城市为承德。1956年1月1日正式撤销。原热河省土地分别划归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译注

    [3] 阿格拉(Agra),印度北部城市,位于冈底斯河支流加姆那河南岸,有泰姬陵、阿格拉堡等遗迹。——译注

    [4]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世称“红城”,系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市郊外的一座宫殿,为伊斯兰风格宫殿建筑代表。13—14世纪由伊斯兰教徒建成,因红砖壁面而著名,显示阿拉伯建筑之极致。——译注

    [5] 汤玉麟(1871—1937),山东掖县人,绿林出生,曾在张作霖东北军第27军任53旅旅长。1926年任热河最后一任“都统”。1929年热河改省,改任热河省主席,直到1933年日军占领承德。——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