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仓集古馆收藏之石佛
据说此石佛原在中国河北省涿县永乐村东禅寺,该样式接近于北魏最古老佛像样式,然其背光表面与背面所刻纹饰性质特异,自然与北魏及其后纹饰完全不同,带有一番古韵。
该佛像面相与衣纹等特殊手法亦见于北魏其他佛像,然进一步深究则可发现其与西域地区亦有联系。即,亦与北魏文成帝时开凿之云岗五大石窟内佛像、法国伯希和报告之敦煌千佛岩中据推测为北凉时代建成之石窟佛像、德国勒柯克报告之高昌附近之佛像相似,故此石佛样式与北魏、西域地区样式有共通之处。然透过腰身以下衣裾能明显看出两股,尤其是膝盖之雕法,毋宁说受到印度笈多样式之影响。
尤为值得关注者乃背光样式。背光正中刻莲花形状,四周层轮中刻奏乐天人形状与四花形状,其意趣、手法等于北魏及其他时代全然不可见,极其珍贵。
更稀奇者乃背光背面之雕刻。此背面雕刻保存较为完好,然其中佛殿与塔图像有翘檐,塔顶有人物、凤凰像等全无北魏遗物之痕迹。佛殿上亦展现凤凰形状,此亦珍奇,令人有遥接汉代之余思。又,以裸体人物支撑佛堂佛塔,以同样人物手捧香炉或跪拜于佛殿前之姿态亦不可见于北魏及北魏之后佛像。供养人物及其下方并列一排武人之服装,亦与一般所见之北魏式服装大相径庭。武人左衽、身着革带之姿态根本不像汉人或着汉装之其他民族。而且样式、技巧俱古朴,略带稚气,相较于过去所知之北魏佛像势必年代更为久远。果若此则此石佛属何时代作品将成为颇为有趣之问题。
现存北魏最古老之佛像可溯及太武帝太平真君年代(440)。此石佛与此类佛像种类相异,更有古韵,故至晚当属太平真君年代之前。而从佛像形制看当在太平真君年代之前不久。此石佛发现地于两晋时代属前燕慕容氏管辖,而慕容氏为前秦苻坚所灭,苻坚没落后为后燕慕容垂所占(384)。之后二年北魏拓跋圭兴起,初居盛乐,后都大同,终于公元408年灭后燕,至太武帝时国势日益强大。然余所知有明确纪年铭记之北魏佛像自太平真君年代始。前后燕慕容氏与北魏拓跋圭均属鲜卑族,或许此石佛之异样服饰反映出汉化以前鲜卑族之风俗。
从佛像样式与其所在地沿革考虑,此石佛或属慕容垂时代作品。若此推定正确,则此石佛在余所知范围内系中国现存最古老之佛像,属南北朝以前即东晋末期唯一重要标本。(第二二一、二二二图)
第二二一图 大仓集古馆收藏石像前面
第二二二图 大仓集古馆收藏石像背面
此石佛当初有莲座,恐刻有年号铭与供养者名以及建造来由等,可惜早已灭失。今佛像立于不完整之台座上,背光表面与背面勒有许多供养者姓名,然悉为恒氏。盖恒氏一族全员奉祀之物。据观察其中无一官名。若有官名,则或可供考定年代之用。因如今全然不可知其年代。又,恒氏为南方望族,著名人物有恒温、恒玄等人,拟今后就此继续研究。
北魏石窟、石佛有佛殿、佛塔图案与佛塔形状圆雕等,然其屋檐常为水平状,全无翘檐。而此石佛背光所刻佛堂、佛塔有明显上翘房檐,实为珍稀。此上翘房檐是否属南方文化系统?其背光雕饰样式与北魏性质完全相异是否出于相同原因?此石佛材料为砂岩,其原石由何处取出?是否雕于涿县附近?或由他处,特别是由南方雕后运来?疑问接连不断,今无法遽断,拟留待他日详细研究后再发表完整之意见。
总之,此石塔为现存中国最古老佛塔之一当不容疑问。然其创作于后燕抑或于北魏初期?其或属南方文化系统?其样式来由如何?勒恒姓氏如何解释?等等,疑问颇多。今将此诸多疑问提交学界,若能解决此类问题或将给雕刻史研究带来一大光明。如此贵重之雕刻作品未落入欧美人之手,而带至日本永归大仓集古馆收藏实为我学界之骄傲。就此日本国民应极大感谢集古馆。
本篇曾刊载于《国花》第四〇辑第四七一号(193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