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同的善化寺
善化寺也称南寺,因位于大同市南部而得名。有关此寺的创建,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记的最后有以下记载:
按寺建於唐明皇時與道觀皆賜開元之號而寺獨易名不見其所自今樓有銅鐘其上欵識乃是清泰三年歲在丙申所禱造也其易今名當在石晋之初或唐亡以後乎未究其所易之因云云(大同府志)
另外,该寺的碑文上有以下记载:
(前略)始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名之開元寺其後傳之久更其名曰大普恩寺迨遼末兵燹而後不無殘廢金太宗天會六年寺僧圓满重修葺焉而古刹為之一新歷明正統十年僧大用奏請藏經又為整飾為多官儀之所復更其名曰善化寺萬曆崇禎年間亦因之而規制(下略)云云 乾隆五年
如此看来,现在的建筑应该是金天会六年的重修之物,时间相当于日本的崇德天皇大治三年。大华严寺也是金代的遗物,所以二者于建筑配置上的相似应该不是偶然。图3-38是善化寺的平面图。大雄宝殿前左右相对有两个六角楼,六角楼前是三圣殿,再往前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七间五面,单檐庑殿顶,如图3-39所示。斗拱手法为不用补间铺作,其结构图见图3-40,出五踩,但拽架的间隔不等。柱子顶端有少许梭杀。殿内的须弥坛上有五尊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姿,每尊都足有一丈六尺多高,称作五如来。佛像两侧还有许多立像,每一尊都堪称杰作。另外,墙上的壁画也都堪称精品。
![]() | ![]() |
图3-38 善化寺平面图 | 图3-39 大雄宝殿 |
图3-40 斗拱结构图
三圣殿五间四面,单檐庑殿顶(见图3-41)。斗拱的形式均与日本藤原时代相似,已经失去了镰仓时代的风貌。不过,昂末端的形状以及带有昂嘴的形式应该属于镰仓时代之后的同类(见图3-42)。另外柱间的斗拱有些特别,用了一种角科昂。而在角科上,角柱顶端的大斗近旁另外还装有一具大斗,构成同一斗拱组织,使角科斗拱看上去越发复杂。大雄宝殿用的也是相同手法。
图3-41 三圣殿
图3-42 昂末端的形状
天王殿为五间两面,单檐庑殿顶(见图3-43甲)。这里几乎所有殿堂用的都是庑殿顶,而在日本比较少见。一般来讲,唐代的建制中多用庑殿顶,所以,可以说这里的迦蓝建筑多少传承了唐代的意匠。四天王虽然是藏传佛教式,但脚下却未踩着恶鬼,形象极为简单。斗拱为“和样”,无补间铺作,出五踩。昂和昂嘴与三圣殿相同,拱木的形状特别精致,酷似日本藤原时代之物。图3-43乙是东西两楼的悬鱼。两楼皆为五间四方,重层,上层是歇山顶。我是根据唐初创建至辽末荒废的传记,以及此寺建筑与大华严寺建筑颇有类似的现象,对此寺做出以上考证的。但我们还必须与更多的实物进行比较,还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不可能测定此寺的具体年代。
图3-43 天王殿和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