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家口长城
张家口以北的长城也许就是秦始皇所建长城的遗址。我不知道这里的长城遗址是否为秦代的遗物,但其构造方法与明代之物明显不同,工法非常简单,几乎不成城墙体裁,从遗址的实际情况来推断,这里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
城墙位于挟洋河水系的山脊之上,山肌裸露,山体险峻,城墙自山麓关门起,沿山脊攀援而上,迂曲蜿蜒,起伏延伸。城墙的断面基本都是等边三角形,高度达两丈,坡度如图3-9所示。材料取自附近的山岩,凿成石块垒积为墙。石块的大小以一人之力可行搬运为适,因此,每一块石头都在一尺到一尺五寸之间,达到二尺的极少。石块并未进行特别加工,垒积时也不用泥灰,只是用土来填充内部,所以极易攀援。每隔一段还会有高达数丈的土块,应该就是望楼的遗址了。
图3-9 城墙断面
总之,城墙的构造极为简略,筑建时应该极其容易。其长度也并非所说的连绵万里,城墙于关门左右数里之处即尽,遗迹别无可寻。我因此知道原来所谓的万里长城原来并非万里连续,只是在关门附近为防御建起的城墙而已。明代的长城亦是如此。我在八达岭、茹越口、龙泉关这三处登上长城,所见事实皆是如此。关门名为大境门,垒石为基,上面以砖重叠。现在的关门年代不详,但可见其使用的最古石材的残片,并留有明显的改建痕迹。最古的石材上刻有一种纹样,可以肯定那是一种卷草纹,但线条的运用手法现在已经分辨不出来了。我在关门的内面,在入口和出口部分一共发现了三处用作础石的相同石材。
长城于周朝末期开始在各地兴建,秦始皇将其补缀起来,而后又不断加以修筑。昭襄王的长城建在陇西、北地、上郡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及甘肃一带。赵国的长城起自代州,延至阴山脚下再到高阙,其北境也就是今天的张家口北部到归化城的范围。燕国的长城起自造阳延至襄平,也就是今天张家口以东至辽河附近。秦始皇长城应该就是由以上长城的一部分补缀而成的自临洮至辽东的部分。其他如南北朝时期魏国在赤城至五原的二千里之间建起的长城,应该起于今天的张家口附近。齐国三次修筑的长城,前后加起来东西应达三千里,从东海可直到陕西之界了。现在居庸关附近的长城应该属于此线。隋代的长城从陕西的榆林开始到山西的大同附近,唐代也在怀来附近筑过长城。今天张家口的长城遗址应该属于哪个时代,我尚未听到更详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