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六朝时代画像石

    友人柴田极人先生最近从中国带回画像石。此画像石似为更大画像石残片,上端有由两段怪云纹组成之边框,其下刻有一人负剑向右,一兽跃而向之图案。此兽后半身已失。人物右旁阳刻“祁弥明”三字,似为其人名。兽右方亦有题字,虽已漫漶不可读,然似为“獒”字。此图如此刻写意欲何为?余孤陋寡闻无法判断。(第二一八图)

    第二十四章 六朝时代画像石 - 图1

    第二一八图 六朝时代画像石

    余见此画像石,既惊讶于该人物图案与大英博物馆收藏、世传系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人物之服装画法完全一致,亦怪异于该边框怪云纹与余前些年调查之吉林省辑安县“三室冢”壁面所画图纹相符。

    《女史箴图》原秘藏于清室内府,有乾隆皇帝题佥序跋,自古流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现卷末有“顾恺之画”落款。关于此画作年代,于东方绘画造诣颇深之大英博物馆劳伦斯·比奈恩[1]先生认为,虽无顾恺之作之确证,然亦难举出并非其作之反证,故信其所传似无大碍。而亦有一两位学者推定其乃唐宋时代临摹六朝时代之画作。余前些年承比奈恩先生好意,得以饱览与玩味该画作,在惊叹其为稀世名画之同时,从其书体、墨色一见即可明了其“顾恺之画”落款系后人改篡。该画至晚亦当属六朝时代作品,并非后人摹写。之后考察该画中人物服装,发现其与北魏时代画像石及铜像等所常见之佛供奉人物服装颇相异,带有比之更为古老之韵味,故认为此画作年代可溯及顾恺之之生活年代似无不当。据《晋书》,顾恺之生卒年不详,然义熙初年官至散骑常侍,六十二岁时逝去。义熙元年(405)相当于北魏天赐二年,距有北魏年号铭之遗物最早年号——太平真君(其元年为440年)约三十五年之前,与北魏艺术最具代表性之云岗、龙门石窟之开凿年代相隔约六七十年前。《女史箴图》人物样式相较盛行于北魏时代之绘画中人物样式有更古老之韵味,故认为此画可溯及顾恺之时代绝无不当。

    再说辑安县“三室冢”壁面图案。今辑安县治位于古代高句丽“国内城”址,附近至今犹散布数万古坟,皆高句丽时代坟墓。前些年余调查此地时发现四座玄室内有壁画之古坟。所谓“三室冢”即土坟内设三室,以天然石块构筑各室墙壁、顶棚,壁面厚涂白灰,于其上描画楼阁、人物与莲花、怪云等图纹。其附近之“散莲花冢”玄室描绘盛开与半开之莲花图案,样式与前者几乎系同一时代。推定此类壁画之年代,最值得关注者乃莲花与怪云图案。莲花之盛开与半开图案于北魏时代断不可见,系特殊手法,势必为北魏以前样式。又,此怪云纹系汉代怪云纹变化而来,于北魏画像中亦绝不可见。北魏时代喜用忍冬纹,而此类壁画全然不可辨其痕迹。又,北魏时代虽偶用怪云纹,然于形式上显示出比此墓图纹年代略晚。(第二一九、二二〇图)

    第二十四章 六朝时代画像石 - 图2

    第二一九图 辑安三室冢壁画图案

    第二十四章 六朝时代画像石 - 图3

    第二二〇图 辑安散莲花冢壁画图案

    无论莲花纹,抑或怪云纹,皆通常属于北魏以前样式,以此推定该壁画年代当不晚于东晋时代末期似无不妥。又,高句丽国佛教始于小兽林王[2]二年(东晋咸安二年,372年)。是年秦王苻坚送来僧人顺道与佛像经文,故此墓年代不可能早于此前。因为该壁画大量使用佛教标识莲花纹。又,高句丽于长寿王十五年(北魏始光四年,427年)从“国内城”迁都平壤,故可认为如此壮观之坟墓当为迁都以前所建。若此推论无误,则此墓建于公元372—427年,即公元四五世纪左右。而且该壁画样式显然受到北魏之前苻秦、姚秦时代之影响。

    以上就《女史箴图》与辑安县“三室冢”壁画年代进行论述,然将二者联系起来,使年代推定更为确切者,当属柴田先生收藏之画像石。如上述,其画像石人物着宽大衣袍,与《女史箴图》人物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其挥动两臂、向兽而立、翻转衣袂之态貌,亦似与《女史箴图》开卷第一之汉元帝按剑攘臂、翻转衣袂之态貌符节相合,令人想到是否出于同一人笔下。画像石人物所戴之冠亦与《女史箴图》中人物所戴之冠非常相似。加之衣服之描线精细灵动,甚至显示衣襞之线条二者互为一致。由衣装相同、描线性质相似来看,想象此二者几乎诞生于同一时代绝无不当。

    又,刻于此画像石上边框之怪云纹,其构成手法乃至细部特征无一不与辑安县“三室冢”壁面之手法、特征相符。

    《女史箴图》人物与此画像石人物形式相同,而辑安县“三室冢”怪云纹又与此画像石怪云纹手法相同,故通过此画像石有充分理由推定《女史箴图》与“三室冢”壁画几乎出现于同一时代。如上述,余以《女史箴图》推定其大约出现于顾恺之时代,即东晋末期,以“三室冢”壁画同样推定其为东晋末期,并以此画像石为证据链条之一,进一步增强其所属年代之准确性。于余所知范围内此画像石人物与《女史箴图》所画人物相同系唯一实例,而该怪云纹与“三室冢”怪云纹相同亦为中国现存之唯一标本。而且,中国汉代画像石与北魏之后佛像雕刻遗存较丰富,但作为其中间过渡期之两晋时代遗物似为罕见,故从各方面观察,此东晋时代画像石残片可谓极其珍贵之资料。

    顺便一说,余断定《女史箴图》大致为顾恺之时代作品,乃仅就其画作样式而言。究竟其系原画作或系后世临摹?若系临摹何时临摹?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知为何,余从画风与题字形式看,认为其恐系六朝末期作品或唐初摹本。(1923年5月29日稿)

    本篇曾作为《辽东之冢》第十二项刊载于《建筑杂志》第三十七辑第四四四号(1923年6月)。

    ————————————————————

    [1] 劳伦斯·比奈恩(Laurence Binyon,1869—1943),英国诗人、东方美术研究家,40年间一直服务于大英博物馆版画、绘画部,后任东方美术部部长。著有《远东的绘画》(1908)等。——译注

    [2] 古代高句丽国王之一,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公元371年百济军队进攻平壤,原国王战死,小兽林王继任,引进新的文物典章制度,分别于372年和374年从前秦引入佛教,372年建“大学”,开始儒学教育。——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