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一直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知识是稳定的:其一是基于人性趋利的人本哲学;其二是脱离了人因素只研究物因素的实证科学。你学习它们进而反思它们(学而时习之),其基础体系是不变的。
人性和科技的结合是目前互联网营销和产品设计的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世界和现实世界互动变得异常简单,于是生活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化开始了。在生活服务领域中,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新型商业模式,这就是目前业内热炒的O2O商务模式。
2011年8月,Alex Rampell提出了O2O概念,并且提出了O2O的商务规模为:美国电子商务每年的平均客单价大概是1 000美元,但是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收入大概为40 000美元,剩下的39 000美元跑去了哪?(这是一个不准确且概念性的数字,主要是用来解释目前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上花的钱还不够多)。答案是扣税之后,钱都花在咖啡馆、健身房、餐厅、加油站、干洗店、理发店等,还要扣除旅游及那些在网络上购买后送到家的生活服务类商品。
按照Alex Rampell这个说法,移动互联网模式下O2O的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的规模预计已经到了1.5万亿的规模,难道未来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推进,O2O商务的规模可以达到20万亿?
2011年11月,O2O概念引入中国,在团购和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推进下,到了2012年,O2O商务模式逐步受到互联网精英们、创业草根们、专业媒体、风险投资者等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整个2012年业内人士进行了关于O2O的三场大讨论:
·年初的“O2O业务模式”大讨论;
·年中的“O2O与二维码”大讨论;
·年尾的“O2O闭环”大讨论。
我们翼码公司作为国内“基于二维码电子凭证构建线上线下交易”的业务模型创造者和最坚定的市场实践者,一直基于“二维码电子凭证”为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交易和消费体验提供运营支撑服务。可能是我们英语不够好,而且平时讨论问题时喜欢喝茶,不爱喝咖啡,所以做了6年多的线上线下互动运营支撑服务,居然没首先提出O2O这个词。
我在从事线上和线下互动运营服务第6个年头时突然碰到业内对线上线下互动的O2O大讨论,于是开始思考:难道我一直从事的就是为O2O业务提供运营服务吗?带着这些疑问,随着业内O2O概念越来越热,反思这6年我们支撑过的十多万个线上和线下互动业务案例,总结出O2O在中国的一些模式和未来趋势。
自2009年9月,公司把我从华东大区经理的位置安排到业务支撑部总监的位置,生活开始变得简单,除了陪小孩一起做功课和陪太太每年一次的旅游外,基本上就是工作、睡觉和读书了。书承载了知识和力量,读书的目的不只是积累知识,还要学会享受读书的快乐。所谓熟能生巧,读得多了,就会知道真正喜欢什么书,这样就能读起来毫不费力,也有收获的快乐。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可惜目前我国人均年读书量只有0.7本,而韩国是11本,法国是14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是55本,最厉害的是以色列,人均读书64本,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么来实现民族复兴呢!
对于立志,一般人希望是宏伟的、长期的。记得2011年儿子涛涛生日那天,在他许完愿吹灭蜡烛之后,我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他说,“刚才许愿,希望今晚不弹钢琴”。我和太太都笑了,并告诉他,“这么小的愿望,今晚就能答应你,以后许愿要宏伟一点,长远一点”。涛涛一听,开心了,就马上说,“那行,我现在许愿永远不弹钢琴”。
我们都笑了,其实宏伟和长期的立志,不是一般人能把握和坚持住的,我也不太可能坚持住。所以,我每年只立志完成一些具体的事情。而2012年我个人立志通过反思这6年以来我们支撑过的十多万个线上和线下互动业务案例,系统性地总结出O2O在中国的模式和未来趋势。
这就是2012年我为什么连续在网上发表“O2O分享”文章的原因。这就像世上刚出来一匹马,现场有正常人、蜜蜂、有色盲的人。正常人受制可视光,看到马是白色,色盲的人由于色盲,看到的是红色,而蜜蜂因为对紫外线敏感,看到是蓝色的。O2O在2012年的中国就是这样一匹马,无论我的观察最后证实我是站在谁的(正常人?色盲人?甚至蜜蜂?)角度观察,至少我观察了并进行了分享。当前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很容易通过如微博、博客、SNS等技术手段发布上去。在我连续发表27篇“O2O分享”(其中在网上发表了15篇)的博客文章过程中,O2O创业者正处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互“关系”的迷茫状态,处于线上和线下互动的O2O闭环困惑阶段,我的“O2O分享”博客文章是给包括我在内的O2O从业者“打鸡血”用的,因为,我个人认为,处于O2O困惑期的“打鸡血”自我催眠方式不失为一种O2O创业者们自我坚持的手段。最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先生发现了这些博客文章,与我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之后经过我的整理达成此书的出版。